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包括至少二組集成電路芯片和至少一個存儲單元,其中,至少一組集成電路芯片為控制芯片,各存儲單元分別與一組控制芯片相連接,各控制芯片分別與外部的接收卡相連接;其中,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分別包括至少一個芯片;按照預設位置排布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及各存儲單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單元板上的存儲單元,可以實現調整數據的存儲,從而實現由該單元板組成的顯示屏無順序擺放,節約成本,節省組裝屏的時間;存儲單元將單元板參數存儲,可實現對單元板參數的讀取,存儲單元將級聯數據存儲,可實現對單元板級聯數據的報錯。(*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路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各種電子產品中電路板的設計已經變得尤為重要。電路板上,通常含有電源接口、信號輸入接口模塊及信號輸出接口,并且會連接有各種電子器件,例如連接有電阻、電容、電感線圈、電源芯片、驅動芯片等等。目前,電路板設計的過程中通常根據已確定元件及功能的需要,考慮預留焊盤的位置,如果電路板制作完成后, 想要實現其他功能或芯片連接,只能重新更換電路板。這樣就會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費;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包括至少二組集成電路芯片和至少一個存儲單元,其中,至少一組集成電路芯片為控制芯片,各存儲單元分別與一組控制芯片相連接,各控制芯片分別與外部的接收卡相連接;其中,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分別包括至少一個芯片單元;按照預設位置排布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及各存儲單元;所述的控制芯片是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該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通過一根信號控制線路輸入控制信號,由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直接驅動控制所述外部的接收卡;若干各存儲單元通過電源正負極線路和一根信號控制線路相互連接。所述電路板,其中,各存儲單元設置在該控制芯片內部。所述電路板,其中,所述控制芯片至少包括逐點調整模塊、逐列翻轉模塊、故障報告模塊、級聯報錯模塊、黑屏保護模塊其中之一,分別與外部連接的接收卡相連接,用于分別實現逐點調整、逐列翻轉、故障報告、級聯報錯或黑屏保護的功能。所述電路板,其中,所述存儲單元設置以下模塊其中之一 調整數據存儲模塊、級聯數據存儲模塊、模板參數存儲模塊,分別用于存儲調整數據、級聯數據、模板參數。所述電路板,其中,所述按預設位置排布,包括按直線排布、非直線排布或交錯排布;其中,各集成電路芯片組中的各芯片,其間隔為至少2個管腳的標準焊盤間距; 或者,各集成電路芯片組之間的間隔為至少2個管腳的標準焊盤間距。所述電路板,其中, 將任一組集成電路芯片一一對應設置在所述電路板的焊盤上,各焊盤獨立使用電路板連線,或共用至少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所述電路板,其中,所述共用至少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包括對于至少有分別屬于不同組集成電路芯片的兩個芯片,將各芯片分別有至少一管腳與其它芯片的管腳設為一組對應管腳,每組對應管腳共用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連接每組對應管腳;其中,各組對應管腳共用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包括采用物理方式連接,或者,共用所述電路板上的線路、焊點或元件。所述電路板,其中,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分別獨立使用,或部分共用電路板上的線路、焊點或元件。所述電路板,采用上述方案,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驅動器或控制芯片進行焊接,本技術單元板上的存儲單元,可以實現調整數據的存儲,從而實現由該單元板組成的顯示屏無順序擺放,節約成本,節省組裝屏的時間;存儲單元將單元板參數存儲,可實現對單元板參數的讀取,實現單元板的帶有驅動控制芯片化;存儲單元將級聯數據存儲,可實現對單元板級聯數據的報錯。附圖說明圖圖1是本技術的實施例1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實施例2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實施例3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包括至少二組集成電路芯片和至少一個存儲單元,其中,至少一組集成電路芯片為控制芯片,各存儲單元分別與一組控制芯片相連接,各控制芯片分別與外部的接收卡相連接;其中,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分別包括至少一個芯片單元;按照預設位置排布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及各存儲單元;所述的控制芯片是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該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通過一根信號控制線路輸入控制信號,由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直接驅動控制所述外部的接收卡;若干各存儲單元通過電源正負極線路和一根信號控制線路相互連接。其包括至少二組集成電路芯片;其中,第一組芯片為驅動器芯片103和驅動器芯片104 ;第二組芯片為控制芯片107,在控制芯片107內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存儲單元105,控制芯片107通過輸入接口 101與外部的接收卡相連接;其中,將驅動器芯片103及驅動器芯片104上下排布且成一直線,控制芯片 107位于驅動器芯片103及驅動器芯片104的右側;在排布各芯片組中的各芯片時,將其間隔設為至少2個管腳的標準焊盤間距;或者,將各芯片組之間的間隔設為至少2個管腳的標準焊盤間距。將任一組集成電路芯片一一對應設置在所述電路板的焊盤上,各焊盤獨立使用電路板連線,或獨立使用電路板上的線路、焊點或元件。其中,控制芯片107至少包括逐點調整模塊、逐列翻轉模塊、故障報告模塊、級聯報錯模塊、黑屏保護模塊其中之一,分別與外部連接的接收卡相連接,用于分別實現逐點調整、逐列翻轉、故障報告、級聯報錯或黑屏保護的功能。其中,存儲單元105設置以下模塊其中之一調整數據存儲模塊、級聯數據存儲模塊、模板參數存儲模塊,分別用于存儲調整數據、級聯數據、模板參數。驅動器芯片103 及驅動器芯片104及控制芯片107至少采用以下封裝形式其中之一 DIP雙列直插式封裝、 SOP小外型封裝、PLCC塑封有引線芯片載體、LCCC無引線陶瓷封裝載體、QFP方形扁平封裝、 BGA球柵陣列封裝及PGA針柵陣列封裝。采用上述方案,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驅動器或控制芯片進行焊接,本技術單元板上的存儲單元,可以實現調整數據的存儲,從而實現由該單元板組成的顯示屏無順序擺放,節約成本,節省組裝屏的時間;存儲單元將單元板參數存儲,可實現對單元板參數的讀取,實現單元板的帶有驅動控制芯片化;存儲單元將級聯數據存儲,可實現對單元板級聯數據的報錯。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其包括至少二組芯片,分別為第一組驅動器芯片103和驅動器芯片104 ;第二組為控制芯片107,設置至少一個存儲單元105設置在控制芯片107的內部,驅動器芯片103和驅動器芯片104上下且成一直線排布,控制芯片位于其右側;其中,在排布各芯片組中的各芯片時,將其間隔設為至少2個管腳的標準焊盤間距;或者,將各芯片組之間的間隔設為至少2個管腳的標準焊盤間距。需要說明的是,本例中雖然僅采用了一個控制芯片107,但在實際應用中,第二組芯片可以包括多個;同樣的,本技術還可以包括第三組芯片,以實現各種不同的功能, 本技術對此沒有任何額外限制。將各組芯片一一對應設置在所述電路板的焊盤上,各焊盤共用至少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包括對于至少有分別屬于不同組集成電路芯片的兩個芯片,將各芯片分別有至少一管腳與其它芯片的管腳設為一組對應管腳,每組對應管腳共用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連接每組對應管腳;其中,各組對應管腳共用一定義相同的電路板連線,包括采用物理方式連接,或者,共用所述電路板上的線路、焊點或元件。將控制芯片107通過輸入接口! 01連接到外部的接收卡。其中,將存儲單元105設置在控制芯片107的內部,如該組控制芯片有多個,則可以多個控制芯片內設置至少一個存儲單元,也可以多個控制芯片與帶有存儲單元的控制芯片相連接。其中,至少將以下模塊其中之一設置在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帶有驅動控制芯片電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組集成電路芯片和至少一個存儲單元,其中,至少一組集成電路芯片為控制芯片,各存儲單元分別與一組控制芯片相連接,各控制芯片分別與外部的接收卡相連接;其中,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分別包括至少一個芯片單元;按照預設位置排布各組集成電路芯片及各存儲單元;所述的控制芯片是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該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通過一根信號控制線路輸入控制信號,由單線傳輸驅動控制芯片直接驅動控制所述外部的接收卡;若干各存儲單元通過電源正負極線路和一根信號控制線路相互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小剛,
申請(專利權)人:方小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