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變色纖維面料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接枝聚合法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工藝包括: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和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其中,所述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包括:步驟a:將上述的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的一面,以110℃-220℃的溫度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接枝混合液干燥;步驟b:涂覆粘合劑至該離型紙的另一面,然后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粘合劑達到70%-80%的干燥程度,再將該離型紙涂粘合劑的面貼于面料基材上。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將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在將涂覆變色層的離型紙粘合于面料基材,一次配制的接枝混合液可用于各種不同的面料基材,生產工藝方便快捷,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變色纖維面料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接枝聚合法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變色纖維是一種具有特殊組成或結構的,在受到光、熱、水分、或輻射等外界條件刺激后可改變顏色的纖維。對于熱敏變色纖維,有一種實現方案是將變色微膠囊的氯乙烯混合物溶液涂層于織物表面,經熱處理使得該溶液成凝膠狀以獲得可逆的熱敏變色功效。 上述變色微膠囊內部主要由三種成分構成熱敏變色性色素、與變色性色素結合能顯示另一種顏色的顯色劑、在某溫度下能使上述兩種成分分立并溶解一種成分的消色劑。現有方案制造上述微膠囊熱敏變色纖維面料的,接枝混合液是直接涂覆于織物表面,然后烘干并烘焙,不能夠廣泛適用于各種面料基材,并且,對應于可用的不同面料基材,接枝混合液的配制參數都需要重新調整以適應面料基材的特性,而每一次接枝混合液的配制都需進行多次試驗和測試,因而工藝的成本高、通用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方案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廣泛適用各種面料基材,工藝簡便可靠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包括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和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 其中所述的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是將主要載體聚氨酯溶于無毒的有機溶劑后,緩慢攪拌該有機溶劑,同時加入熱敏變色微膠囊,得到PH值為6-7、固成分含量為11%-15%、粘度為3500CPS-4500CPS的接枝混合液; 所述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包括步驟a:將上述的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的一面,以110°C _220°C的溫度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接枝混合液干燥;步驟b:涂覆粘合劑至該離型紙的另一面,然后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粘合劑達到 70%-80%的干燥程度,再將該離型紙涂粘合劑的面貼于面料基材上。進一步的,所述的無毒有機溶劑是弱甲酯溶劑。進一步的,所述的接枝混合液的PH值是6。進一步的,所述涂覆粘合劑至離型紙的涂布量為50克/碼-200克/碼,該涂布量的最佳值為200克/碼。進一步的,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過程中步驟a所述烘焙離型紙的烘焙溫度是 150°C。進一步的,所述的接枝混合液的固成分含量是13%。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在將涂覆變色層的離型紙粘合于面料基材,一次配制的接枝混合液可用于各種不同的面料基材,生產工藝方便快捷,成本低;另,以本專利技術公開的工藝參數實施的產品,以最少的熱敏微膠囊消耗量能夠取得最佳的變色效果,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接枝混合液的PH值對應其變色效果的曲線 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接枝混合液涂布量對應其變色效果的曲線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接枝混合液的固成分含量對應其變色效果的曲線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和一最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包括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和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其中所述的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是將主要載體聚氨酯溶于無毒的有機溶劑后,緩慢攪拌該有機溶劑,同時加入熱敏變色微膠囊,得到PH值為6-7、固成分含量為11%-15%、粘度為3500CPS-4500CPS的接枝混合液; 所述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包括步驟a:將上述的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的一面,以110°C _220°C的溫度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接枝混合液干燥;步驟b:涂覆粘合劑至該離型紙的另一面,然后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粘合劑達到 70%-80%的干燥程度,再將該離型紙涂粘合劑的面貼于面料基材上。參閱附圖1所示,當接枝混合液的PH值為6時,本專利技術的變色纖維面料獲得最佳的變色效果。因此,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選用的接枝混合液的PH值為6。參閱附圖2所示,當接枝混合液在離型紙的涂布量大于50克/碼時,本專利技術的變色纖維面料既可以獲得較明顯的變色效果,當涂布量為200時,本專利技術的變色纖維面料獲得最佳的變色效果,涂布量作為變色效應的主要因素,涂布量越高,成本也會越高,同時,涂布量越低也會越不利于本專利技術工藝生產產品的物理性能,如耐磨、耐撓、抗爆破強度、抗剝離、抗撕裂等。因此,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涂覆粘合劑至離型紙的涂布量為200克/碼。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涂布接枝混合液后離型紙的烘焙溫度越高,本專利技術工藝的變色纖維面料的變色效果越好。但當溫度高至150°C時,變色顆粒會與聚氨酯(PU)會生負反應,產生其它的共聚物,從而影響變色效果。同時,當其含量高至一定程度后(在200°C 下),聚氨酯混合液的接枝鍵達到飽和,無法接枝,從而變色效應也只能維持在這個程度,只是影響面料的表觀效果。因此,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的烘焙離型紙的烘焙溫度是150°C。參閱附圖3所示,熱敏變色微膠囊作為接枝混合液的固成分,其含量越高,本專利技術工藝的變色纖維面料的變色效果會越高,當其含量高至14%時,本專利技術接枝混合液的接枝鍵達到飽和,從而變色效果只能維持在這個程度,更多的固成分含量會影響變色纖維面料的表觀效果,因而,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最佳實施例,其固成分含量為13%。盡管結合最佳實施例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專利技術,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 細節上可以對本專利技術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包括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和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是將主要載體聚氨酯溶于無毒的有機溶劑后,緩慢攪拌該有機溶劑,同時加入熱敏變色微膠囊,得到PH值為6-7、固成分含量為11%-15%、粘度為3500CPS-4500CPS的接枝混合液;所述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包括步驟a:將上述的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的一面,以110°C _220°C的溫度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接枝混合液干燥;步驟b:涂覆粘合劑至該離型紙的另一面,然后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粘合劑達到 70%-80%的干燥程度,再將該離型紙涂粘合劑的面貼于面料基材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其特正在于所述的無毒有機溶劑是弱甲酯溶劑。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其特正在于所述的接枝混合液的PH 值是6。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粘合劑至離型紙的涂布量為50克/碼-200克/碼。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粘合劑至離型紙的涂布量為200克/碼。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過程中步驟a所述烘焙離型紙的烘焙溫度是150°C。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混合液的固成分含量是13%。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變色纖維面料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接枝聚合法的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本專利技術的工藝包括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和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其中,所述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包括步驟a:將上述的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的一面,以110℃-220℃的溫度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接枝混合液干燥;步驟b:涂覆粘合劑至該離型紙的另一面,然后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粘合劑達到70%-80%的干燥程度,再將該離型紙涂粘合劑的面貼于面料基材上。本專利技術通過將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在將涂覆變色層的離型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變色纖維面料加工工藝,包括: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和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混合液配制的步驟是:將主要載體聚氨酯溶于無毒的有機溶劑后,緩慢攪拌該有機溶劑,同時加入熱敏變色微膠囊,得到PH值為6-7、固成分含量為11%-15%、粘度為3500CPS-4500CPS的接枝混合液;所述接枝混合液涂布轉移的步驟,包括:步驟a:將上述的接枝混合液涂覆于離型紙的一面,以110℃-220℃的溫度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接枝混合液干燥;步驟b:涂覆粘合劑至該離型紙的另一面,然后烘焙該離型紙,使涂覆的粘合劑達到70%-80%的干燥程度,再將該離型紙涂粘合劑的面貼于面料基材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新民,
申請(專利權)人:鵬程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