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能降低能量吸收部的發熱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1),具備:H電橋電路部,對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進行控制,該H電橋電路部具有:第1及第2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第1及第2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起重磁鐵的一端相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起重磁鐵的另一端相連接;以及第1~第4整流元件,分別與第1~第4晶體管并聯連接,以及能量吸收部,具有連接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彼此串聯連接的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在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時,吸收被積蓄在起重磁鐵的能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進行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
技術介紹
一般,我們知道在貨物裝卸作業或建設作業等中用于提起鐵片的起重磁鐵 (lifting magnet) 0作為起重磁鐵,除了作為工廠等的設備之外,還有搭載在車輛上的。在使用起重磁鐵時對起重磁鐵進行勵磁,并使其吸住鐵片而提起。并且,在放下鐵片時對起重磁鐵進行消磁。在專利文獻1記載有進行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該起重磁鐵驅動電路具有H電橋電路部,包括4個晶體管和4個二極管、并控制起重磁鐵勵磁和消磁;以及能量吸收部,與該H電橋電路部并聯連接,在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時吸收在起重磁鐵中積蓄的能量。該能量吸收部具有開關元件和阻抗元件的串聯電路,并通過使開關元件導通,來由阻抗元件吸收在起重磁鐵中積蓄的能量。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119160號公報。但是,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中,由于能量吸收部連接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因此在能量吸收部的開關元件有異常動作時,有阻抗元件發熱的可能性,有可能得不到期望的性能。例如,在不能使開關元件導通時,不能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起重磁鐵的兩端電壓會持續上升。于是,有時開關元件因過電壓而成為短路狀態。其結果,由于能量吸收部連接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因此存在阻抗元件中流過常時電流、發熱變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降低能量吸收部的發熱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本專利技術其他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進行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具有H電橋電路部和能量吸收部,所述H電橋電路部,控制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具有第1及第2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第1及第2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起重磁鐵的一端相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起重磁鐵的另一端相連接;第1 第4整流元件, 分別與第1 第4晶體管并聯連接,所述能量吸收部,具有連接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彼此串聯連接的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在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時,吸收積蓄在起重磁鐵的能量。根 據該起重磁鐵驅動電路,能量吸收部具有與阻抗元件串聯連接的電容元件,因此,在阻抗元件不流過常時電流,不需要對阻抗元件串聯地設置開關元件。另外,根據該起重磁鐵驅動電路,通過能量吸收部的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的串聯電路能夠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這時候,由于起重磁鐵的感應成分和電容元件發生共振,因此能夠縮短起重磁鐵的兩端電壓的放電時間,其結果,能夠縮短起重磁鐵2的消磁時間,能夠將鐵片快速釋放。另外,根據該起重磁鐵驅動電路,能量吸收部是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的串聯電路, 因此通過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能夠分擔起重磁鐵的能量的消磁。其結果,能夠降低電容元件積蓄的能量,能夠縮小電容元件。上述能量吸收部也可以還具有與阻抗元件并聯連接、具有從低電位側電源向高電位側電源的整流功能的吸收部用整流元件。根據該結構,如上所述,為了進行起重磁鐵的殘留磁性的消磁,在起重磁鐵中流過反向電流時,能夠使用吸收部用整流元件,因此能夠抑制因阻抗元件產生的損失,并能高效地進行起重磁鐵的殘留磁性的消磁。另外,本專利技術的起重磁鐵驅動電路,進行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具有H電橋電路部,對所述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進行控制,該H電橋電路部具有第1及第2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所述第1及第2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所述起重磁鐵的一端相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在所述高電位側電源和所述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電連接,所述第3及第4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所述起重磁鐵的另一端相連接;以及第1 第4整流元件,分別與所述第1 第4晶體管并聯連接,以及能量吸收部,具有阻抗元件,并且在進行所述起重磁鐵的消磁時,吸收被積蓄在所述起重磁鐵的能量,所述阻抗元件連接在以下位置中的某一個上與所述H電橋電路部的所述第1晶體管的所述高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和與所述第3晶體管的所述高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之間,以及與所述H電橋電路部的所述第2晶體管的所述低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和與所述第4 晶體管的所述低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之間。根據該起重磁鐵驅動電路,例如,能量吸收部的阻抗元件連接在H電橋電路部的與第1晶體管的高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和與第3晶體管的高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之間時,在起重磁鐵的兩端間,通過H電橋電路部的第1及第3晶體管來連接,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通過H電橋電路部的第3及第4晶體管來連接。從而,即使因起重磁鐵的兩端電壓上升、而第1及第3晶體管因過電壓而成為短路狀態,也能夠由第4晶體管防止常時電流流過阻抗元件。另一方面,例如,在能量吸收部的阻抗元件連接在H電橋電路部的與第2晶體管的低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和與第4晶體管的低電位側電源相連接的端子之間的情況下, 在起重磁鐵的兩端間,通過H電橋電路部的第2及第4晶體管來連接,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通過H電橋電路部的第3及第4晶體管來連接。從而,因起重磁鐵的兩端電壓上升、第2及第4晶體管由于過電壓而成為短路狀態,也能夠由第3晶體管防止常時電流流過阻抗元件。所述能量吸收部還可以具有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連接的電容元件。根據該結構,通過能量吸收部的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的串聯電路能夠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這時候,由于起重磁鐵的感應成分和電容元件而發生共振,因此能夠縮短起重磁鐵的兩端的電壓的放電時間。其結果,能夠縮短起重磁鐵的消磁時間,可快速釋放鐵片。這里,電容元件起到積蓄來自起重磁鐵的能量的作用。起重磁鐵的尺寸有多種,因此,與大的起重磁鐵相符地選擇電容元件時,電容元件就會大。但是,根據該結構,由于通過阻抗元件與電容元件的串聯電路能夠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因此通過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能夠分擔起重磁鐵的能量的消磁。其結果,能夠降低電容元件積蓄的能量,能夠縮小電容元件。進一步,根據該結構,能夠由阻抗元件、H電橋電路、起重磁鐵形成閉環,且可不使用電容元件而進行起重磁鐵的兩端電壓的放電。其結果,在進行大的起重磁鐵的消磁時,在僅以阻抗元件降低起重磁鐵的保持能量后,通過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的串聯電路能夠進行起重磁鐵的消磁。從而,能夠不依賴起重磁鐵的大小,使電容元件進一步縮小。另外,所述能量吸收部還可以具有吸收部用整流元件,該吸收部用整流元件與阻抗元件并聯連接、并具有從第1晶體管側向第3晶體管側或從第4晶體管側向第2晶體管側的整流功能。起重磁鐵由于磁滯特性而具有殘留磁性。為了進行殘留磁性的消磁,需要在起重磁鐵中流過反向電流。根據該結構,在起重磁鐵流過反向電流時,能夠使用吸收部用整流元件,因此能夠抑制由阻抗元件引起的損失,且能高效地進行起重磁鐵的殘留磁性的消磁。另外,本專利技術另一個起重磁鐵驅動電路,進行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具有H電橋電路部和能量吸收部,所述H電橋電路部控制所述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該H電橋電路部具有第1及第2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第1以及第2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起重磁鐵的一端相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起重磁鐵的另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接在所述高電位側電源和所述低電位側電源之間、彼此串聯連接的阻抗元件和電容元件,在進行所述起重磁鐵的消磁時,吸收被積蓄在所述起重磁鐵的能量。述起重磁鐵的一端相連接;第3及第4晶體管,在所述高電位側電源和所述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所述第3及第4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所述起重磁鐵的另一端相連接;以及第1~第4整流元件,分別與所述第1~第4晶體管并聯連接,以及能量吸收部,具有連1.一種起重磁鐵驅動電路,進行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其特征在于,具有:H電橋電路部,對所述起重磁鐵的勵磁和消磁進行控制,該H電橋電路部具有:第1及第2晶體管,在高電位側電源和低電位側電源之間依次被串聯連接,所述第1及第2晶體管之間的節點與所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原章文,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