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力線對接裝置,包括對接頭和對接座,所述對接座的端部設置有軟質導電體,所述對接頭與所述軟質導電體對接。所述軟質導電體為柔性結構,對接時與所述對接頭充分接觸,從而消除由于加工誤差、裝配誤差導致的配合問題,即使所述對接頭不平整,也不會影響對接時的接觸面積,進而達到對接可靠、穩定、消除對接處打火的技術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力傳輸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電力傳輸的電力線對接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電力傳輸過程中存在需要使兩電力線對接通電的情況。金屬對接傳輸電力的方式有很多種,如點對面接觸供電,面對面接觸供電等,但這些對接方式均為硬對接,即接觸點或接觸面均為剛性結構。由于現有技術的加工、裝配工藝精度有限,在加工、裝配過程中,存在加工誤差和裝配誤差,所以很難保證兩接觸面的良好配合。例如兩接觸面為平面,由于加工或裝配誤差較大,兩接觸面不平整,則兩接觸面會由理想狀態的“面接觸”變成“線接觸”,從而導致對接不可靠、不穩定、對接處打火等現象,甚至導致電氣安全問題。現有技術中利用過盈接觸供電方式緩解面對面接觸供電加工誤差、裝配誤差導致的配合問題。但是對于誤差較大的情況,無法解決配合不良的問題,仍會導致對接不可靠、不穩定、對接處打火的現象,不能解決電氣安全問題;而且過盈接觸供電方式的結構相對較復雜,對空間要求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電力線對接裝置由于接觸不良造成的對接不可靠、不穩定、對接處打火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電力傳輸的對接可靠、穩定、對接處無打火現象的電力線對接裝置。為實現本技術目的而提供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包括對接頭和對接座,所述對接座的端部設置有軟質導電體,所述對接頭與所述軟質導電體對接。所述軟質導電體為柔性結構,對接時與所述對接頭充分接觸,從而消除由于加工誤差、裝配誤差導致的配合問題,即使所述對接頭不平整,也不會影響對接時的接觸面積,進而達到對接可靠、穩定、消除對接處打火的技術效果。較佳地,所述軟質導電體為非金屬導電材料,體電阻小于Im Q/cm2、承受電流大于25A、形變量大于10%。所述非金屬導電材料具有導電性好、電阻小、承受電流能力大、耐磨性好、質軟、彈性高的特點,保證不影響整機效果。進一步的,所述軟質導電體為銅鍍銀導電橡膠、鋁鍍鋅導電橡膠、玻璃鍍銀導電橡膠或石墨鍍鎳導電橡膠。較佳地,所述對接座還設置有金屬套筒,所述軟質導電體設置于所述金屬套筒內部。 較佳地,所述軟質導電體設置有導電金屬薄片,所述導電金屬薄片設置于所述軟質導電體的接觸端面上,所述導電金屬薄片與所述對接頭接觸。所述導電金屬薄片具有進一步增強耐磨性的作用。較佳地,所述導電金屬薄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2mm。不影響對接處所述對接頭與所述對接座接觸面的彈性。較佳地,所述導電金屬薄片為銅箔或鋁箔或其他導電金屬箔。較佳地,所述軟質導電體和/或所述導電金屬薄片采用過盈配合方式嵌入所述金屬套筒。此方式固定可保證對接的可靠性,同時不影響導電性。較佳地,所述金屬套筒的筒口處設置有卡片,所述卡片卡接在所述導電金屬薄片邊緣。此方式固定也可保證對接的可靠性,同時不影響導電性。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在對接頭和對接座之間增加軟質導電體,保證了對接時對接頭與對接座充分接觸,從而消除由于加工誤差、裝配誤差導致的配合問題,即使所述對接頭不平整,也不會影響對接時的接觸面積,進而達到對接可 導電金屬薄片在保證接觸面彈性的前提下增強了耐磨性。過盈配合和卡片方式將軟質導電體固定在金屬套筒內,可保證對接的可靠性,同時不影響導電性。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的非對接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的對接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包括對接頭I和對接座2,所述對接座2的端部設置有軟質導電體3,所述對接頭I與所述軟質導電體3對接。所述對接座還設置有金屬套筒4,如圖I、圖2所示,所述軟質導電體3設置于所述金屬套筒4內部。所述軟質導電體3為柔性結構,對接時與所述對接頭I充分接觸,從而消除由于加工誤差、裝配誤差導致的配合問題,即使所述對接頭I不平整,也不會影響對接時的接觸面積,進而達到對接可靠、穩定、消除對接處打火的技術效果。所述軟質導電體2為非金屬導電材料,體電阻小于lmQ/cm2、承受電流大于25A、形變量大于10%。所述非金屬導電材料具有導電性好、電阻小、承受電流能力大、耐磨性好、質軟、彈性高的特點,保證不影響整機效果。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軟質導電體3為銅鍍銀導電橡膠、鋁鍍鋅導電橡膠、玻璃鍍銀導電橡膠或石墨鍍鎳導電橡膠。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軟質導電體3設置有導電金屬薄片5,所述導電金屬薄片5設置于所述軟質導電體3的接觸端面上,所述導電金屬薄片與所述對接頭I接觸。所述導電金屬薄片5具有進一步增強耐磨性的作用。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導電金屬薄片5的厚度小于等于0. 2mm。不影響對接處所述對接頭I與所述對接座2接觸面的彈性。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導電金屬薄片5為銅箔或鋁箔。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軟質導電體3和所述導電金屬薄片5采用過盈配合方式嵌入所述金屬套筒4。此方式固定可保證對接的可靠性,同時不影響導電性。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金屬套筒4的筒口處設置有卡片,所述卡片卡接在所述導電金屬薄片5邊緣。此方式固定也可保證對接的可靠性,同時不影響導電性。本技術電力線對接裝置,在對接頭I和對接座2之間增加軟質導電體3,保證了對接時對接頭I與對接座2充分接觸,從而消除由于加工誤差、裝配誤差導致的配合問題,即使所述對接頭I不平整,也不會影響對接時的接觸面積,進而達到對接可靠、穩定、消除對接處打火的技術效果。 導電金屬薄片5在保證接觸面彈性的前提下增強了耐磨性。過盈配合和卡片方式將軟質導電體3固定在金屬套筒內,可保證對接的可靠性,同時不影響導電性。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電力線對接裝置,包括對接頭和對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座的端部設置有軟質導電體,所述對接頭與所述軟質導電體對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導電體為非金屬導電材料,體電阻小于Im Q/cm2、承受電流大于25A、形變量大于1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導電體為銅鍍銀導電橡膠、鋁鍍鋅導電橡膠、玻璃鍍銀導電橡膠或石墨鍍鎳導電橡膠。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座還設置有金屬套筒,所述軟質導電體設置于所述金屬套筒內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導電體設置有導電金屬薄片,所述導電金屬薄片設置于所述軟質導電體的接觸端面上,所述導電金屬薄片與所述對接頭接觸。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金屬薄片的厚度小于等于0. 2mm。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金屬薄片為銅箔或鋁箔。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力線對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導電體和/或所述導電金屬薄片采用過盈配合方式嵌入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力線對接裝置,包括對接頭和對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座的端部設置有軟質導電體,所述對接頭與所述軟質導電體對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樂軍,牛海清,胡增云,陳其麟,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