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包括:一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一紅外夜視子系統,一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和一LCD顯示屏;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用于采集、傳輸車輛狀態信息,計輸出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的控制信號,實現對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的控制,還用于采集、處理紅外夜視子系統的視頻信號;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分別通過CAN總線接口與車輛CAN網絡和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連接;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通過視頻傳輸線纜/接口與紅外CCD攝像頭連接;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與LCD顯示屏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充分利用汽車電子技術和微電子技術,通過技術的充分融合,擴展駕駛員夜間行車視野,增強駕駛員在不利條件下的危險狀態感知能力,提高夜間行車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安全輔助駕駛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道路運輸安全形勢日趨嚴峻。2008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直接財產損失10. I億元。據統計,發生在夜間無路燈照明時的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數的30%以上,發生在彎道處的事故約占總數的13%。紅外夜視技術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紅外夜視技術是通過主動照射并利用目 標反射紅外源的紅外光來實施觀察的夜視技術,對應裝備為紅外探照燈和紅外攝像設備。被動紅外夜視技術是借助于目標自身發射的紅外輻射來實現觀察的紅外技術,它根據目標與背景或目標各部分之間的溫差或熱輻射差來發現目標。被動紅外夜視系統及其相關技術對硬件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其顯示質量也有所缺憾,不利于提高其性價比,更重要的是其作用距離難以滿足汽車紅外夜視系統的具體要求。主動紅外夜視系統是利用其所攜帶的紅外光源主動照射目標,使目標在視場中突顯出來。由于適當加大紅外光源的功率,就可以有效增加其作用距離,因此,主動紅外夜視系統十分適合視距在數百至數千米的汽車紅外夜視系統中使用。目前,進口寶馬5系、7系,奔馳S級、E級,奧迪新AS、新A6,國產紅旗HQ3等個別豪華品牌的部分車型已配備了主動紅外夜視系統。隨動轉向照明系統是使近光燈光軸在水平方向上與方向盤轉角聯動進行左右轉動,在垂直方向上與車高聯動進行上下擺動的燈光隨動系統。它使得近光燈的照射光線能轉向車輛的前進方向,從而在夜間行駛時,提高前方交叉路口、彎道處的可視性。它能夠有效地降低駕駛者在夜晚彎路上行車的疲勞程度,使駕駛者能夠看清轉彎處的實際路況,進而有充分的時間來應付緊急情況,從而明顯提升夜晚彎路上行車的安全性。目前,日本、歐洲等國的知名汽車制造商都紛紛推出自己的隨動轉向照明系統。在其高檔轎車中標配隨動轉向照明系統的同時,將隨動轉向照明系統在中檔甚至中低檔轎車車型中作為選配列出。比如奧迪A8,寶馬5系,梅塞德斯CLS、E系、M系,大眾B6,凌致RX330,豐田皇冠等等。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主要是以技術引進為主,自主研發隨動轉向照明系統應用于實車批量生產的還沒有出現公知的車輛紅外夜視系統與隨動轉向系統相對獨立,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I)兩者由各自獨立ECU控制,不利于信息充分融合,影響兩子系統的契合度;(2)車身空間利用不高,導線繁多,連接復雜,增加車輛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技術提供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可以實現車輛紅外夜視子系統與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在控制器層次的集成,由一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統一進行紅外視頻信息的采集與輸出,以及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控制信號的傳輸。本技術充分利用汽車電子技術和微電子技術,通過技術的充分融合,擴展駕駛員夜間行車視野,增強駕駛員在不利條件下的危險狀態感知能力,提高夜間行車安全性。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予以實現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和LCD顯示屏;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由隨動轉向前照燈、方向盤轉角傳感器、車速傳感器和車身傾角傳感器組成;還包括紅外夜視子系統和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所述紅外夜視子系統由紅外光源和紅外CXD攝像頭組成;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與車輛CAN網絡、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所述紅外CCD攝像頭和所述IXD顯示屏連接。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其中,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與所述車輛CAN網絡和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的連接是通過CAN總線接口實現的。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與所述紅外CXD攝像頭的連接是通過視頻傳輸線纜/接口實現 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該裝置實現車輛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與紅外夜視子系統在技術層的有效融合,通過嵌入式控制處理平臺,完成統一控制與顯示,增強駕駛員夜間行車視覺及視野,提高車輛夜間行駛安全性。(2)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有效實現車輛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與紅外夜視子系統的集成,去掉了原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的控制模塊,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的控制功能由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實現,減少了集成系統中的模塊數量,節省了車輛內有限的安裝空間,緩解了車輛因引入電子系統帶來的導線過多、連接復雜、質量過高的問題。(3)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方法,在系統裝置中由IXD顯示屏的按鍵,通過嵌入式控制處理平臺,實現駕駛員對系統的控制功能,并查看行駛車輛的車速、方向轉角等重要狀態參數,完成信息統一,使駕駛員不因該系統的引入,而過多分散駕駛注意力。綜上所述,本技術通過在車輛上加裝隨動轉向照明與紅外夜視子系統,達到增強駕駛員夜間駕駛時視覺與視野的目的。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包括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紅外夜視子系統、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和實現人機交互功能的IXD顯示屏50。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由隨動轉向前照燈、方向盤轉角傳感器、車速傳感器和車身傾角傳感器組成,所述紅外夜視子系統由紅外光源20和紅外CXD攝像頭30組成,用以實現在夜間行車環境下,為駕駛員提供車輛前方清晰的路況、行人、障礙物信息。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用于采集、傳輸車輛狀態信息,計算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的控制信號,實現對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的控制,還用于采集、處理所述紅外夜視子系統的視頻信號;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分別通過CAN總線接口 41、42與車輛CAN網絡和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連接;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通過視頻傳輸線纜/接口與所述紅外CXD攝像頭30連接;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與所述IXD顯示屏50連接。本技術中的所述紅外光源20、21與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的兩只隨動轉向車燈,共同安裝于隨動轉向車燈支架上,并與車輛前保險杠固連,照射向車輛前方,用于為紅外夜視子系統提供紅外光源照明;紅外CCD攝像頭30安裝在車輛內部后視鏡處,攝像頭朝向車頭方向,用于接收車輛前方經紅外光源20、21照射的行人、車輛等障礙物反射的紅外光,并輸出視頻信號;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的安裝可分為前裝式與后裝式,前裝式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在車輛未出廠時即安裝在車輛內部,后裝式處理控制平臺可固接在車輛 駕駛臺等合適位置,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用于接收、處理并輸出紅外CXD攝像頭30輸出的視頻信號,還用于車輛CAN總線與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之間的控制信息、車輛狀態信息的傳輸山CD顯示屏幕50的安裝同樣分為前裝式與后裝式,前裝式在車輛未出廠時完成,可安裝于車輛中控臺等處,后裝式可選擇安裝于車輛駕駛臺等處,方便駕駛員查看信息,IXD顯示屏幕50用于顯示經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40輸出的視頻信號,同時,顯示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10的控制信息以及車輛的狀態信息。利用本技術中的一種車輛夜間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夜間彎道輔助與視覺增強系統,包括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和IXD顯示屏;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由隨動轉向前照燈、方向盤轉角傳感器、車速傳感器和車身傾角傳感器組成;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紅外夜視子系統和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 所述紅外夜視子系統由紅外光源和紅外CXD攝像頭組成; 所述嵌入式處理控制平臺與車輛CAN網絡、所述隨動轉向照明子系統、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子龍,戎輝,龔進峰,黃偉,何佳,唐風敏,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