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桁架自承式滑移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橫向桁架置于設定位置,使橫向桁架的上弦平行于地面;(2)第一縱向桁架與垂直于地面的第一支撐柱連接,將第一支撐柱置于橫向桁架的一端;(3)將第一支撐柱沿橫向桁架的上弦滑移到橫向桁架的另一端;(4)第二縱向桁架與垂直于地面的第二支撐柱連接,將第二支撐柱置于橫向桁架的一端;(5)在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頂部安裝鋼絞線千斤頂,將鋼絞線千斤頂的鋼絞線與橫向桁架連接;(6)啟動鋼絞線千斤頂,提升橫向桁架。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利用桁架自身的結構,實現桁架的滑移和提升,降低了對施工空間的要求,也大大節省了吊裝費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方法領域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涉及。背景方法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常常會進行大跨度桁架的空中吊裝,需要使用大型起吊設備,要求施工現場有足夠的空間安放起吊設備。如果由于障礙物的存在,無法就近安放起吊設備,而采用遠距離桁架吊裝就需要使用更大噸位的起吊設備,會由此產生高昂的吊裝費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型,可以解決上述現有方 法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步驟(1)將橫向桁架置于設定位置,使橫向桁架的上弦平行于地面;(2)第一縱向桁架與垂直于地面的第一支撐柱連接,將第一支撐柱置于橫向桁架的一端;(3)將第一支撐柱沿橫向桁架的上弦滑移到橫向桁架的另一端;(4)第二縱向桁架與垂直于地面的第二支撐柱連接,將第二支撐柱置于橫向桁架的一端;(5)在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頂部安裝鋼絞線千斤頂,將鋼絞線千斤頂的鋼絞線與橫向桁架連接;(6)啟動鋼絞線千斤頂,提升橫向桁架。本專利技術的利用桁架自身的結構,實現桁架的滑移和提升,降低了對施工空間的要求,也大大節省了吊裝費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步驟(2)之前,在橫向桁架上弦的頂部安裝導軌;在步驟(3)之前,在第一支撐柱的底部安裝與導軌匹配的滑輪。由此,具有使滑移更容易的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步驟(I)將橫向桁架的兩端置于垂直于地面的基礎柱上。由此,具有使結構更穩定的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步驟(2)將第一支撐柱置于基礎柱頂部,在步驟(4)將第二支撐柱置于該基礎柱頂部。由此,具有使結構更穩定的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橫向桁架的數量是兩榀,且相互平行。由此,具有桁架滑移更平穩的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縱向桁架的數量是兩榀,第一支撐柱之間通過連系梁連接。由此,具有滑移過程更穩定的效果。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步驟(2)之前,在橫向桁架兩端設置與橫向桁架上弦頂部位于同一平面、上表面縱向中軸線位于橫向桁架上弦頂部縱向中軸線延長線上的滑移梁。由此,具有滑移過程更平穩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的的結構的平面布置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的的步驟(I)的示意圖。圖4為圖I所示的的步驟(2)的示意圖。圖5為圖I所示的的步驟(3)的示意圖。圖6為圖I所示的的步驟(4)的示意圖。圖7為圖I所示的的步驟(5)的示意圖。圖8為圖I所示的的步驟(6)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保護范圍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I :圖I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的結構。如圖I所示,本結構包括兩榀相互平行的橫向桁架I、兩榀第一縱向桁架2、兩榀第二縱向桁架3、四根第一支撐柱21、四根第二支撐柱31、四個鋼絞線千斤頂6和八根基礎柱5。第一支撐柱21、第二支撐柱31和基礎柱5均垂直于地面。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圖I所示結構的平面布置。八根基礎柱5分別位于橫軸(X軸、Y軸)與縱軸(A軸、B軸、D軸和E軸)的交點上。四根第一支撐柱21和四根第二支撐柱31分別在八根基礎柱5的頂端與基礎柱5連接。四根第一支撐柱21分別位于D軸、E軸與X軸、Y軸的交點上,四根第二支撐柱31分別位于A軸、B軸與X軸、Y軸的交點上。在E軸的東側有一個障礙物4,如果吊車在這一側吊裝桁架會由于障礙物4的存在,而需要大噸位的吊車,增加吊裝成本;如果吊車在A軸西側向D軸和E軸吊裝桁架同樣會因為比較遠,而需要大噸位的吊車,增加吊裝成本。在本實施例中障礙物4是一棟建筑物,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能是山或不能支撐吊車的河床等。橫向祐1架I的上弦平行于地面。一棍I橫向祐1架I的兩端分別位于X軸與B軸和D軸的交點上,另一榀橫向桁架I的兩端分別位于Y軸與B軸和D軸的交點上。一榀第一縱向桁架2的兩端分別與位于D軸與X軸和Y軸的交點的兩根第一支撐柱21連接,另一榀第一縱向桁架2的兩端分別與位于D軸與X軸和Y軸的交點的兩根第一支撐柱21連接。一榀第二縱向桁架3的兩端分別與位于A軸與X軸和Y軸的交點的兩根第二支撐柱31連接,另一榀第二縱向桁架3的兩端分別與位于B軸與X軸和Y軸的交點的兩根第二支撐柱31連接。圖3至圖8示意性地顯示了圖I所示的步驟。如圖3所示,先將基礎柱5置于橫軸(X軸、Y軸)與縱軸(A軸、B軸、D軸和E軸)的交點上,再將橫向祐1架I吊裝到基礎柱5上,將一棍I橫向祐1架I的兩端分別放在位于X軸與D軸和B軸交點的基礎柱5的梁托51上,將另一榀橫向桁架I的兩端分別放在位于Y軸與D軸和B軸交點的基礎柱5的梁托51上。在基礎柱5的梁托51上安裝滑移梁52,四根滑移梁52分別位于X軸與A軸和B軸的交點的連線上,X軸與D軸和E軸的交點的連線上,Y軸與A軸和B軸的交點的連線上,Y軸與D軸和E軸的交點的連線上。滑移梁52的上表面與橫向祐1架I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再在滑移梁52的上表面縱向中軸與橫向祐1架I的上弦頂部縱向中軸連線上安裝導軌53。如圖4所示,將兩榀預先分別與兩根第一支撐柱21焊接連接的第一縱向桁架2分別吊裝到位于A軸和B軸,四根第一支撐柱21分別位于A軸和B軸上的基礎柱5上。位于X軸的兩根第一支撐柱21通過兩根連系梁22焊接連接,位于Y軸的兩根第一支撐柱21也通過兩根連系梁22焊接連接。第一支撐柱21與連系梁22通過傾斜的支撐桿24焊接連接。這樣將兩棍!第一縱向祐1架2與四根第一支撐柱21連接成一個整體,可以使滑移的時候穩定性比較強。在四根第一支撐柱21的底部安裝與導軌53匹配的滑輪23。如圖5所示,將四根第一支撐柱21和兩榀第一縱向桁架2整體沿安裝在滑移梁52的上表面縱向中軸與橫向桁架I的上弦頂部縱向中軸連線上的導軌53,整體向D軸和E軸滑移。將四根第一支撐柱21和兩榀第一縱向桁架2整體滑移到D軸和E軸。使用千斤頂,將第一縱向桁架2和第一支撐柱21整體頂起,拆除滑輪23、軌道53及滑移梁52,將上部的第一支撐柱21與下部的基礎柱5對接焊接。如圖6所示,將兩榀預先與兩根第二支撐柱31焊接連接的第二縱向桁架3分別吊 裝到位于A軸和B軸。四根第二支撐柱31分別位于A軸和B軸上的基礎柱5上。位于X軸的兩根第二支撐柱31通過兩根連系梁22焊接連接,位于Y軸的兩根第二支撐柱31也通過兩根連系梁22焊接連接。第二支撐柱31與連系梁22通過傾斜的支撐桿24焊接連接。將上部的第二支撐柱31與下部的基礎柱5對接焊接。如圖7所示,在位于B軸的兩根第二支撐柱31和D軸的兩根第一支撐柱21的頂部分別安裝鋼絞線千斤頂6。鋼絞線千斤頂6的鋼絞線61與橫向桁架I連接,同時鋼絞線千斤頂6的支架尾部利用鋼絲62與連系梁22連接,用于平衡鋼絞線千斤頂6的支架。如圖8所示,啟動鋼絞線千斤頂6,將橫向桁架I提升至設定高度。將橫向桁架I與相應的第一支撐柱21和第二支撐柱31對口焊接。至此,使用橫向桁架I、第一縱向桁架2和第二縱向桁架3完成桁架自承式滑移提升。在實施例I中,橫向桁架I、第一縱向桁架2和第二縱向桁架3都采用型鋼桁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木桁架或鋼筋混凝土桁架等其它桁架。在實施例I中,第一支撐柱21和第二支撐柱31都是型鋼柱。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是木柱或鋼筋混凝土柱。在實施例I中,橫向桁架I、第一縱向桁架2和第二縱向桁架3的數量都是兩榀。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桁架自承式滑移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橫向桁架置于設定的位置,使橫向桁架的上弦平行于地面;(2)第一縱向桁架與垂直于地面的第一支撐柱連接,將第一支撐柱置于所述橫向桁架的一端;(3)將所述第一支撐柱沿所述橫向桁架的上弦滑移到所述橫向桁架的另一端;(4)將第二縱向桁架與垂直于地面的第二支撐柱連接,將第二支撐柱置于所述橫向桁架的一端;(5)在所述第一支撐柱頂部和第二支撐柱頂部安裝鋼絞線千斤頂,將鋼絞線千斤頂的鋼絞線與所述橫向桁架連接;(6)啟動鋼絞線千斤頂,提升所述橫向桁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興春,蘇源,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海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