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潤滑滑動導向組件,包括導套(1)以及與導套(1)相配合的導柱(6),所述的導柱(6)內設有相互連通的儲油腔(A)和濾油腔(E),在儲油腔(A)的進口設有螺塞(2),在儲油腔(A)和濾油腔(E)相連的界面上設有閥口(B),閥口(B)上設有鋼球(4),鋼球(4)上球面設有壓簧(3),下球面設有頂簧(5),導柱(6)上設有與濾油腔(E)上部相連的橫油道(C);所述導柱(6)的外圓面上設有與橫油道(C)相連的導柱外油溝(D)。采用上述結構后,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調節可靠方便、潤滑性能好等優點,在同等條件下導向組件使用壽命延長一倍。(*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自潤滑滑動導向組件????????????????????????
本技術涉及一種模具上使用的導向組件,特別是一種能自動潤滑的滑動導向組件。????????????????????????
技術介紹
滑動導向組件是模具上使用的重要基礎零件,它在模具中起定位和導向作用,保證上、下模在工作時具有正確的相對位置,該組件由導柱和導套組成,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使模具具有較好的導向精度和導向剛度,可糾正壓力機部分誤差,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是目前生產中應用最普遍的導向方式。但是,模具在沖壓工作時,模具工作行程大,上模移動速度快,并有較大的沖擊震動,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差;由于導向均為敞開式結構,潤滑基本上只能靠人工定時注油,導向組件上又無儲油設計,潤滑油大部分流失,只能靠粘附在導向組件工作表面的油膜潤滑,潤滑條件很差。導向組件屬于精密滑配,相互之間間隙較少,一般只有0.008-0.015mm,加油后初始階段因潤滑油較多,還能形成較好的混合摩擦狀態,膜厚比在1~5之間,經過幾次工作行程運動后,因潤滑油不能及時補給,使摩擦處于較差的邊界摩擦,膜厚比少于或等于1;邊界摩擦狀態時,一般的邊界膜極薄,金屬表面粗糙度的輪廓峰一般都超過邊界膜厚,所以邊界摩擦不能完全避免金屬的直接接觸,金屬接觸即發生干摩擦,摩擦表面的輪廓峰相互作用的各點發生冷焊,材料從一個表面遷移到另一表面,形成粘附磨損;當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使表面形成流體潤滑,即膜厚比大于等于5,但因模具結構等各種條件的限制難以實現。由于各種形式磨損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導向組件的精度保持性,-->導向精度的降低使模具的精度、壽命也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如何使導向組件的摩擦表面處于混合摩擦狀態,減少磨損,是導向組件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導向組件存在的上述弊病,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可靠性好、在工作時能自動潤滑的自潤滑滑動導向組件。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導套以及與導套相配合的導柱,所述的導柱內設有相互連通的儲油腔和濾油腔,在儲油腔的進口設有螺塞,在儲油腔和濾油腔相連的界面上設有閥口,閥口上設有鋼球,鋼球上球面設有壓簧,下球面設有頂簧,導柱上設有與濾油腔上部相連的橫油道。為了使整個導柱的圓周面都能得到潤滑,所述導柱的外圓面上設有與橫油道相連的導柱外油溝。采用上述結構后,壓簧、鋼球和頂簧在使用過程中形成共振,鋼球產生的振幅與模具震動成正比,通過鋼球的振幅自動控制進油量;并可通過調整螺塞,改變壓簧和頂簧的預壓縮量,螺塞向外旋轉,鋼球壓力減小,對震動反應靈敏,振幅增大、閥口打開時間延長,進油量增加,反之也然;鋼球靜止時密封閥口,無方向性要求,在工況惡劣時仍能可靠工作,產生的供油間隙均勻;螺塞起擋塵、定位壓簧、調整連續供油量作用;濾油腔起到油污分離的作用,過濾后的潤滑油通過橫油道進入導柱外油溝起潤滑作用;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調節可靠方便、潤滑性能好等優點,在同等條件下導向組件使用壽命可延長一倍多。???????????????????????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種自潤滑滑動導向組件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導套1以及與導套1相配合的導柱6,所述的導柱6內設有相互連通的儲油腔A和濾油腔E,在儲油腔A的進口設有螺塞2,在儲油腔A和濾油腔E相連的界面上設有閥口B,閥口B上設有鋼球4,鋼球4上球面設有壓簧3,下球面設有頂簧5,導柱(6)上設有與濾油腔E上部相連的橫油道C;所述導柱6的外圓面上設有與橫油道C相連的導柱外油溝D;采用本技術的結構后,通過導套1和導柱6的不同固定連接方式,可方便實現目前模具上使用比較普遍的普通導柱結構、有肩導柱結構、可拆導柱結構和獨立導柱結構。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為了使滑動導向組件能穩定處于混合摩擦狀態,不間斷地給工作表面供油,首先將潤滑油從螺塞2的加油孔加入到儲油腔A,根據工作模具對潤滑的要求,調整螺塞2的工作位置,使鋼球4在頂簧5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滴油通道;沖壓工作時,如果工作穩定震動較小,鋼球4產生的振幅也就較小,進油量相對就少,即可以滿足較好工況的潤滑要求;如果外界振動較大,鋼球4產生的振幅就大,閥B開度就增大,進油量相對就大,可滿足較差工況的潤滑要求;潤滑油進入濾油腔E后,油中的雜質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油腔的底部;濾油腔E的油通過橫油道C流入導柱外油溝D;當導套1進入導柱6導向時,通過導柱外油溝D把潤滑油帶入導向摩擦面,當導套1隨模具上行時,把導柱外油溝D的潤滑油向上帶,均勻的涂在導柱6工作面,形成穩定的混合潤滑。當停止工作后,旋緊螺塞2,在壓簧3的作用下鋼球4封閉閥口B,停止供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潤滑滑動導向組件,包括導套(1)以及與導套(1)相配合的導柱(6),其特征是:所述的導柱(6)內設有相互連通的儲油腔(A)和濾油腔(E),在儲油腔(A)的進口設有螺塞(2),在儲油腔(A)和濾油腔(E)相連的界面上設有閥口(B),閥口(B)上設有鋼球(4),鋼球(4)上球面設有壓簧(3),下球面設有頂簧(5),導柱(6)上設有與濾油腔(E)上部相連的橫油道(C)。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潤滑滑動導向組件,包括導套(1)以及與導套(1)相配合的導柱(6),其特征是:所述的導柱(6)內設有相互連通的儲油腔(A)和濾油腔(E),在儲油腔(A)的進口設有螺塞(2),在儲油腔(A)和濾油腔(E)相連的界面上設有閥口(B),閥口(B...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國松,
申請(專利權)人:金國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