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具有減小高度的框架構件、框架單元、安裝板單元和制造方法。框架單元將連接到安裝有電子部件(210)的板(200),并且包括:框架構件(120),其具有將連接到板(210)的側壁(123)、以及從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121);和第一構件(110),其可拆卸地連接到框架構件并且具有第二突出部分,第二突出部分朝向框架構件突出以與第一突出部分(121)配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框架構件、框架單元、安裝板單元及其制造方法,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連接到安裝板的框架構件、框架單元、連接到框架構件的安裝板單元、及其制造方法,電子部件安裝在該安裝板上。
技術介紹
便攜式裝置(例如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和筆記本型個人計算機)如今被廣泛使用。便攜式設備變得多功能化,超出其電話交談特征、日程管理、文檔準備等基本功能。例如,增加了越來越多的功能,例如,電子郵件發送和接收、網絡瀏覽、游戲功能和在移動電話上觀看的電視。結果,便攜式裝置已經深度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作為不可或缺的工具。采用這種功能的擴張和發展,除了用于電話通信的天線之外,在個人數字助理上安裝發射不同無線電波的用于附加功能的天線。例如,安裝電視天線、藍牙天線、GPS (全球定位系統)天線、RFID(射頻識別)天線等。根據使用這些天線,可適用具有不同頻率的無線電波。因此,LSI (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操作時鐘頻率變得更高,導致電氣擁擠狀況。在這種狀況下,放置在個人數字助理的印刷板上的電子部件很可能對彼此具有不利影響。為此,需要在電子部件之間提供電磁屏蔽的屏蔽構件。另一方面,便攜式裝置由于其總是隨身攜帶的產品屬性而不能無限放大尺寸。由于功能的擴展和發展引起的尺寸擴大將顯著地使便攜性降低,這對于用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小而薄是便攜式終端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個人數字助理的每個部件需要進一步降低尺寸和高度以及進一步集成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也在上述屏蔽構件中進行尺寸和厚度減小。作為尺寸減小的技術,經常采用使用一個屏蔽構件而非分離的屏蔽構件的方法,來覆蓋不同的功能和在一起安裝的部件。多個屏蔽構件集成為一個大的屏蔽構件。因此,單一屏蔽構件的外部尺寸增大。但是,因為屏蔽構件的數量減少,所以總的來說在安裝板上屏蔽構件所需要的安裝面積可以總體減小。專利文獻I公開了能夠實現減小安裝有屏蔽構件的印刷板高度的屏蔽構件的制造方法。在專利文獻I中,使用由框架構件2和吸附構件30組成的框架單元10。當安裝在印刷板上時,以使得吸附構件30可與框架形狀的框架構件2可拆開的方式來連接框架構件2 (圖33A)。然后,如圖34所示,吸附構件30的頂表面由吸附頭7所吸附,通過吸附頭7將框架單元10安裝在印刷板5上。在此之后,將框架構件2焊接到板。框架構件2從而物理地和電學地連接到印刷板5。在焊接處理之后,吸附構件30被拆下(圖33B)。此外,將蓋構件4連接到框架構件2 (圖33C)。從而制成提供電磁屏蔽的屏蔽構件。以此方式,用作吸附部分的吸附構件30被制成為可與框架構件2分離的部分。這不需要使框架構件2具有吸附部分,這能夠使框架構件2減小高度。從而能夠減小屏蔽結構的高度。此外,在專利文獻I中,如圖35所示,吸附構件30的頂表面具有臺階31,臺階部分受到吸附以用于安裝在印刷板上。這能夠進一步減小框架構件2的高度。具體地,框架構件2的高度可以設置成等于安裝在框架內部的電子部件6的高度。一般地通過彎曲而使得薄金屬板(例如不銹鋼或鎳銀)模制成預定形狀來制造吸附構件30。吸附構件30的突起和框架構件2的凹入彼此配合,以使得框架構件2由吸附構件30抓住。具體地,框架構件2在其側壁上的預定位置處具有孔,吸附構件在其側壁上與孔相對應的位置處具有突起。通過使孔與突起彼此配合,吸附構件連接到框架構件。裝配部分的強度(吸附構件30保持框架構件2的載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吸附構件30的側壁的彈力。因為吸附構件30的材料是金屬,吸附構件30不容易脫落。引用列表專利文獻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No. 2008-3471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但是,專利文獻I中公開的屏蔽構件具有很難進一步減小高度的問題。在專利文獻I的屏蔽構件中,進一步減小安裝的部件的厚度會導致進一步減小屏蔽構件的厚度以及減小半導體部件的厚度。因此,框架構件的厚度隨著半導體部件的厚度減小而減小。但是,框架構件的壁表面具有孔,吸附構件的突起裝入該孔中。因此,存在焊料被吸入在框架構件的壁表面和吸附構件的壁表面之間的間隙中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吸附構件不能被容易地拆下以連接屏蔽構件。此外,即使吸附構件被拆下,留下焊料,這會妨礙連接屏蔽構件。完成本專利技術以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框架構件、框架單 元、安裝板單元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屏蔽構件具有減小的高度。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方面中,將連接到安裝有電子部件的安裝板的框架單元包括框架構件,其具有放置電子部件的開口、將連接到安裝板的側壁、以及從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一構件,其可拆卸地連接到框架構件并且具有第二突出部分,第二突出部分朝向框架構件突出以與第一突出部分配合。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方面中,將連接到安裝有電子部件的安裝板的框架單元包括框架構件,其具有放置電子部件的開口、將連接到安裝板的側壁、以及從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構件,其可拆卸地連接到框架構件,并且第二構件具有放置在第一突出部分上方的保持部分以及放置在第一突出部分下方的支撐部分以抓住第一突出部分。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方面中,安裝電子部件的安裝板單元包括板;安裝在板上的電子部件;框架構件,其具有圍繞電子部件的側壁、以及第一突出部分,第一突出部分從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并且與可拆卸地連接到框架構件的第一構件配合;和焊料,其施加成完全圍繞框架構件以將框架構件連接到板。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方面中,安裝有電子部件和圍繞電子部件的框架構件的安裝板單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備框架構件的步驟,框架構件具有用以限定放置電子部件的開口的側壁、以及從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通過使具有第二突出部分的第一構件與第一突出部分配合來將第一構件固定到框架構件的步驟;通過使用吸附機構或抓緊機構來吸附或抓住第一構件而將框架構件放置在板上的步驟;將框架構件安裝在板上的步驟;和從框架構件拆下第一構件的步驟。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方面中,安裝有電子部件和圍繞電子部件的框架構件的安裝板單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備框架構件的步驟,框架構件具有用以限定放置電子部件的開口的側壁、以及從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通過將第一突出部分保持在第二構件的保持部分和支撐部分之間來將第二構件固定到框架構件的步驟;通過使用吸附機構或抓緊機構來吸附或抓住第二構件而將框架構件放置在板上的步驟;將框架構件安裝在板上的步驟;和從框架構件拆下第二構件的步驟。本專利技術的有利效果 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方面,可以提供框架構件、框架單元、安裝板單元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屏蔽構件具有減小的高度。附圖說明圖I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安裝板單元的結構的透視圖;圖2是示出安裝板單元中使用的框架單元的結構的展開圖;圖3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框架單元中使用的第一構件的結構的透視圖;圖4是示出第一構件和框架構件的連接結構的側視截面圖;圖5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安裝板單元的結構的俯視圖;圖6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安裝板單元的結構的側視圖;圖7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安裝板單元的結構的側視圖;圖8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安裝板單元的結構的側視截面圖;圖9是以更大比例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框架單元的安裝狀態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4.02 JP 2010-0861541.一種將連接到安裝有電子部件的安裝板的框架單元,所述框架單元包括 框架構件,其具有放置所述電子部件的開口、將連接到所述安裝板的側壁、以及從所述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和 第一構件,其能夠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框架構件并且具有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朝向所述框架構件突出以與所述第一突出部分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構件的所述第二突出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上方和下方以與所述第一突出部分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所述框架構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分的上方和下方以與所述第二突出部分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所述框架構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具有臺階以限制所述第一構件的位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所述框架構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在所述第一構件的兩側上朝向所述開口突出以形成所述臺階。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構件具有切除部分。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所述側壁在外側上具有突起或凹入部分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 所述框架構件具有矩形框架形狀,并且 所述第一構件與在所述框架構件的除兩個相對側壁之外的兩個側壁上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分配合。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通過抓緊機構或吸附機構來抓住或吸附所述第一構件以將所述框架構件放置在所述板上。10.一種將連接到安裝有電子部件的安裝板的框架單元,所述框架單元包括 框架構件,其具有放置所述電子部件的開口、將連接到所述安裝板的側壁、以及從所述側壁向內或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和 第二構件,其能夠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框架構件,并且所述第二構件具有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上方的保持部分以及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下方的支撐部分以抓住所述第一突出部分。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 所述第二構件具有面向所述板的頂表面,并且 所述保持部分從所述頂表面沿著與所述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框架單元,其中 所述第二構件具有面向所述板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小勝俊亙,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