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在使開關(14)閉合,利用充電后的電容器(11)對閉合用線圈(5)進行勵磁,來驅動可動鐵心(2),以閉合未圖示真空閥時,若斷開開關(24)及開關(28),則即使因來自線圈(5)的電磁感應而在線圈(6)中產生電壓,也不會有電流流過,不會產生功耗。另外,若在直到開關(14)斷開之前使開關(18)閉合,則在開關(14)斷開時流過線圈(5)的電流會轉變方向而流至包含電阻(17)的串聯電路(19),因此,能抑制線圈(5)中所發生的電壓。在使開關(24)閉合,利用電容器(21)對斷開用線圈(6)進行勵磁,來反向驅動可動鐵心(2),以斷開真空閥時,通過使開關(14)及開關(18)斷開,從而即使因來自線圈(6)的電磁感應而在線圈(5)中產生電壓,也不會有電流流過,不會產生功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對例如真空斷路器的真空閥等進行開關操作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進行改良。
技術介紹
現有的對真空斷路器的真空閥進行開關操作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通過對配置在例如截面為矩形的、棒狀的可動鐵心的兩端部的閉合用線圈及斷開用線圈進行通電,以來回驅動可動鐵心,從而對與可動鐵心相連結的真空閥的開關觸點進行開關操作。閉合用線圈通過放電開關與充電后的電容器相連接,通過閉合放電開關,從而對主開關觸點進行閉合,在結束閉合后,斷開放電開關,來斷開流過閉合用線圈的電流。為了抑制此時所產生的浪涌電壓,將閉合用線圈與二極管并聯連接,在接通結束后即完成閉合主開關觸點后,斷開流過閉合用線圈的電流時,使至此為止流過閉合用線圈的電流流過由閉合用線圈和二極管構成的環形電路(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特開2002-216594號公報(段落編號0020及圖I)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在對可動鐵心設置閉合用線圈和斷開用線圈這兩個線圈、將各線圈與上述二極管并聯連接的情況下,在電流流過一個線圈時,在另一個未流過電流的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壓。因此,該感應電壓會導致在線圈和二極管構成的環形電路中有電流流過,在閉合時或斷開時即對線圈進行勵磁時,在從電容器向線圈提供能量的過程中會產生功耗。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獲得能降低對線圈進行勵磁時的功耗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具有與驅動對象物相連結的可動鐵心、以及驅動可動鐵心的第一及第二線圈,該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及第二開關,該第一及第二開關分別將第一及第二線圈與直流電源相連接;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該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是由第一串聯電路與第一線圈并聯連接而構成的,該第一串聯電路是由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與第一電阻串聯連接而構成的;以及第二過電壓抑制電路,該第二過電壓抑制電路是由第二串聯電路與第二線圈并聯連接而構成的,該第二串聯電路是由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與第二電阻串聯連接而構成的,通過對第一開關進行閉合來對第一線圈進行勵磁,從而將可動鐵心驅動至第一位置,通過對第二開關進行閉合來對第二線圈進行勵磁,從而將可動鐵心驅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一開關閉合時,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斷開,在第二開關閉合時,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斷開。本專利技術是具有與驅動對象物相連結的可動鐵心、以及驅動可動鐵心的第一及第二線圈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包括第一及第二開關,該第一及第二開關分別將第一及第二線圈與直流電源相連接;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該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是由第一串聯電路與第一線圈并聯連接而構成的,該第一串聯電路是由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與第一電阻串聯連接而構成的;以及第二過電壓抑制電路,該第二過電壓抑制電路是由第二串聯電路與第二線圈并聯連接而構成的,該第二串聯電路是由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與第二電阻串聯連接而構成的,通過對第一開關進行閉合來對第一線圈進行勵磁,從而將可動鐵心驅動至第一位置,通過對第二開關進行閉合來對第二線圈進行勵磁,從而將可動鐵心驅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一開關閉合時,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斷開,在第二開關閉合時,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斷開,因此,能降低對線圈進行勵磁時的功耗。 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的結構的電路圖。圖2是用于對圖I的電源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的動作進行說明的時序圖。圖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實施方式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的結構的電路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I圖I及圖2示出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圖I是表示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的結構的電路圖,圖2是用于說明動作的時序圖。在圖I中,電磁操作機構具有可動鐵心;作為第一線圈的閉合用線圈5 ;作為第二線圈的斷開用線圈6。盡管未圖示可動鐵心2的詳細情況,但是可動鐵心2是例如對板狀的電磁鋼板進行層疊而形成的截面為矩形的棒狀,在該可動鐵心2的兩端部配設有矩形環狀的上述線圈5、6。而且,通過對線圈5或線圈6進行通電,從而驅動可動鐵心2,并使其被未圖示的固定鐵心所吸弓丨,從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來回移動,驅動與可動鐵心2相連結的操作對象物。操作對象物是例如固定于真空斷路器的真空閥的可動導體的可動觸點,通過來回驅動可動導體,從而對真空閥進行開關。此外,在閉合用線圈5及斷開用線圈6之間存在有非常大的互感。閉合用線圈5通過二極管13及作為第一開關的開關14而與作為直流電源的電容器11相連接。二極管13的作用在于,在開關14為導通狀態時,使流過線圈5的電流的方向不會成為反向。由二極管16、電阻17、及開關18串聯連接而成的串聯電路19與閉合用線圈5并聯連接。此外,二極管16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單向導通裝置,電阻17是第一電阻,開關18是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串聯電路19是第一串聯電路及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利用上述電容器11、二極管13、開關14、及串聯電路19來構成閉合側的驅動電路。此外,對于開關14和開關18使用場效應晶體管(M O S F E T)。斷開用線圈6通過二極管23及作為第二開關的開關24而與作為直流電源的電容器21相連接。二極管23的作用在于,在開關24為導通狀態時,使流過線圈6的電流的方向不會成為反向。由二極管26、電阻27、及開關28串聯連接而成的串聯電路29與斷開用線圈6并聯連接。此外,二極管26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單向導通裝置,電阻27是第二電阻,開關28是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串聯電路29是第二串聯電路及第二過電壓抑制電路。利用上述電容器21、二極管23、開關24、及串聯電路29來構成斷開側的驅動電路。對于開關24和開關28使用場效應晶體管(MO S F E T)。此外,電容器11、21由未圖示的直流電源供電,從而進行充電。接著,利用圖I及圖2說明采用上述結構的驅動電路的動作。在電流從閉合側的電容器11流向閉合用線圈5來閉合未圖示的真空閥的情況下,如圖2 ( a ) (d )所示,閉合側的開關14及開關18、斷開側的開關24及開關28為截止狀態。然后,若使開關14成為導通狀態(圖2 ( a )),則電流流過閉合用線圈5并對其進行勵磁。此時,由于開關24及開關28為截止狀態(圖2(d)),因此即使在斷開用線圈6中產生感應電壓,也不存在流路,因此,不會因線圈6而產生功耗。開關18在開關14成為導通狀態后,稍許延遲規定時間t I之后,成為導通狀態(圖2 (b))。開關18成為導通狀態的時間比開關14成為導通狀態的時間要晚規定時間t I的原因在于,包含開關18的電路比包含開關14的電路的時間常數 要大。然后,在開關18成為導通狀態起經過規定時間t 2之后,開關14成為截止狀態(圖2 (b))。在開關14成為截止狀態時所發生的開關浪涌,會由二極管13、二極管16、電阻17、開關18、閉合用線圈5所構成的環形電路所吸收。在流過環形電路的電流發生衰減而減小的時刻,即,在從開關14成為截止狀態時起經過規定時間t 3之后,開關18成為截止狀態(圖2 (b ))。同樣,在電流從斷開側的電容器21流向斷開用線圈6來斷開未圖示的真空閥的情況下,如圖2 (a) (d)所示,開關14及開關18成為截止狀態。然后,若使開關24成為導通狀態(圖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具有與驅動對象物相連結的可動鐵心、以及驅動所述可動鐵心的第一及第ニ線圈,該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及第ニ開關,該第一及第ニ開關分別將所述第一及第ニ線圈與直流電源相連接;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該第一過電壓抑制電路是由第一串聯電路與所述第一線圈并聯連接而構成的,該第一串聯電路是由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與第一電阻串聯連接而構成的;以及第ニ過電壓抑制電路,該第二過電壓抑制電路是由第二串聯電路與所述第二線圈并聯連接而構成的,該第ニ串聯電路是由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與第二電阻串聯連接而構成的, 通過對所述第一開關進行閉合來對所述第一線圈進行勵磁,從而將所述可動鉄心驅動至第一位置,通過對所述第二開關進行閉合來對所述第二線圈進行勵磁,從而將所述可動鉄心驅動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開關閉合時,所述第二并聯連接用開關斷開, 在所述第二開關閉合時,所述第一并聯連接用開關斷開。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操作機構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串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永安憐,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