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包括噴霧系統、換熱板束、集水箱及風機系統,其中換熱板束呈豎向布置于集水箱上面,噴霧系統設置于換熱板束一側并產生水霧噴淋在換熱板束上,風機系統的氣流與噴霧同一方向穿過換熱板束的間隙通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是利用水霧在風的作用下帶走熱量來降低熱介質的溫度,風機系統形成的風(空氣流)與水霧是以順流布膜方式,空氣是從板管的左側進入,經過板管換熱后從板管右側出去;水霧也是從板管左側噴入,在板管中蒸發,被風從右側帶走。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節約用水、降低耗水量風阻小等優點,尤其是在環境溫度低的條件下運行系統時可關閉噴霧水,達到節能目的。(*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公開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按國際專利分類表(IPC)劃分屬于空冷器類制造
,尤其涉及一種通過高效換熱板管與噴霧方式相結合的蒸發式空冷器。
技術介紹
空冷器有干式、濕式、干濕聯合式、表面蒸發式等,原理一方面利用空氣流動帶走熱量,另一方面利用水蒸發汽化吸熱帶走熱量。現有的空冷器中空氣與噴淋水布置的方式大都以逆流方式進行,即空氣流向與噴淋水方向相反,這樣的布置使空氣阻力較大,噴淋水耗量大等缺陷,尤其在缺水地區適應性更差。申請人:申請的專利號為200720(^9217. 0專利文獻公開一種空氣與噴淋水順流的板式蒸發空冷器,它是利用大量的噴淋水和吹風方式,主要通過水的汽化潛熱帶走熱量, 實現熱交換的目的,大量的噴淋水動作需要耗費大功率的水泵,再者噴淋水量多,會造成空氣側阻力增大,同時風機耗功率增加,最重要的是風會造成一部分水還沒有蒸發就被風吹走,耗水量加大。本專利技術人經過長年研究并結合從事空冷器多年實際生產經驗,創作一新型空冷器裝置,故才有本技術提出。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換熱效率高、降低水耗的干濕聯合空冷器,該裝置采用噴霧及與空氣順流方向的工作方式,另外在環境溫度較低時停止噴霧, 達到降低水耗的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包括噴霧系統、換熱板束、集水箱及風機系統,其中換熱板束設有熱介質入口及出口,換熱板束呈豎向布置于集水箱上面,噴霧系統設置于換熱板束一側并產生水霧噴淋在換熱板束上,風機系統的氣流與噴霧同一方向穿過換熱板束的間隙通道,換熱板束另一側設有擋水器用于阻攔未蒸發的水霧,擋水器底端與集水箱相連。進一步,所述的換熱板束由多個板管聯通,板束的頂端設有熱介質入口及出口用于冷卻軟化水,且在各板管底部由一具有排污口的聯通管連通。進一步,所述的相鄰板管之間各設置熱介質進出口并連接形成板束,從而省去聯通管。進一步,所述的噴霧系統包括循環泵、噴淋管道及相通的高效噴嘴,高效噴嘴形成細微均勻的水霧呈散射狀噴淋在換熱板束上。本技術主要是利用水霧在風的作用下帶走熱量來降低熱介質的溫度,風機系統形成的風(空氣流)與水霧是以順流布膜方式,空氣是從板管的左側進入,經過板管換熱后從板管右側出去;水霧也是從板管左側噴入,在板管中蒸發,被風從右側帶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與現有噴水換熱結構相比,水霧利用率高,因而可節約用水、降低耗水量;2.本技術與現有噴水換熱結構相比,在風阻方面,本專利技術的風阻小,同樣風機的耗功率降低;3.本技術正常使用時,在冬季即環境溫度低(如在中車北方地區的冬季)運行系統時可關閉噴霧水,達到節能,更適合在北方干旱地區使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俯視圖。圖中1為熱介質進口、2為熱介質出口、3為換熱板束、4為擋水器、5為回收口、6 為集水箱、7為排污口、8為高效噴嘴、9為噴淋水進口、10為噴淋管道。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請參閱圖1及圖2,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包括噴霧系統、換熱板束3、集水箱6及風機系統,其中換熱板束3設有熱介質入口 1及出口 2,換熱板束3呈豎向布置于集水箱6上面,噴霧系統設置于換熱板束3 —側并產生水霧P噴淋在換熱板束上,風機系統的氣流(風)與噴霧同一方向穿過換熱板束3的間隙通道,換熱板束另一側設有擋水器4用于阻攔未蒸發的水霧,擋水器底端為回收口 5并與集水箱相通。換熱板束3是由多個板管聯通,板束的頂端設有熱介質入口 1及出口 2用于冷卻軟化水,且在各板管底部由一具有排污口 7的聯通管連通。另外,相鄰板管之間各設置熱介質進出口并連接形成板束,從而省去聯通管。請參閱圖1或圖2噴霧系統包括循環泵、噴淋管道10及相通的高效噴嘴8,高效噴嘴形成細微均勻的水霧呈散射狀噴淋在換熱板束上,噴淋管道上具有噴淋水進口 9,噴淋水經過循環泵到噴霧噴嘴后,形成細微均勻的水霧,這樣大大節約了水資源。本技術通過改變噴淋管和噴嘴結構,使噴水改為噴霧,并且在環境溫度較低時停止噴霧,達到降低水耗的目的。本技術主要是利用水霧在風的作用下帶走熱量來降低熱介質的溫度,風機系統形成的風(空氣流)與水霧是以順流布膜方式,空氣是從板管的左側進入,經過板管換熱后從板管右側出去;水霧也是從板管左側噴入,在板管中蒸發, 被風從右側帶走。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
技術實現思路
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權利要求1.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噴霧系統、換熱板束、集水箱及風機系統, 所述的換熱板束設有熱介質入口及出口,換熱板束呈豎向布置于集水箱上面,噴霧系統設置于換熱板束一側并產生水霧噴淋在換熱板束上,風機系統的氣流與噴霧同一方向穿過換熱板束的間隙通道,換熱板束另一側設有擋水器用于阻攔未蒸發的水霧,擋水器底端與集水箱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束由多個板管聯通,板束的頂端設有熱介質入口及出口用于冷卻軟化水,且在各板管底部由一具有排污口的聯通管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束由多個板管聯通,且相鄰板管之間各設置熱介質進出口并連接形成換熱板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霧系統包括循環泵、噴淋管道及相通的高效噴嘴,高效噴嘴形成細微均勻的水霧呈散射狀噴淋在換熱板束上ο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包括噴霧系統、換熱板束、集水箱及風機系統,其中換熱板束呈豎向布置于集水箱上面,噴霧系統設置于換熱板束一側并產生水霧噴淋在換熱板束上,風機系統的氣流與噴霧同一方向穿過換熱板束的間隙通道。本技術主要是利用水霧在風的作用下帶走熱量來降低熱介質的溫度,風機系統形成的風(空氣流)與水霧是以順流布膜方式,空氣是從板管的左側進入,經過板管換熱后從板管右側出去;水霧也是從板管左側噴入,在板管中蒸發,被風從右側帶走。本技術具有節約用水、降低耗水量風阻小等優點,尤其是在環境溫度低的條件下運行系統時可關閉噴霧水,達到節能目的。文檔編號F28D5/02GK202101579SQ20112012363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5日專利技術者洪曉波, 王文堂, 許旺發, 邱思敏, 陳孝倫 申請人:廈門銘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干濕聯合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噴霧系統、換熱板束、集水箱及風機系統,所述的換熱板束設有熱介質入口及出口,換熱板束呈豎向布置于集水箱上面,噴霧系統設置于換熱板束一側并產生水霧噴淋在換熱板束上,風機系統的氣流與噴霧同一方向穿過換熱板束的間隙通道,換熱板束另一側設有擋水器用于阻攔未蒸發的水霧,擋水器底端與集水箱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思敏,洪曉波,許旺發,王文堂,陳孝倫,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銘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