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及其應用方法,包括與主站通過遠程通信網絡雙向連接的智能配變終端、若干個采集器、主干線、分支線、設置在主干線和分支線上的保護器、與保護器串聯的若干個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通過本地通信網絡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所述分支線末端連接有用戶端端。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使電力維護人員有明確目的性、針對性,能準確的地切除各分支線路,解決了總保護器投不上的問題;大大減少了總保護器投切頻率,減少了給用戶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的次數,避免了造成保護器內部機械或電氣故障的產生,從而提高了電網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力領域,涉及一種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及其應用方法,尤其是。
技術介紹
在低壓配電網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作為安全技術措施的重要后備保護手段, 對防止人身觸電傷亡事故、防止電器設備損壞事故和接地故障、電器火災事故具有顯著效果。但目前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在運行中存在臺區總保護器頻繁跳閘而投運難的問題,尤其在沿海潮濕地區和北方陰雨潮濕天氣,該情況時有發生。剩余漏電保護器跳閘后,電力維護人員到臺區重合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經常會發生總保護器合不上的問題,造成大面積停電現象。目前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案采用電力維護人員到臺區首先重投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如果重合成功,則該問題解決;如果重合不成功,采用依次將分支線路從配電系統中切除,然后再重合總保護器的措施;采用該解決方案,電力維護人員沒有目的性、針對性, 只能盲目地、隨機地切除各分支線路,來解決總保護器投不上的問題。總保護器投切頻繁,不但給用戶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而且造成內部機械或電氣故障,可能會造成保護器不能正常動作,從而引發各種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解決了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后難投運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的一種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包括與主站通過遠程通信網絡雙向連接的智能配變終端、若干個采集器、主干線、分支線、設置在主干線和分支線上的保護器、與保護器串聯的若干個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通過本地通信網絡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 所述分支線末端連接有用戶端。所述主每個主干線上都設置有保護器、每個分支線都設置有保護器。所述每個保護器上都串聯有與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的總采集器;所述每個保護器上都串聯有與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的分采集器。所述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的應用方法,(1)通過采集器采集用戶端的漏電流值Si,將用戶端的漏電流值Si通過本地通信信道上傳至智能配變終端,由終端通過遠程通信信道上傳至主站系統,用于實時監測各用戶端的漏電流;其中η為正整數,Zn代表第η個用戶端的漏電流值;(2)智能配變終端實時采集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及分支線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漏電流值fti,并將采集的數據通過遠程通信信道傳輸至主站系統,用于實時監測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和分支線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漏電流值及狀態;其中η為正整數,Xn代表第η#保護器的漏電流值;(3)主站將智能配變終端上傳數據進行保存、比較、統計和/或分析,用于實時監測用戶端、各分支線、配變出線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運行狀態;(4)當某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出現跳閘事故時,首先從主站系統確定該中跳閘前一時刻監測到的其中各保護器漏電流值&和各用戶端的漏電流值Zn,將&與n#保護器的設定值^iset比較,確定漏電流越限值Δ)(η = ftiset-Xn,首先判斷是否可以切除1 個用戶端就可使得沾保護器重合成功的可能;切除1個用戶端不滿足情況時,考慮切除2 個用戶端的情況;依據該規則繼續下去,總能找到某些組合,使得切除該組合中的用戶端, 可使得n#保護器可正常投運;將確定切除的用戶端告知現場電力維護人員,將其從配電系統中切除,然后重合臺區的保護器,確保該臺區大部分用戶端的用電正常,實現該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的正常運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使電力維護人員有明確目的性、針對性,能準確的地切除各分支線路,解決了總保護器投不上的問題;大大減少了總保護器投切頻率,減少了給用戶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的次數,避免了造成保護器內部機械或電氣故障的產生,從而提高了電網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系統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IOkV線路;2為主站系統;3為遠程通信網絡;4為智能配變終端;5為本地通信網絡;6為0. 4kV線路;7為一號出線;8為二號出線;9為主干線;10為分支線;11 為二級用戶;12為三級用戶;13為剩余電流的二級保護系統;14代表剩余電流的三級保護系統;1#、2#分別代表出線開關;3#代表分支開關;4#-9#代表用戶開關。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本專利技術解決所述問題采用以下方案來實現一種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包括與主站(主站系統)通過遠程通信網絡雙向連接的智能配變終端、若干個采集器、主干線、分支線、設置在主干線和分支線上的保護器(出線開關、分支開關或用戶開關)、與保護器串聯的若干個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通過本地通信網絡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所述分支線末端連接有用戶端。所述主每個主干線上都設置有保護器、每個分支線都設置有保護器。所述每個保護器上都串聯有與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的總采集器;所述每個保護器上都串聯有與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的分采集器。1、采集器實時采集用戶的漏電流信息,以實施例中出線1為例,采集器采集的用戶的漏電流值分別為Z117、Z118、Z119,通過本地通信信道上傳至智能配變終端,由終端通過遠程通信信道上傳至主站系統,用于實時監測各用戶的漏電流;2、智能配變終端實時采集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及分支線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漏電流值,以實施例中出線1為例,智能配變終端采集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1#及分支線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3#的漏電流值分別為X1、Y13,并將采集的數據通過遠程通信信道傳輸至主站系統,用于實時監測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和分支線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漏電流值及狀態;3、主站系統將智能配變終端上傳數據進行保存、比較、統計和/或分析,用于實時監測用戶、各分支線、配變出線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運行狀態;4、當某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出現跳閘事故時,以實施例中出線1的1#保護器跳閘為例,首先從主站系統確定該臺區的出線1中跳閘前一時刻監測到的1#保護器漏電流值XI,3#保護器漏電流值Υ13,各用戶的漏電流值Ζ117、Ζ118、Ζ119,將Xl與1#保護器的設定值Xlset比較,確定漏電流越限值ΔΧ1 = Xlset-Xl,首先判斷是否可以切除1個用戶就可使得1#總保護器重合成功的可能;切除1個用戶不滿足情況時,考慮切除2個用戶的情況;依據該規則繼續下去,總能找到某些組合,使得切除該組合中的用戶,可使得1#總保護器可正常投運。將確定切除的用戶告知現場電力維護人員,將其從配電系統中切除,然后重合臺區的總保護器,確保該臺區大部分用戶的用電正常。農村低壓電網保護方式一般采用分級保護方式,對于線路長、分布廣、漏電大、人員接觸機會較多的農村照明線路,一般設置三級保護,如圖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三級保護;而對于供電面積不大、線路較短的線路,一般設置二級保護,即缺少分支線路保護,如圖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二級保護。本專利技術解決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后難投運問題,所采取的步驟如下①采集器實時采集用戶的漏電流信息,以實施例中出線1為例,采集器采集的用戶的漏電流值分別為Z117、Z118、Z119,通過本地通信信道上傳至智能配變終端,由終端通過遠程通信信道上傳至主站系統,用于實時監測各用戶的漏電流;②智能配變終端實時采集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及分支線路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漏電流值,以實施例中出線1為例,智能配變終端采集臺區總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配電臺區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跳閘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與主站通過遠程通信網絡雙向連接的智能配變終端、若干個采集器、主干線、分支線、端置在主干線和分支線上的保護器、與保護器串聯的若干個采集器;所述采集器通過本地通信網絡與智能配變終端連接;所述分支線末端連接有用戶端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曉軍,田肖野,蒙延龍,郭青林,李玉成,暢繼德,孫軍平,李二霞,
申請(專利權)人:渭南供電局,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