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教學用具技術領域,涉及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是在球體的外表面呈放射性地均布有與球體一體成型的連接凸柱或盲孔,可組裝成不同形態的立體幾何框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球體上的連接凸柱或盲孔與連桿配合,可組裝成不同形態的立體幾何框架,生動、形象、直觀,也可以連接成化學中的分子立體結構圖,還可以作為兒童玩具,從小培養兒童的立體幾何概念及空間想象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教學用具
,特指ー種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
技術介紹
目前,初學立體幾何的學生總是感覺立體幾何的學習太難,理不清解題的思路,找不到解題的方法,究其原因ー是大部分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特別是女同學,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理應從小開始培養訓練,但是這種訓練主要通過玩各種積木、魔方、折紙等活動培養,這些玩具側重于娛樂性,缺乏對空間想象力的培養;另ー方面,教師很難把立體幾何的空間概念在平面的黒板上畫清楚、講明白,學生自己又沒有組合立體幾何的實驗器材,供可課下自己動手組裝、研究、理解立體幾何之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可自由組合成空間幾何體的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是在球體的外表面呈放射性地均布有與球體一體成型的連接凸柱或盲孔。上述的球體為橢球體或圓球體。上述連接凸柱或盲孔有16個以上。上述球體及連接凸柱是用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制成的。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I、利用本技術的連接器,按不同的立體幾何框架在連接器的連接凸柱上插接上連桿,可形成不同的立體幾何框架,利用該立體幾何框架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要解題的立體幾何特征以及已知條件與被求對象的位置或角度關系,生動、形象、直觀。2、本技術可以用連桿連接成立體幾何教具,也可以用連桿連接成化學中的分子立體結構圖,也可以作為兒童玩具,從小培養人們的立體幾何概念及空間想象力。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立體示意圖。圖2是與本技術的任意角連接器連接用的連桿的剖視圖。圖3是用六個任意角連接器、九根連桿連接成的立體幾何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描述,參見圖1-3 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I,在球體11的外表面呈放射性地均布有與球體11 一體成型的連接凸柱12或盲孔,所述的球體11的外表面均布有連接凸柱12,實際是球體11的外表面布滿了連接凸柱12,以便于在球體11的任意角度插接連桿2,組裝成需要的立體幾何體。上述的球體11為橢球體或圓球體。上述連接凸柱12或盲孔有16個以上。上述球體11及連接凸柱12是用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制成的,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的生產成本低,便于成型制造。本技術不僅與連桿2配合可以組裝成単一的空間立體幾何框架,還可以將多個空間立體幾何框架用連桿2組裝成一個帶有多個空間立體幾何體的框架,増加了娛樂性,可進ー步提高小孩或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用連桿2連接成化學中的分子的立體結構圖,形象生動。上述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技術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球體的外表面呈放射性地均布有與球體一體成型的連接凸柱或盲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體為橢球體或圓球體。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凸柱或盲孔有16個以上。4.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體及連接凸柱是用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制成的。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教學用具
,涉及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是在球體的外表面呈放射性地均布有與球體一體成型的連接凸柱或盲孔,可組裝成不同形態的立體幾何框架,本技術用球體上的連接凸柱或盲孔與連桿配合,可組裝成不同形態的立體幾何框架,生動、形象、直觀,也可以連接成化學中的分子立體結構圖,還可以作為兒童玩具,從小培養兒童的立體幾何概念及空間想象力。文檔編號G09B23/04GK202549109SQ20122014422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8日專利技術者李依潤 申請人:李宏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教學用立體幾何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球體的外表面呈放射性地均布有與球體一體成型的連接凸柱或盲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依潤,
申請(專利權)人:李宏亮,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