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包括鉚釘裝置、伺服工作平臺、上料裝置、卸料裝置、機械手裝置、夾緊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所述鉚釘裝置包括第一鉚釘機及第二鉚釘機;所述伺服工作平臺包括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X軸滾珠絲桿、Y軸滾軸絲桿及平臺載板;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工作臺及上料氣缸;所述卸料裝置包括卸料工作臺及卸料氣缸;所述機械手裝置包括支架及設置于支架上可左右運動的機械手臂;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兩鉚釘機集中于一體,對產(chǎn)品的不同平面進行自動鉚釘作業(yè);提高了鉚接設備利用率,代替了原始多平面而多工序的作業(yè),降低了作業(yè)人員的工作強度以及工件流動過程中造成的不良因素,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
本技術涉及鉚釘作業(yè)裝置,特別涉及ー種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背景技木鉚接技術是使用鉚釘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エ件的機械加工方法,并且已被廣泛運用于エ業(yè)生產(chǎn)中,而這種鉚接技術的需要依賴于鉚接設備來加工實現(xiàn),習知的鉚接設備即為鉚接機,鉚接機是依據(jù)冷輾原理研制而成的ー種新型鉚接設備,該設備結構緊湊、性能穩(wěn)定、操作方便安全,因此,得以廣泛的應用,而現(xiàn)有伺服平面鉚接系統(tǒng)只局限于同平面產(chǎn)品加工,即只能在同一平面上進行鉚接加工,而對于需要雙平面加工的產(chǎn)品卻只能采用多機分エ序完成,此種分エ序的操作方式的勞動強度大,且輔助時間長,機器作業(yè)未被充分利用,機器利用率低;再者,鉚接作業(yè)完成后需用手取出成品,效率低下,安全性低,現(xiàn)有單平面鉚釘設備的生產(chǎn)效率已滿足不了生產(chǎn)需求,制約了生產(chǎn)規(guī)模。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循環(huán)切換活動摸至加工エ位進行雙平面多釘鉚接的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是實現(xiàn)的ー種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它包括ー鉚釘裝置,所述鉚釘裝置包括用于在第一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一鉚釘機及用于在第二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二鉚釘機,所述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相對設置;一伺服工作平臺,所述伺服工作平臺包括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X軸滾珠絲桿、Y軸滾軸絲桿及由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控制可沿X軸、Y軸方向移動的平臺載板,所述伺服工作平臺上設置有一用于檢測平臺載板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一傳感器;所述伺服工作平臺設置于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之間;—上料裝置,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工作臺及安裝于上料工作臺邊緣的上料氣缸,所述上料工作臺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ー側,其中,所述上料工作臺所在的ー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異于伺服工作平臺外側的另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所述上料氣缸的氣缸桿伸出方向指向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上料工作臺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該上料工作臺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二傳感器;一卸料裝置,所述卸料裝置包括卸料工作臺及卸料氣缸,所述卸料工作臺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且與所述上料工作臺平行連接,所述卸料氣缸設置于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邊緣位置,所述卸料工作臺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該卸料工作臺上是否裝載有已加エ部品的第三傳感器;一機械手裝置,所述機械手裝置包括支架及設置于支架上可左右運動的機械手臂,于所述機械手臂上固設ー抓取氣缸,所述抓取氣缸的氣缸桿上設置有電磁鉄;數(shù)個活動治具,所述活動治具上表面呈兩層階梯式結構,用于裝夾待加工部品;ー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包括一用于將送入所述平臺載板的活動治具夾緊固定的夾緊氣缸,所述夾緊氣缸安裝于所述平臺載板的邊緣位置;一上料輔助裝置,所述上料輔助裝置包括一將活動夾具推入上料工作平臺的輔助上料氣缸,所述輔助上料氣缸設置于卸料平臺上,且輔助上料氣缸的氣缸桿伸出方向指向所述上料工作平臺;及ー控制上述各裝置協(xié)調動作的控制系統(tǒng),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上料氣缸、卸料氣缸、夾緊氣缸、輔助上料氣缸、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及第三傳感器與所述控制系統(tǒng)電性連接。上述結構中,所述卸料工作臺的底部安裝有ー頂料機構,所述頂料機構包括頂料氣缸及連接于頂料氣缸的氣缸桿上的數(shù)個卸料頂針,卸料頂針上方的卸料工作臺的對應位置設有通孔,于卸料工作臺上設置有ー托板。上述結構中,所述電磁鐵為多個,多個電磁鐵安裝于ー載板上,所述載板固設于抓取氣缸的氣缸桿。 本技術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將兩鉚釘機集中于一體,對產(chǎn)品的不同平面(產(chǎn)品具有第一平面及第ニ平面)進行自動鉚釘作業(yè);具體的,在鉚接加工時,該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處于待加工狀態(tài),平臺載板與上料工作臺處于相對位置,作業(yè)人員于活動治具上裝夾待加工部品,并將該活動治具放置于上料工作臺的空位,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為等待工作的狀態(tài),按下啟動按鈕,上料氣缸將裝夾有待加工部品的活動治具推入伺服工作平臺的平臺載板上,伺服工作平臺上的第一傳感器檢測到活動治具進入后,夾緊氣缸動作,將該活動治具夾緊固定于平臺載板上,夾緊固定完成后,平臺載板立即按照指定工程人員在控制系統(tǒng)中設定數(shù)據(jù)移動,同時第一鉚釘機按照設定程序進行鉚接加工(設定平臺載板的移動位置及設定第一鉚釘機或者第二鉚釘機加工),每移動ー個位置,鉚接工作一次,第一鉚釘機在待加工件的第一平面內(nèi)加工,加工完成后,平臺載板移動至預設位置,第二鉚釘機在待加工部品的第二平面內(nèi)加工;在加工過程中,上料工作臺上的第二傳感器對上料氣缸前方的工作平臺處是否裝載有活動治具進行檢測,若檢測沒有活動治具,則輔助上料氣缸動作,將上料工作臺后方的活動治具推入至上料氣缸前方的上料工作臺處,保證上料氣缸前方的上料工作臺位置處于等待狀態(tài);當?shù)谝汇T釘機及第ニ鉚釘機按照設定程序加工完成后,平臺載板上的活動治具處于與卸料工作臺相對應的位置,夾緊氣缸解除夾緊固定狀態(tài),卸料氣缸動作,將裝夾有已加工部品的活動治具推入至卸料工作臺,而平臺載板復位至原始待加工狀態(tài),卸料工作臺上的第三傳感器檢測到活動治具之后,由頂料機構上的卸料頂針將卸料工作臺上的托板頂起,此時,機械手裝置動作,抓取待加工部品并將其送入流水線至下ーエ序,此時,作業(yè)員無需手動取產(chǎn)品,只需重新在活動治具上裝夾待加工部品即可;藉此,完成一個完整的雙平面鉚接加工流程,提高了鉚接設備利用率,代替了原始多平面而多エ序的作業(yè),作業(yè)人員只需向活動治具上裝載待加工部品即可(而降低了產(chǎn)品流動的時間),降低了作業(yè)人員的工作強度以及エ件流動過程中造成的不良因素,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與單平面鉚接作業(yè)裝置相比,在同等條件下,使用本技術鉚接加工的產(chǎn)量明顯增加。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待工作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一平面工作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第二平面工作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加工完成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參照圖I至圖4所示,本技術掲示了ー種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該裝置可對同一部品的兩個不同平面進行鉚釘加工;它包括鉚釘裝置、伺服工作平臺、上料裝置、卸料裝置、機械手裝置、夾緊裝置,其中,所述鉚釘裝置包括用于在第一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一鉚釘機I及用于在第二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二鉚釘機2 (第一平面及第ニ平面為エ件上的兩不同平面),所述第一鉚釘機I與第二鉚釘機2相對設置;所述伺服工作平臺包括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X軸滾珠絲桿、Y軸滾軸絲桿及由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控制可沿X軸、Y軸方向移動的平臺載板3,所述伺服工作平臺上設置有一用于檢測平臺載板3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一傳感器;所述伺服工作平臺設置于第一鉚釘機I與第二鉚釘機2之間,其第一鉚釘機I與第二鉚釘機2的主軸位于伺服工作平臺的上方;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工作臺4及安裝于上料工作臺4邊緣的上料氣缸5,所述上料工作臺4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ー側,其中,所述上料工作臺4所在的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異于伺服工作平臺外側的另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所述上料氣缸5的氣缸桿伸出方向指向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當上料氣缸5的氣缸桿伸出時能將活動治具12推入至伺服工作平臺的平臺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鉚釘裝置,所述鉚釘裝置包括用于在第一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一鉚釘機及用于在第二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二鉚釘機,所述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相對設置;一伺服工作平臺,所述伺服工作平臺包括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X軸滾珠絲桿、Y軸滾軸絲桿及由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控制可沿X軸、Y軸方向移動的平臺載板,所述伺服工作平臺上設置有一用于檢測平臺載板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一傳感器;所述伺服工作平臺設置于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之間;一上料裝置,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工作臺及安裝于上料工作臺邊緣的上料氣缸,所述上料工作臺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一側,其中,所述上料工作臺所在的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異于伺服工作平臺外側的另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所述上料氣缸的氣缸桿伸出方向指向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上料工作臺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該上料工作臺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二傳感器;一卸料裝置,所述卸料裝置包括卸料工作臺及卸料氣缸,所述卸料工作臺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且與所述上料工作臺平行連接,所述卸料氣缸設置于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邊緣位置,所述卸料工作臺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該卸料工作臺上是否裝載有已加工部品的第三傳感器;一機械手裝置,所述機械手裝置包括支架及設置于支架上可左右運動的機械手臂,于所述機械手臂上固設一抓取氣缸,所述抓取氣缸的氣缸桿上設置有電磁鐵;數(shù)個活動治具,所述活動治具上表面呈兩層階梯式結構,用于裝夾待加工部品;一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包括一用于將送入所述平臺載板的活動治具夾 緊固定的夾緊氣缸,所述夾緊氣缸安裝于所述平臺載板的邊緣位置;一上料輔助裝置,所述上料輔助裝置包括一將活動夾具推入上料工作平臺的輔助上料氣缸,所述輔助上料氣缸設置于卸料平臺上,且輔助上料氣缸的氣缸桿伸出方向指向所述上料工作平臺;及一控制上述各裝置協(xié)調動作的控制系統(tǒng),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上料氣缸、卸料氣缸、夾緊氣缸、輔助上料氣缸、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及第三傳感器與所述控制系統(tǒng)電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2.28 CN 201120558041.41.一種雙平面伺服鉚接作業(yè)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鉚釘裝置,所述鉚釘裝置包括用于在第一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一鉚釘機及用于在第二平面上鉚接作業(yè)的第二鉚釘機,所述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相對設置; 一伺服工作平臺,所述伺 服工作平臺包括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X軸滾珠絲桿、Y軸滾軸絲桿及由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控制可沿X軸、Y軸方向移動的平臺載板,所述伺服工作平臺上設置有一用于檢測平臺載板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一傳感器;所述伺服工作平臺設置于第一鉚釘機與第二鉚釘機之間; 一上料裝置,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工作臺及安裝于上料工作臺邊緣的上料氣缸,所述上料工作臺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一側,其中,所述上料工作臺所在的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異于伺服工作平臺外側的另一側為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所述上料氣缸的氣缸桿伸出方向指向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上料工作臺上還設置有用于檢測該上料工作臺上是否裝載有待加工部品的第二傳感器; 一卸料裝置,所述卸料裝置包括卸料工作臺及卸料氣缸,所述卸料工作臺安裝于所述伺服工作平臺的外側且與所述上料工作臺平行連接,所述卸料氣缸設置于伺服工作平臺的內(nèi)側邊緣位置,所述卸料工作...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林波,劉璽,
申請(專利權)人:億和精密金屬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