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SD卡轉換器,所述SD卡轉換器的外形形狀及尺寸與標準SD卡一致,包括主體部及折彎部,主體部內設置有用于被轉換的卡插入的插槽,主體部前端為數據連接端,主體部后端樞接折彎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SD卡轉換器在外形上與標準SD卡一致,折彎部與主體部樞接,因此折彎部相對主體可以折動,因此使用上更加靈活,該SD卡轉換器折彎部展開后可以直接插入到數碼相機中使用,折彎部折起后插入到電腦自帶的讀卡器中能夠使主體部剛好容置在電腦自帶的讀卡器插槽中,避免SD卡轉換器突出于電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數據存儲卡設備
,具體涉及SD卡轉換器。
技術介紹
隨著數碼產品的不斷更新,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電子類產品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朝著體積更小、處理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的方向邁進。在此期間,TF卡(TransFLash)以及miniSD卡的出現,讓電子存儲技術發生了重要變革,同時也為手機等便攜移動設備的容量得到了大幅擴展,因此TF卡及miniSD卡已經成為了大眾使用的主流存儲卡。但是,由于目前筆記本電腦自帶的讀卡器所能識別的卡型是SD (Secure DigitalMemory Card)卡,而且數碼相機中所使用的存儲卡也是SD卡,目前標準的SD卡的尺寸是 24mmX32mmX2. Imm (寬度X長度X厚度),因此很多情況下,作為主流存儲卡的TF卡以及miniSD卡在電腦或數碼相機設備上無法使用。雖然目前存在SD卡轉換器能夠實現將TF卡轉換成SD卡使用,但是現有的SD卡轉換器均采用單一的SD卡外形,在插入電腦自帶的讀卡器中會出現尾部外露,不方便攜帶,易被碰觸導致連接不穩定的情況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SD卡轉換器,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SD卡轉換器,所述SD卡轉換器的外形形狀及尺寸與標準SD卡一致,包括主體部及折彎部,主體部內設置有用于被轉換的卡插入的插槽,主體部前端為數據連接端,主體部后端樞接折彎部。優選地,所述插槽的入口在主體部后端。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SD卡轉換器在外形上與標準SD卡一致,折彎部與主體部樞接,因此折彎部相對主體可以折動,因此使用上更加靈活,該SD卡轉換器折彎部展開后可以直接插入到數碼相機中使用,折彎部折起后插入到電腦自帶的讀卡器中能夠使主體部剛好容置在電腦自帶的讀卡器插槽中,避免SD卡轉換器突出于電腦。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中SD卡轉換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SD卡轉換器折彎部折起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A-A截面的剖視圖;圖4是圖2中B處的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SD卡轉換器,如圖I所示,SD卡轉換器的外形形狀及尺寸與標準SD卡一致,即本技術實施例中的SD卡轉換器同樣具有24mmX 32mmX 2. Imm(寬度X長度X厚度)的尺寸標準。結合圖2、圖3可知,該SD卡轉換器包括主體部I及折彎部2,主體部I內設置有用于被轉換的卡插入的插槽12,主體部I前端為數據連接端 11,主體部I后端樞接折彎部2。這里用于被轉換的卡包括TF卡以及miniSD卡,如果被轉換的卡是TF卡,則插槽12的口徑及槽深都應當與TF卡的外形尺寸相符合,如果被轉換的卡是miniSD卡,則插槽12的口徑及槽深應當與miniSD卡外形尺寸相符合。本技術實施例中插槽12的入口在主體部I的后端,當需要更換被轉換的卡時,只需要將折彎部2折起,然后從主體部I的后端的插槽12的入口處取出或插入被轉換的卡即可。當插入新的被轉換的卡后,將折彎部2復原,使折彎部2與主體部I形成一個與標準SD卡外形一致的卡片,此時折彎部2還能夠頂住被轉換的卡的后端,使被轉換的卡穩定的固定在插槽12內,有利于被轉換的卡與SD卡轉換器在插槽12內的連接穩定。SD卡轉換器的主體部I的前端是SD卡轉換器的數據連接端11,該數據連接端11具有金屬觸點或金手指結構,可以理解的是,數據連接端11其與SD卡轉換器內部的數據轉換電路連接,而數據轉換電路與插槽12連接,因此被轉換的卡能夠通過插槽12接收數據連接端11處的數據信息,或者將數據信息發送至數據連接端11,從而實現將被轉換的卡內的數據信息發送至SD卡讀取設備中,或由SD卡讀取設備讀取數據信息到被轉換的卡內,該數據轉換電路可以參考現有的SD卡轉換器的數據轉換電路,此處不再贅述。由于折彎部2與主體部I樞接,本技術實施例中折彎部2在與主體部I連接的一端具有凹槽,在凹槽的兩個內壁上形成有凸起,該凸起便作為樞軸,而對應地,主體部I后端具有與該凹槽相匹配的凸塊,凸塊的兩側上形成有凹口,該凹口便能夠支撐樞軸。插槽12的入口設在凸塊上。可以理解的是,樞軸也可以形成在主體部I上凸塊上,而在折彎部2的凹槽內壁上形成凹口支撐該樞軸。同樣可以理解,折彎部2與主體部I連接的一端也可以具有凸塊,而相應地,在主體部I后端設置凹槽,使凸塊與凹槽相匹配。因此,不管何種形式的樞接都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圖4中則示出了折彎部2相對于主體部I的限位結構,在折彎部2與主體部I相連的一端形成有凹槽,凹槽具有兩個槽壁21,槽壁21的前端具有一個沿折彎部2轉動方向的弧面,以保證折彎部2能夠正常轉動,當然,該弧面也可以用一個斜面來替代,只是限位的角度與弧面結構不同。當折彎部2復位的時候(折彎部2與主體部I在同一平面上),折彎部2的槽壁21的上側面與主體部I的上側面能夠無間隙的接觸,這樣可以能夠保證折彎部2不會轉動過限。相對于現有的SD卡轉換器,本技術實施例中的SD卡轉換器具有一個可以靈活折轉的折彎部,可以根據使用場合選擇不同的狀態,不會占用多余的空間,插入筆記本電腦自帶的讀卡器中無需取出即可放入電腦包中,而不影響TF卡或miniSD卡的使用。使用方便,便于攜帶。以上對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SD卡轉換器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 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技術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權利要求1.SD卡轉換器,所述SD卡轉換器的外形形狀及尺寸與標準SD卡一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部及折彎部,主體部內設置有用于被轉換的卡插入的插槽,主體部前端為數據連接端,主體部后端樞接折彎部。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SD卡轉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入口在主體部后端。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SD卡轉換器,所述SD卡轉換器的外形形狀及尺寸與標準SD卡一致,包括主體部及折彎部,主體部內設置有用于被轉換的卡插入的插槽,主體部前端為數據連接端,主體部后端樞接折彎部。本技術實施例中的SD卡轉換器在外形上與標準SD卡一致,折彎部與主體部樞接,因此折彎部相對主體可以折動,因此使用上更加靈活,該SD卡轉換器折彎部展開后可以直接插入到數碼相機中使用,折彎部折起后插入到電腦自帶的讀卡器中能夠使主體部剛好容置在電腦自帶的讀卡器插槽中,避免SD卡轉換器突出于電腦。文檔編號H01R12/71GK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SD卡轉換器,所述SD卡轉換器的外形形狀及尺寸與標準SD卡一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部及折彎部,主體部內設置有用于被轉換的卡插入的插槽,主體部前端為數據連接端,主體部后端樞接折彎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明遠,鄭志揚,
申請(專利權)人:白明遠,鄭志揚,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