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纜連接器,包括:插頭凸帽和插頭凹帽,所述插頭凸帽包括后部整流罩、卡頭座和一對卡頭,所述插頭凹帽包括前部整流罩和一卡座,所述卡座端部設置有一對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底部兩側為兩面鏤空結構,所述插頭凸帽的一對卡頭扣接于插頭凹帽的一對矩形盲孔內。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電纜連接器能夠保護電纜之間的接線端口,避免誤操作,同時安裝簡便,勞動強度低。(*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纜連接器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
,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太陽能光伏組件接線盒的電纜連接器。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太陽能光伏組件接線盒,包括接線盒、電纜、電纜連接器,電纜連接器作為太陽能電源的主要部件,廣泛用于各個太陽能電源器中。由于接線盒中裝有電器元件,元件的用電功率大小和用電時間在內部都得到保護,而距離接線盒短距離電纜的連接端口經常暴漏在外面,最初是為了方便檢修,采用對接螺旋式旋轉連接。但是經過長期的工作后, 接線盒內或接線盒周圍散發的熱量都會影響到電纜連接器,出現螺旋口松動,變形或是滑口等現象。目前市場上常規的用于太陽能光伏組件中的電纜連接器均為塑料材質,因采用塑料材質零部件首先比較輕,不會對電纜上其他連接件造成很強的拉重力,另外生產成本低, 組裝過程中勞動強度低,但是根據現有的連接結構,在特定的環境下,使用壽命相對比較短,可能還會出現脫線或誤操作引起漏電事故。綜上所述,為更好的利用環境資源使我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優化電纜連接器的連接方式,在保證易拆裝的情況下,能夠更加安全的保護電纜之間的接線端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纜連接器,能夠保護電纜之間的接線端口,避免誤操作,同時安裝簡便,勞動強度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電纜連接器,包括插頭凸帽和插頭凹帽,所述插頭凸帽包括后部整流罩、卡頭座和一對卡頭,所述插頭凹帽包括前部整流罩和一卡座,所述卡座端部設置有一對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底部兩側為兩面鏤空結構,所述插頭凸帽的一對卡頭扣接于插頭凹帽的一對矩形盲孔內。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一對卡頭間距等于卡座的一對矩形盲孔間距。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頭座和一對卡頭通過連接桿為一體結構。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頭座和一對卡頭之間的連接桿長度等于插頭凹帽的矩形盲孔深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電纜連接器的插頭凸帽上一對卡頭扣接于插頭凹帽的一對矩形盲孔內,矩形盲孔底部兩側的兩面鏤空結構對卡頭起到了保護作用, 不會誤操作觸碰到卡頭,并且可以從鏤空的方向直觀的看到卡頭的扣接情況,拆裝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電纜連接器插頭凸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電纜連接器插頭凹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電纜連接器組裝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插頭凸帽;2、插頭凹帽;3-4、電纜;11、后部整流罩; 12、卡頭座;13、卡頭;14、連接桿;21、前部整流罩;22、卡座;24、矩形盲孔;31、內爪;32、套環;33、長插件;34、夾鉗;35、短插件;36、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包括一種電纜連接器,包括插頭凸帽1和插頭凹帽2,插頭凸帽包括后部整流罩11、卡頭座12和一對卡頭13,插頭凹帽2包括前部整流罩21和一卡座22,卡座22端部設置有一對矩形盲孔M,矩形盲孔M底部兩側為兩面鏤空結構,插頭凸帽1的一對卡頭13扣接于插頭凹帽2的一對矩形盲孔M內。進一步,所述一對卡頭13間距等于卡座22的一對矩形盲孔M間距,能夠使卡頭 13順利插入矩形盲孔M內??^座12和一對卡頭13通過連接桿14設置為一體結構,采用注塑一次成型工藝,減少卡頭座12與卡頭13之間的連接誤差??^座12和一對卡頭13 之間的連接桿14長度與插頭凹帽2的矩形盲孔M深度相等,不會出現因盲孔過深而堆積異物造成孔堵塞,而卡頭13扣接于矩形盲孔M之后,插頭凸帽1和插頭凹帽2處于緊貼合狀態,不會出現松動而導致電纜之間的連接端口脫線或斷開。如圖3所示,本技術電纜連接器的操作方式為把一根電纜線3的端口先穿過后部整流罩11、內爪31、套環32、長插件33、和夾鉗34的一組零件,然后將電纜線3串入的上述一組零件配套緊固,再把后部整流罩11旋緊在卡頭座12 ;接著把另一根電纜線4的端口穿過前部整流罩21、內爪31、套環32、短插件35、和夾鉗34的一組零件,然后將電纜線4 串入的上述一組零件配套緊固,再把前部整流罩21旋緊在卡座22上。插頭凸帽1和插頭凹帽2配套連接的組件內爪31、套環32、和夾鉗34為同一型號零件,這樣可以提高標準化的應用。在已經套裝好電纜3的插頭凸帽1上安裝0形密封圈36,然后與已經套裝好電纜 4的插頭凹帽2扣緊鎖定,使電纜3和電纜4端口連接,卡頭13在矩形盲孔M內防止誤拔出,使整個電纜連接器實現電纜對接與防水功能。本技術電纜連接器區別于現有技術本技術電纜連接器中插頭凸帽的卡頭座和一對卡頭通過連接桿采用注塑一次成型工藝,減少連接部件,另外插頭凹帽的一對矩形盲孔采用鏤空結構與卡座采用的也是注塑一次成型工藝,電纜之間的對接借助于插頭凸帽和插頭凹帽,連接零件簡單化,集成化,拆裝和維修過程更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頭凸帽和插頭凹帽,所述插頭凸帽包括后部整流罩、卡頭座和一對卡頭,所述插頭凹帽包括前部整流罩和一卡座,所述卡座端部設置有一對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底部兩側為兩面鏤空結構,所述插頭凸帽的一對卡頭扣接于插頭凹帽的一對矩形盲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卡頭間距等于卡座的一對矩形盲孔間距。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頭座和一對卡頭通過連接桿為一體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頭座和一對卡頭之間的連接桿長度等于插頭凹帽的矩形盲孔深度。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纜連接器,包括插頭凸帽和插頭凹帽,所述插頭凸帽包括后部整流罩、卡頭座和一對卡頭,所述插頭凹帽包括前部整流罩和一卡座,所述卡座端部設置有一對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底部兩側為兩面鏤空結構,所述插頭凸帽的一對卡頭扣接于插頭凹帽的一對矩形盲孔內。通過上述方式,本技術電纜連接器能夠保護電纜之間的接線端口,避免誤操作,同時安裝簡便,勞動強度低。文檔編號H01R13/64GK202259953SQ201120323628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專利技術者李寶明, 王金子, 莫凌波 申請人:上海尚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莫凌波,李寶明,王金子,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尚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