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軸承潤滑
,特別是可應用于各個行業立式輥磨機的一種立磨磨輥潤滑結構。
技術介紹
立式輥磨機得磨輥在運行時,一來受到磨內較高的環境溫度影響,二來磨輥內軸承本身承載的力很大,致使磨輥內的溫度比較高,為了保護軸承,都必須要設計潤滑系統。傳統的磨輥上設計的潤滑結構為在磨輥中心開孔,然后使用鋼管伸入孔內,底部孔與管之間做密封,形成一個孔套管結構。油通過磨輥中心所開孔孔壁上的導油孔注入,然后從插入的鋼管吸出,從而形成一個進出循環。用于吸油的管道由于結構需要,都設計的有一定的長度,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形。到現場后安裝時還需要酸洗,并且需要打開磨輥前端端蓋。安裝,運輸都不方便。 并且進入的油和吸回的油之間僅隔一層鋼管管壁,存在熱交換,在冷卻潤滑油未接觸到軸承時,已經被加熱了一次,大大降低了油的冷卻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減少進油與回油之間的熱交換,以獲得較好的冷卻潤滑效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立磨磨輥潤滑機構,包括位于磨輥本體內、相互連通的磨輥腔和油箱腔,以及進油孔、回油孔;進油孔的出油端連通磨輥腔;進油孔的孔壁上設有一個以上軸承導油孔;回油孔的進油端連通油箱腔,出油端與磨輥本體外部連通。作為一種改進,本技術還包括進油管,其一端可拆卸連接進油孔的進油端,另一端上設有管接頭。作為一種改進,本技術還包括回油管,其一端可拆卸連接回油孔的出油端,另一端上設有管接頭。進油管或者回油管的設置是為了方便與磨輥后端的進、回油軟管相連接,優選采用長度較短的鋼管。進油管或者回油管與進油孔或回油孔之間的可拆卸連接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立磨磨輥潤滑機構,包括位于磨輥本體內、相互連通的磨輥腔和油箱腔,其特征是,還包括進油孔、回油孔;進油孔的出油端連通磨輥腔;進油孔的孔壁上設有一個以上軸承導油孔;回油孔的進油端連通油箱腔,出油端與磨輥本體外部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磨磨輥潤滑機構,其特征是,還包括進油管,其一端可拆卸連接進油孔的進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世宏,朱寬平,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