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電流保護器。該電流保護器的絕緣管殼包括兩個互相貼合的殼體;每個殼體均包括內層板體及外層板體;每個內層板體內側設有中心槽及端槽;所述兩個內層板體的中心槽共同形成收容金屬熔體的收容腔,所述兩個內層板體兩端的端槽共同形成焊接腔;所述兩個端帽分別包裹所述兩個內層板體的兩端及兩個外層板體的兩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外層板體及內層板體的結構如開槽可以分開制成,互不影響,從而對開槽等的工序要求降低,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并且可以采用有別于陶瓷或玻璃陶瓷材料的其他材料制作。同時該絕緣管殼采用四層板體壓合形成,比起陶瓷管的加工工藝更適合制造更小體積的保護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流保護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常采用的電流保護器結構如美國專利US4445106,包括一個管狀的絕緣殼體、收容在絕緣殼體中的金屬熔體及安裝在絕緣殼體兩端的端帽;兩端的端帽連接金屬熔體。現有技術中常以陶瓷或玻璃陶瓷材料為基體的絕緣管作為保護器絕緣殼體,具有許多優良的性能,如高分斷能力、高I2t和抗浪涌能力、低冷電阻值等。這種結構的保護器制造過程通常采用在兩端端帽中預先放入焊錫,一端端帽套入絕緣管,絕緣管另一端開口朝上,切斷后的金屬熔體自由落體進入絕緣管內,將套有端帽的這一端加熱、壓合,金屬熔體與端帽形成穩固的電連接,再將另一端套上端帽,加熱、壓合形成兩端穩固的電連接。為了提高保護器的分斷能力,以及提高保護器快速熔斷的能力,很好的一種方法是降低I2t值,通常用一根直的金屬絲代替繞絲的結構來達到降低I2t值的效果,但在組裝過程中一根直的金屬絲金屬熔體被切斷自由落體進入絕緣管內時,有很大的概率落到靠近絕緣管內壁的位置,經過兩端端帽加熱壓合后,金屬熔體產生輕微形變,進而貼近絕緣管內壁,如圖6所示。在這種情況下,電路中異常大電流產生時,金屬熔體溫度上升,由于貼近了絕緣管,散熱過于良好,無法積聚熱量,導致保護器不能迅速斷開起到切斷電路的效果。中國專利200810092353.3中提供了一種可以將直的金屬熔體懸空設置在絕緣管內的空腔中的結構,絕緣管采用上下兩半貼合的結構,金屬熔體兩端與絕緣管外壁平齊,并與涂覆在絕緣管外壁的端電極形成電連接。這種結構的金屬熔體與外電極只有一個點接觸,外電極與熔絲之間容易松動脫落,影響了熔斷器的熔斷性能和分斷性能。另外由于絕緣管采用上下兩半貼合的方式,連接比較脆弱,在進行分斷測試時產生的爆炸沖擊力作用下外殼很容易裂開。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目的:為解決上述電流保護器分斷能力難以提升的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流保護器,結構穩定性強,并且易于實現快速大批量的生產。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流保護器、包括絕緣管殼、位于絕緣管殼兩端的端帽、收容于絕緣管殼內的金屬熔體;金屬熔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端帽,所述絕緣管殼內設置有收容腔,以及至少設置在收容腔一端的焊接腔;所述絕緣管殼包括兩個互相貼合的殼體;每個所述殼體內側設有中心槽及位于中心槽至少一端的端槽;所述兩個殼體的中心槽共同形成收容金屬熔體的收容腔,所述兩個殼體的端槽共同形成焊接腔。有益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將收容腔的至少一端再設置焊接腔,便于直接在焊接腔中填充焊錫焊接,無論是與金屬熔體的焊接及與端帽的焊接均更加方便且獨立,有利于提高組裝效率以及提高焊接良率。并且相對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將絕緣管殼的結構變更為兩個殼體貼合構成,在絕緣管殼的一端設置半球體、圓錐體、圓臺體、棱錐體或棱臺體等內徑尺寸逐漸縮窄的端槽,絕緣管殼的另一端為正常管體形狀,采用這樣的絕緣管殼代替現有技術中的瓷管或玻璃管,在金屬熔體切斷自由落入絕緣管殼中時,從端槽的一端落入,端槽僅留了很小的一個孔,這樣就能保證熔體落到絕緣管內靠近中心線的地方,相對于現有技術,大大減少了熔體貼近內壁的幾率,直線式的金屬熔體設置相對于繞線式的設置,降低了I2t值,使保護器熔斷更迅速,分斷性能提高一倍以上。另外,設置了端槽的結構,減少了分斷測試中兩端帽間的持續拉弧,并承受了一部分爆炸壓力對端帽的沖擊,由此提升了整個保護器的分斷能力。進一步的,所述絕緣管殼的外表面的兩端向內凹陷形成安裝面;所述兩個端帽分別包裹所述絕緣管殼的兩端,且每個端帽的內表面分別與所述絕緣管殼在同一端的安裝面貼合。有益效果:將絕緣管殼的外表面具有凹陷的安裝面,能夠在于端帽安裝時形成引導作用,方便安裝,而且在外表面減小了端帽與絕緣管殼的高度差,使整個電流保護器在外觀上幾個側面呈平面,利于在電路板上的焊接。另外絕緣管殼增加了承受爆炸沖擊力最多的中間部分絕緣管殼壁厚,也就是增加了抗爆能力。進一步的,每個殼體均包括內層板體及貼合在內層板體外側的外層板體;由于殼體為兩個,故本電流保護器具有兩個內層板體及兩個外層板體;所述每個內層板體內側設有中心槽及位于中心槽至少一端的端槽;所述兩個內層板體的中心槽共同形成收容金屬熔體的收容腔,所述兩個內層板體的端槽共同形成焊接腔。每個外層板體的外表面的兩端向內凹陷形成安裝面;所述兩個端帽分別包裹所述兩個外層板體的兩端,且每個端帽的上下側分別與所述兩個外層板體在同一端的安裝面貼合。有益效果:上述技術方案將絕緣管殼的結構變更為兩個殼體貼合構成,且每個殼體是由外層板體及內層板體兩部分組成,其中外層板體及內層板體的結構如開槽可以分開制成,互不影響,從而對開槽等的工序要求降低,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并且可以采用有別于陶瓷或玻璃陶瓷材料的其他材料制作。同時,所述的端槽為預先制成,合并后形成第一、第二焊接腔,并與中心槽獨立開來,便于直接在焊接腔中填充焊錫焊接,無論是與金屬熔體的焊接及與端帽的焊接均更加方便且獨立,有利于提高組裝效率以及提高焊接良率。該絕緣管殼采用四層板體(兩外層板體及兩內層板體)壓合形成,比起陶瓷管的加工工藝更適合制造更小體積的保護器。進一步的,所述中心槽內填充滅弧材料,或中心槽表面上覆蓋一層滅弧材料。有益效果:比起現有技術中的絕緣管殼,本技術采用上下兩個殼體貼合的結構,更容易在中心槽內設置滅弧材料,達到更好的滅弧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中電流保護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中電流保護器中的兩個內層板體貼合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中電流保護器中單個內層板體示意圖,展示的為內層板體的內表面;圖4為本技術第三實施例中兩個殼體貼合狀態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第三實施例中兩個殼體貼合狀態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為現有技術中電流保護器的剖面示意圖。1-絕緣管殼,11-殼體,12-內層板體,13-外層板體,131-安裝面,21-左端帽,22-右端帽,2-金屬熔體,5-焊錫,14-中心槽,15-端槽,16-收容腔,17-第一焊接腔,18-第二焊接腔,19-定位槽,191-第一定位腔,192-第二定位腔。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闡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技術目的,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介紹。實施例一: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電流保護器的縱向剖面圖,該電流保護器包括絕緣管殼1、位于絕緣管殼1兩端的端帽、收容于絕緣管殼1內的金屬熔體2;金屬熔體2的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端帽。為便于描述,位于絕緣管殼1兩端的端帽分為左端帽21及右端帽22。所述絕緣管殼1包括兩個互相貼合的殼體11;每個殼體11均包括內層板體12及貼合在內層板體12外側的外層板體13。如圖2、圖3所示,所述每個內層板體12內側設有中心槽14及位于中心槽14兩端的端槽15;所述兩個內層板體12的中心槽14共同形成收容金屬熔體2的收容腔16,所述兩個內層板體12一端的端槽15共同形成第一焊接腔17,而兩個內層板體12另一端的端槽15共同形成第二焊接腔18。所述左端帽21及右端帽22分別包裹所述兩個內層板體12的兩端及兩個外層板體13的兩端。其中,所述第一焊接腔17及第二焊接腔18的內表面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流保護器,包括絕緣管殼、位于絕緣管殼兩端的端帽、收容于絕緣管殼內的金屬熔體;金屬熔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管殼內設置有收容腔,以及至少設置在收容腔一端的焊接腔;所述絕緣管殼包括兩個互相貼合的殼體;每個所述殼體內側設有中心槽及位于中心槽至少一端的端槽;所述兩個殼體的中心槽共同形成收容金屬熔體的收容腔,所述兩個殼體的端槽共同形成焊接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流保護器,包括絕緣管殼、位于絕緣管殼兩端的端帽、收容于絕緣管殼內的金屬熔體;金屬熔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兩端的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管殼內設置有收容腔,以及至少設置在收容腔一端的焊接腔;所述絕緣管殼包括兩個互相貼合的殼體;每個所述殼體內側設有中心槽及位于中心槽至少一端的端槽;所述兩個殼體的中心槽共同形成收容金屬熔體的收容腔,所述兩個殼體的端槽共同形成焊接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流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管殼內還設有定位槽,該定位槽連通收容腔和焊接腔。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流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腔為從絕緣管殼端部向中心方向內徑尺寸逐漸縮窄的形狀;或者所述焊接腔的內表面為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的球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流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腔為圓錐體。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流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管殼的外表面的兩端向內凹陷形成安裝面;所述兩個端帽分別包裹所述絕緣管殼的兩端,且每個端帽的內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南式榮,艾瑩露,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薩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