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由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組成。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磷酸酯的鉬鹽44-46%;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3-5%;脂肪胺3-5%;雙亞水楊基丙二胺2-4%;烷基含磷酸酯和鹽8-10%;磷酸鈣4-6%;聚異丁烯6-8%。余量為基礎油。該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性強,成本低,可使潤滑脂的極壓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在潤滑脂的極壓性能提高的前提下,能提高潤滑脂的綜合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潤滑脂添加劑,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制造方法和制備方案。
技術介紹
因為潤滑脂的半固體稠度,它們具有一些超過潤滑油的優點,潤滑脂比潤滑油更容易密封進軸承里,潤滑脂不需要循環系統;并且潤滑脂在潮濕和有灰塵的環境下又能擔當密封的作用,抵御外來污染。但在具有更高載荷以及油膜不能有效阻止金屬對金屬接觸的設備,以及移動設備和工業軸承中,就要求具有更高極壓效果的極壓添加劑來完成上述問題的解決,當前的可溶性極壓添加劑效果單一,不能在完成極壓使用的同時,具備更加全面的功效,即便是能解決單一的極壓效果的潤滑脂可溶性極壓添加劑,市場價格也比較昂貴。而且制備工藝復雜,通用性差,效果單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高品質,多用途,低價位, 制備工藝簡單易行,可使潤滑脂的極壓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在潤滑脂的極壓性能大大提高的同時,能提高潤滑脂綜合性能的一種潤滑脂可溶性極壓添加劑。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由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組成。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磷酸酯的鉬鹽44-46%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3-5% ;脂肪胺3-5% ;雙亞水楊基丙二胺2-4% ;烷基含磷酸酯和鹽8-10% ;磷酸鈣 4-6% ;聚異丁烯6-8%。余量為基礎油。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基礎油為礦物油 150BS,500SN,5厘沲,10厘沲,M14的任意一種組份和植物油的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的任意一種組份組合,兩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1。—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將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混合均勻,加溫并控制溫度在55-60°C之間,攪拌120-180分鐘。即出本產PΡΠ O本專利技術的優點該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性強,成本低,可使潤滑脂的極壓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在潤滑脂的極壓性能提高的前提下,能提高潤滑脂的綜合性能。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潤滑脂可溶性極壓添加劑,由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組成。基礎油為礦物油的500SN和植物油的大豆油兩種組份組成,兩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1。;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基礎油35% ;磷酸酯的鉬鹽44%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3% ;脂肪胺3% ; 雙亞水楊基丙二胺2% ;烷基含磷酸酯和鹽8% ;磷酸鈣4% ;聚異丁烯6%。將上述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各組份應加重量計量。混合均勻,加溫并控制溫度在55-60°C之間, 攪拌120分鐘,即得產品。將本產品按3%加劑量添加在普通潤滑脂中,得出下列結論1.使用抗磨試驗機檢測,抗極壓可提高3倍以上。2.使用抗磨試驗機檢測,磨斑直徑降低65%。3.其他功效均高于國標要求。4.價格低于同功能商品30%。實施例2一種潤滑脂可溶性極壓添加劑,由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組成。基礎油為礦物油的10厘沲和植物油的菜籽油兩種組份組成,兩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1。;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基礎油16% ;磷酸酯的鉬鹽46%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5% ;脂肪胺5% ; 雙亞水楊基丙二胺4% ;烷基含磷酸酯和鹽10% ;磷酸鈣6% ;聚異丁烯8%。將上述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各組份應加重量計量。混合均勻,加溫并控制溫度在55-60°C之間, 攪拌180分鐘,即得產品。將本產品按3%加劑量添加在普通潤滑脂中,得出下列結論1.使用抗磨試驗機檢測,抗極壓可提高3. 2倍以上。2.使用抗磨試驗機檢測,磨斑直徑降低70%。3.其他功效均高于國標要求。4.價格低于同功能商品30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由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 聚異丁烯組成。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磷酸酯的鉬鹽44-46%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鹽 3-5% ;脂肪胺3-5% ;雙亞水楊基丙二胺2-4% ;烷基含磷酸酯和鹽8-10% ;磷酸鈣4_6% ; 聚異丁烯6-8%。余量為基礎油。2.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基礎油為礦物油150BS,500SN,5厘沲,10厘沲,M14的任意一種組份和植物油的大豆油, 菜籽油,棉籽油的任意一種組份組合,兩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1。3.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將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混合均勻,加溫并控制溫度于55-60°C,攪拌120-180分鐘, 艮口出廣品。全文摘要一種用于添加在潤滑脂中的潤滑脂極壓添加劑,基本特征在于由基礎油;磷酸酯的鉬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脂肪胺;雙亞水楊基丙二胺;烷基含磷酸酯和鹽;磷酸鈣;聚異丁烯組成。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磷酸酯的鉬鹽44-46%;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屬鹽3-5%;脂肪胺3-5%;雙亞水楊基丙二胺2-4%;烷基含磷酸酯和鹽8-10%;磷酸鈣4-6%;聚異丁烯6-8%。余量為基礎油。該方法簡單易行,實用性強,成本低,可使潤滑脂的極壓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在潤滑脂的極壓性能提高的前提下,能提高潤滑脂的綜合性能。文檔編號C10N30/06GK102533407SQ20101057717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7日專利技術者孫世樺 申請人:天津市公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世樺,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公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