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包括具有穿孔(1)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穿孔(1)內安裝有至少三個能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引導轉輪,所述各引導轉輪沿圓周間隔設置而圍成供電線穿過的穿線孔(3)。這樣導線無論朝那個方向傾斜拉動,導線均與引導轉輪的表面滾動貼合,不會出現卡線的情況,確保輕松拉動電線,操作更為方便。(*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適合用于卷線器或卷管器上的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
技術介紹
在舉辦各種戶外文娛活動,或者在花園中進行修整作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臨時性移動接線用電,為此出現有配套各種用電設備的卷線盤(也叫卷線器),卷線盤(也叫卷線器)能將電源線長距離引至作業現場,還能將電線收卷整理。另外,在一定范圍內的園林澆灌都是拉出一條長長的水管進行作業,為此出現一種能快捷收卷整理氣管的卷管器,卷管器的工作原理和卷線器相類似?,F有卷線盤包括具有出線孔的外殼,外殼的端面上設有插座,外殼內設有線輪、使線輪有回轉趨勢的發條彈簧、及鎖定剎車機構,電源線卷收于線輪上,電源線的一端與插座連通,電源線的另一端穿出出線孔后與插頭連接。如一專利號為ZL200920201463.9(公告號為CN201560020U)的中國技術專利《一種具有剎車機構的卷線盤》;專利號為 ZL200920201464. 3(公告號為CN201549724U)的中國技術專利《一種卷線盤》;專利號為ZL20102(^84989. 0(公告號為CN201718342U)的中國技術專利《驅動卷線盤用旋鈕的微調卷線裝置》;它們分別披露幾種類型不同的卷線盤。這些卷線盤中沒有電線引導結構,電線僅從外殼的出線孔穿出,故電線易晃動。針對前述現狀,有的卷線器或卷管器中設置有電線或水管的引導結構,如一申請號為ZL200910069125. 9(公告號為CN101904721A)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吸塵器的自動排線式卷線器》;及一專利號為ZL200420112470. 9(公告號為CN2740577Y)的中國技術專利 《水氣管回收卷管器》,它們均披露有電線或水管的引導結構。然而前述引導結構不能多角度引導,當電線或水管傾斜拉出時,由于電線或水管與引導結構的穿孔的孔壁摩擦,電線或水管的拉出比較費力,而且易磨損電線或水管的表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本引導結構能使電線即使在向四周傾斜拉動時也能輕松拉出,操作更方便。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 包括具有穿孔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穿孔內安裝有至少三個能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引導轉輪,所述各引導轉輪沿圓周間隔設置而圍成供電線穿過的穿線孔。上述基座由上座和下座對合固定而成,所述各引導轉輪的轉軸轉動安裝在所述上座和下座之間。該基座結構便于引導轉輪的安裝。上述引導轉輪以有四個為佳,分別為前引導轉輪、后引導轉輪、左引導轉輪和右引導轉輪,所述前引導轉輪、后引導轉輪、左引導轉輪和右引導轉輪分別通過前轉軸、后轉軸、 左轉軸和右轉軸轉動安裝在所述上座和下座之間。四個引導轉輪可在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很好的對電線進行引導,當然如果采用三個引導轉輪沿三角均布也能較好對電線進行引導,如果可以采用五個及以上引導轉輪也可。上述上座為由上前橫梁、上后橫梁、上左橫梁和上右橫梁所圍成的框架結構,所述上前橫梁和上后橫梁分別設有供前轉軸和后轉軸部分嵌入的上半圓形槽,所述前引導轉輪和后引導轉輪前后間隔設置在上前橫梁和上后橫梁之間,所述上左橫梁和上右橫梁上分別設有供左引導轉輪和右引導轉輪部分伸入的上安裝槽部,上安裝槽部位于前引導轉輪和后引導轉輪之間,各上安裝槽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供左轉軸和右轉軸部分嵌入的上半圓形槽;所述下座為由下前橫梁、下后橫梁、下左橫梁和下右橫梁所圍成的框架結構,所述下前橫梁、下后橫梁、下左橫梁和下右橫梁上分別設有供前引導轉輪、后引導轉輪、左引導轉輪和右引導轉輪部分伸入的下安裝槽部,各下安裝槽部的兩側分別設有供前轉軸、后轉軸、左轉軸和右轉軸部分嵌入的下半圓形槽。以上上座和下座結構便于對四個引導轉輪進行布局安裝,安裝時只需先將各引導轉輪的轉軸擱置在下座上對應的半圓形槽內,再將上座通過螺釘固定在下座上即完成安裝。上述下左橫梁內開有前后貫穿的供導桿穿過的導向孔,所述下右橫梁內開有前后貫穿的供螺桿穿過的引導孔,該引導孔內還固定有與螺桿引導配合的引導板。在下座上設置導向孔、引導孔和引導板便于將前述引導結構用以自動排線結構中,使用該引導結構的卷線器能更好將電線均勻卷收在線輪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其在基座的穿孔內安裝有至少三個能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引導轉輪,各引導轉輪沿圓周間隔設置而圍成供電線穿過的穿線孔,這樣導線無論朝那個方向傾斜拉動,導線均與引導轉輪的表面滾動貼合,不會出現卡線的情況,確保輕松拉動電線,操作更為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正面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背面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去掉上蓋后的正面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下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上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圖7為圖6的A-A向剖視圖;圖8為圖7的B-B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 8所示,所示,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一種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包括具有穿孔1的基座2,基座2由上座21和下座22 對合并用螺釘9固定而成,上座21為由上前橫梁211、上后橫梁212、上左橫梁213和上右橫梁214所圍成的框架結構,下座22為由下前橫梁221、下后橫梁222、下左橫梁223和下右橫梁2M所圍成的框架結構。上座21和下座22之間安裝有四個能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引導轉輪,分別為前引導轉輪4a、后引導轉輪4b、左引導轉輪如和右引導轉輪4d,前引導轉輪4a、后引導轉輪4b、左引導轉輪4c和右引導轉輪4d分別通過前轉軸fe、后轉軸恥、左轉軸5c和右轉軸5d轉動安裝在上座21和下座22之間;各引導轉輪沿圓周間隔設置而圍成供電線穿過的穿線孔 3。上座21的上前橫梁211和上后橫梁212分別設有供前轉軸fe和后轉軸恥部分嵌入的上半圓形槽215,前引導轉輪如和后引導轉輪4b前后間隔設置在上前橫梁211和上后橫梁212之間,上左橫梁213和上右橫梁214上分別設有供左引導轉輪如和右引導轉輪 4d的上半部分伸入的上安裝槽部216,上安裝槽部216位于前引導轉輪如和后引導轉輪4b 之間,各上安裝槽部216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供左轉軸5c和右轉軸5d的上半部分嵌入的上半圓形槽215。下座22的下前橫梁221、下后橫梁222、下左橫梁223和下右橫梁2M上分別設有供前引導轉輪4a、后引導轉輪4b、左引導轉輪如和右引導轉輪4d的下半部分伸入的下安裝槽部225,各下安裝槽部225的兩側分別設有供前轉軸5a、后轉軸恥、左轉軸5c和右轉軸 5d的下半部分嵌入的下半圓形槽226。下左橫梁223內開有前后貫穿的供導桿穿過的導向孔6,下右橫梁2M內開有前后貫穿的供螺桿穿過的引導孔7,該引導孔7內還固定有與螺桿引導配合的引導板8。權利要求1.一種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包括具有穿孔(1)的基座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 (2)的穿孔(1)內安裝有至少三個能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引導轉輪,所述各引導轉輪沿圓周間隔設置而圍成供電線穿過的穿線孔(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O)由上座(21)和下座0 對合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多角度電線引導結構,包括具有穿孔(1)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穿孔(1)內安裝有至少三個能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引導轉輪,所述各引導轉輪沿圓周間隔設置而圍成供電線穿過的穿線孔(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巨登,曹自力,
申請(專利權)人:張巨登,曹自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