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方法包括:對板料進行過拉延,過拉延后的制件上包括制件主體和圓頭部分,所述圓頭部分包括與制件主體相連的折邊主體和與折邊主體相連的折邊端部;然后對所述圓頭部分進行修邊,切去所述圓頭部分上除折邊主體和折邊端部兩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最后對所述折邊端部進行翻邊。所述成型方法由于采用了過拉延,即在第一步拉延工序中,將制件的端頭多拉高了幾毫米,形成一個較大的圓頭部分,因此有效避免了拉延過程中折邊端頭處出現破裂,以及從折邊向主體過渡處出現局部起皺等問題。然后,通過后續的整形、修邊以及翻邊工序就可以成型出合格的零件。因此,所述成型方法具有成型質量好,工藝簡單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零件的成型方法,更具體地說,涉及--種形面高度差較大 的零件的成型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來沖壓工藝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業中,車輛中的許多零件都是利用 模具沖壓而成的。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 足汽車更時尚,更安全,性能更穩定,性價比更高等諸多要求,對組成汽車整 體的汽車零部件也提出了更離的要求,表現在零件形狀越來越復雜,整體性能 要求越來越高,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越來越嚴等。通常,車輛中的大多數零件都能夠--'次拉延成形,然而有些零件由于形狀結構較為復雜,因此成形也較為困難。例如圖1中所示的零件,其包括主體1和位于主體1端部的彎翹的折邊2,所述主體1的形面低而平緩,而折邊2處卻 突然升高,因此,零件整體的形面高度差較大。這類零件在拉延的過程中,由 于材料流動特性的限制,低而平緩處拉延深度淺,又高又陡的折邊處拉延深度 深,閑此折邊2的端頭處容易破裂,而從折邊2向主體1過渡處則容易出現局 部起皺,因此此類零件的成型質量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型質量好、工藝簡單的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 的成型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方法包括對板料進行過拉延, 過拉延后的制件上包括制件主體和圓頭部分,所述圓頭部分包括與制件主體相連的折邊主體和與折邊主體相連的折邊端部;然后對所述圓頭部分進行修邊, 切去所述圓頭部分上除折邊主體和折邊端部兩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最后對所 述折邊端部進行翻邊。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方法由于釆用了過拉延,即在 第一歩拉延工序中,將制件的端頭多拉高了幾毫米,形成一個較大的圓頭部分, 因此有效避免了拉延過程中折邊端頭處出現破裂,以及從折邊向主體過渡處出 現局部起皺等問題。然后,通過后續的整形、修邊以及翻邊工序就可以成型出 合格的零件。因此,所述成型方法具有成型質量好,工藝簡單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零件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表示在利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圖1所示零件時,完成拉延 .T序后的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圖;圖4為表示在利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圖1所示零件時,完成整形 工序后的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圖;圖5為表示在利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成型方法成型圖1所示零件時,完成修邊 工序后的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方法適用于車輛中或其他場合 使用的各種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這里,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可以 是如圖1所示的零件,該零件包括主體1和位于主體1端部的彎翹的折邊2,所 述折邊2和主體1的高度差至少為40毫米,例如可以為40-60毫米。下面僅以圖1中所示的零件為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成型方法進行具 體的說明。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過拉延、整形、 修邊以及翻邊四個工序歩驟。首先,根據零件形狀的具體要求,對板料進行過拉延。所謂過拉延,就是將制件的端頭多拉離幾毫米,例如多拉高至少2毫米,如多拉高2-8毫米,優選 多拉高4-6毫米,形成一個圓弧比較大的圓頭部分,這樣由于拉延過程中材料流 動比較容易,所以可以避免折邊端頭處出現破裂,以及在成形圓頭部分時需要 材料比較多而阻止材料從折邊向主體過渡處流動所出現的局部起敏問題等。因此,如閣3所示,過拉延后的制件上包括制件主體3和圓頭部分4。所述 制件主體3的形狀根據零件的具體形狀要求而定,例如與圖1中零件的主體1 相一致。所述圓頭部分4包括與制件主體3相連的折邊主體5和與折邊主體5 相連的折邊端部6。其中,所述折邊主體5的形狀根據零件的具體形狀而定,例 如與圖1中零件的折邊2的大部分形狀位置相一致。而所述折邊端部6此時則 還未成型到最終的形狀位置,圖3中的虛線表示折邊端部6成型后的最終位置。之所以要采用過拉延,而不是簡單的拉延,是因為如圖2所示,此類零件 翻邊時要翻起圖2中a處所示的圓角部分,而a處的圓角較小,所以翻邊時很容 易破裂,因此折邊端部6不能折起過高,且圓頭部分4不能過矮,否則會導致 切邊刃口強度不好,因此必須采用過拉延方法將端頭多拉高幾毫米,降低拉延 難度,而后再通過整形、修邊等完成成型。之后,對所述腳頭部分4進行整形,減小所述圓頭部分4上所述折邊端部6 所在的部分的弧度,以利于修邊。從圖4中可以看出,經過此整形工序后,所 述折邊端部6所在的所述圓頭部分4的上弧面被修整得較為平緩,弧度減小, 基本接近于平面。這是因為如果在具有一定弧度的圓弧面上進行修邊,則模具 切邊刃口強度不好,且修邊的質量不好,因此,在修邊之前對圓頭部分4進行 整形有助于提高修邊質量。圖4中的雙點劃線表示整形前的形狀,實線表示整 形后的形狀,虛線表示所述折邊端部6成型后的最終位置。應當理解的是,如果根據零件形狀的具體要求,例如圖2中的a處圓角比較大,拉延可以一次拉到整形后的形狀,且需要修邊的表面的弧度不是很大, 不會給修邊和后續的翻邊造成麻煩,那么也可以省去此整形工序,直接進行后 續的修邊和翻邊。然后,對所述賊頭部分4進行修邊,切去所述圓頭部分4上除折邊主體5 和折邊端部6兩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以及其他一些廢料。如圖5所示,修邊 后的制件只包括已在第一歩完成成形的制件主體3和折邊主體5以及還未成形 到最終位置的折邊端部6。圖5中的線A-A表示修邊線所在的位置,虛線表示 所述折邊端部6成型后的最終位置。最后,對所述折邊端部6進行翻邊,翻到圖5中虛線所示的位置,從而完 成整個零件的成型。權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方法包括對板料進行過拉延,過拉延后的制件上包括制件主體(3)和圓頭部分(4),所述圓頭部分(4)包括與制件主體(3)相連的折邊主體(5)和與折邊主體(5)相連的折邊端部(6);然后對所述圓頭部分(4)進行修邊,切去所述圓頭部分(4)上除折邊主體(5)和折邊端部(6)兩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最后對所述折邊端部(6)進行翻邊。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中,在對板料進行過拉延之后,先 對所述圓頭部分(4)進行整形,以減小所述圓頭部分(4)上所述折邊端部(6) 所在的部分的弧度,然后再對所述圓頭部分(4)進行修邊。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方法,其中,所述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 件包括主體(1)和位于主體(1)端部的彎翹的折邊(2),所述折邊(2)和主 體(1)的高度差至少為40毫米。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方法,其中,與折邊(2)和主體U)的高 度差相比,所述過拉延工序將制件的端頭多拉高至少2毫米。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方法,其中,與折邊(2)和主體U)的高 度差相比,所述過拉延工序將制件的端頭多拉高2-8毫米。全文摘要包括對板料進行過拉延,過拉延后的制件上包括制件主體和圓頭部分,所述圓頭部分包括與制件主體相連的折邊主體和與折邊主體相連的折邊端部;然后對所述圓頭部分進行修邊,切去所述圓頭部分上除折邊主體和折邊端部兩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最后對所述折邊端部進行翻邊。所述成型方法由于采用了過拉延,即在第一步拉延工序中,將制件的端頭多拉高了幾毫米,形成一個較大的圓頭部分,因此有效避免了拉延過程中折邊端頭處出現破裂,以及從折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形面高度差較大的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方法包括:對板料進行過拉延,過拉延后的制件上包括制件主體(3)和圓頭部分(4),所述圓頭部分(4)包括與制件主體(3)相連的折邊主體(5)和與折邊主體(5)相連的折邊端部(6);然后對所述圓頭部分(4)進行修邊,切去所述圓頭部分(4)上除折邊主體(5)和折邊端部(6)兩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最后對所述折邊端部(6)進行翻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秋蓮,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