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更具體地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其可以通過在內圈的外球形表面與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之間形成間隙來吸收在怠速過程中由車輛產生的怠速振動。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包括接收來自發動機的轉動動力并轉動的軸、安裝在軸的一端處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的外圈、安裝在外圈中的內圈、用于將外圈的轉動動力傳遞到內圈的多個滾珠、以及用于支撐滾珠的保持架,其中,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形成在與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不同的位置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更具體地涉及ー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其可以通過在內圈的外球形表面與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之間形成間隙來吸收在怠速過程中由車輛產生的怠速振動。
技術介紹
通常,萬向節所起的作用是在兩個彼此以夾角相接的轉軸之間傳遞轉動動力(扭矩)。在具有小的動カ傳動角的傳動軸情況下,使用鉤型萬向節、撓性萬向節等,而在具有大的動カ傳動角的前輪驅動車輛的驅動軸情況下,使用等速萬向節。因為等速萬向節甚至當驅動軸與從動軸之間的角很大時也能以等速度可靠地傳遞動力,所以等速萬向節主要用于獨立懸架型前輪驅動車輛的車軸。當從軸角度觀察時,三叉式等速萬向節設置在軸的面向發動機的一端(即,內側端),而固定型球籠式萬向節設置在軸的面向輪胎的另一端(即,外側端)。圖I是示出用于車輛的常規等速萬向節的橫截面視圖。如圖I所示,用于車輛的常規等速萬向節包括殼體2,其傳遞發動機(未示出)的轉動動力并在其內表面上限定有軌道槽;軸1,其接收來自殼體2的轉動動力并轉動;外圈2,其安裝在軸I的一端處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安裝在外圈2中的內圈3 ;多個滾珠4,用于將外圈2的轉動動カ傳遞到內圈3 ;以及保持架5,用干支撐滾珠4。外圈2具有平行于中心軸線的軌道槽21以及圓筒形內徑22。內圈3具有平行于中心軸線的軌道槽31以及外球形表面的圓筒形內徑32。保持架5具有外球形表面51和內球形表面52,外球形表面51具有球形部分和線形部分,內球形表面52具有球形部分。下面,將說明如上述構造的用于車輛的常規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操作。當從發動機(未示出)輸出的轉動動力通過傳動裝置(未示出)傳遞到軸I、然后通過外圈2和滾珠4傳遞到內圈3時,車輪(未示出)轉動。由保持架5的研磨表面53約束并且也約束在外圈2的軌道槽21與內圈3的軌道槽31之間的滾珠4,傳遞轉動扭矩。在此情況下,保持架5的內球形表面52約束內圈3的外球形表面32,而保持架5的研磨表面53約束滾珠4,從而能夠實現軸向滑動和鉸接萬向節運動。當萬向節鉸接時,保持架5和滾珠4定位在操作角的二等分線上,從而能夠實現等速運動。因此,當滾珠4在外圈2的軌道槽21中以滑動方式移動時,萬向節被鉸接,以跟隨車輛的移動。但是,常規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配置為,傳遞到軸向移動的內圈3的軸向動力通過內圈3的外球形表面32傳遞到保持架5的內球形表面52,以推動滾珠4。S卩,內圈3、保持架5以及滾珠4是子單元,它們同時沿同一軸向方向移動,可能不吸收在怠速過程中由車輛產生的怠速振動,但可能將上述怠速振動傳遞到車輛本體。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g在解決上述發生在現有技術中的問題,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其可以通過在內圈的外球形表面與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之間形成間隙來吸收在怠速過程中由車輛產生的怠速振動。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其可以通過改變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和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構造來附加地確保軸向間隙容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其包括接收來自發動機的轉動動カ并轉動的軸、安裝在軸的一端處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的外圏、 安裝在外圈中的內圈、用于將外圈的轉動動カ傳遞到內圈的多個滾珠、以及用干支撐滾珠的保持架,其中,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形成在與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不同的位置處。內圈的外球形表面可以分成具有不同半徑的兩部分。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的半徑可以等于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的半徑中心可以形成在從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沿軸向移離的位置處。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的半徑可以小于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的半徑中心可以形成在從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沿軸向和沿徑向移離的位置處。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中的ー個的半徑可以小于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而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中的另ー個的半徑可以等于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的半徑中心可以形成在從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沿軸向移離的位置處,并且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兩部分中的ー個的半徑中心可以形成在從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沿徑向移離的位置處。內圈的外球形表面可以具有小于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的半徑。內圈的外球形表面可以具有半徑,并且在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相對端部處可以形成錐角。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半徑可以小于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可以形成在從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沿軸向移離的位置處。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中,可以通過在內圈的外球形表面與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之間形成間隙,而吸收由車輛產生的怠速振動。本專利技術的另外方面和/或優點將在下面的說明中部分地闡釋,部分地將從該說明中顯見,或可以通過實踐本專利技術而獲知。附圖說明從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中將更清楚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其中圖I是用于車輛的常規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橫截面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圖3是示出在軸向運動過程中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所示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圖4是示出當萬向節鉸接時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圖5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 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圖6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圖7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以及圖8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借助于本專利技術的若干個示例性或優選的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式。在研讀下面的詳細說明時和在參照附圖時也將清楚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優點和特征。但是,這些實施方式的以下說明主要用于例示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示例性結構,而本專利技術并不具體局限于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因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認識至IJ,可以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主g和范圍而對本專利技術做出各種修改、更換及其等同替代。圖2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圖3是示出在軸向運動過程中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所示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以及圖4是示出當萬向節鉸接時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的主要部件的橫截面視圖。如圖2至圖4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包括接收來自發動機的轉動動カ并轉動的軸(未示出)、安裝在軸的一端處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的外圈(未示出)、安裝在外圈中的內圈3a、用于將外圈的轉動動カ傳遞到內圈3a的多個滾珠4a、以及用干支撐滾珠4的保持架5a。在此,內圈3a的外球形表面分成分別具有半徑Rila和Ri2a的兩部分B21a和B22a,并且兩部分B21a和B22a的半徑Rila和R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車輛的滑動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包括:軸,所述軸接收來自發動機的轉動動力并轉動;外圈,所述外圈安裝在所述軸的一端處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內圈,所述內圈安裝在所述外圈中;多個滾珠,所述多個滾珠用于將所述外圈的轉動動力傳遞到所述內圈;以及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用于支撐所述滾珠,其中,所述內圈的外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形成在與所述保持架的內球形表面的半徑中心不同的位置處。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必起,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威亞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