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通用發動機,其提高用于發電用途的通用發動機的發電能力,同時實現輕量化·小型化。可以在旋轉軸(9)的一側的突出部位上安裝作為選裝部件而提供的外部裝置,在旋轉軸(9)的另一側的突出部位上,一體地安裝由發電用轉子(31、33)(內外轉子)和定子(32)構成的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將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一體化的通用發動機。
技術介紹
作為通用發動機的典型的利用方式之一,存在下述方式,S卩,將作為外部裝置的發電體外置于發動機上,使用發動機的驅動力進行發電。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將徑向間隙型的電動發電機(發電體)外置的通用發動機。專利文獻1 特開2001-29565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當前,在將發電體外置于通用發動機上的情況下,必須將作為外部裝置的發電體安裝在從通用發動機的側方突出的發動機旋轉軸上。但是,與通用發動機分體化的發電體, 其自身的尺寸以及重量非常大。因此,在單純地將發電體外置的情況下,存在整體的尺寸及重量變大,用戶難以使用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高用于發電用途的通用發動機的發電能力,同時實現輕量化·小型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第1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使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與發動機主體一體化的通用發動機。通過發動機主體的驅動力進行旋轉的旋轉軸具有第1突出部位,其從發動機主體的一個側部突出;以及第2突出部位,其從發動機主體的另一個側部突出。在第 1突出部位上可以安裝作為選裝部件而提供的外部裝置。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一體地安裝在第2突出部位上。該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具有第1以及第2發電用轉子,其與旋轉軸一體地旋轉;以及定子,其安裝在發動機主體上。第2發電用轉子與第1發電用轉子相比配置在外側。定子配置在旋轉軸上第1以及第2發電用轉子之間,分別與第1以及第2發電用轉子分離。在這里,優選在第1發電用轉子以及第2發電用轉子各自的與定子相對的相對面上,沿圓周方向排列地安裝多個磁體,在定子上接線并安裝多個線圈。在這里,在第1專利技術中,還可以具有多個第1散熱片,其設置在第2發電用轉子上, 沿圓周方向排列。在此情況下,優選還具有第1通氣孔,其設置在第2發電用轉子的第1散熱片的內側,沿旋轉軸的軸向貫穿第2發電用轉子。另外,還可以具有散熱片部件,其與旋轉軸一體地旋轉,插入至定子的中空部位內,沿圓周方向排列有多個第2散熱片,也可以使該散熱片部件與第1發電用轉子一體形成。另外,還可以具有第2通氣孔,其設置在第1發電用轉子上,沿旋轉軸的軸向貫穿第1發電用轉子。另外,在第1專利技術中,優選第1發電用轉子以及第2發電用轉子具有作為飛輪的功能,即,通過自身的慣性力,使旋轉軸的旋轉力穩定化。另外,也可以將用于檢測旋轉軸的旋轉角度的點火用磁體,安裝在第1發電用轉子或者第2發電用轉子上。另外,也可以在定子的外徑比第1發電用轉子的外徑大的前提下,進一步設置安裝部件,其大致直線狀地延伸。 在此情況下,優選安裝部件的一端安裝在發動機主體上,安裝部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定子的與第1發電用轉子相比直徑較大的部位上。另外,也可以進一步設置反沖起動部,其與第2 發電用轉子相比配置在外側,在使發動機主體起動時,強制地使旋轉軸旋轉。 第2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使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與發動機主體一體化的通用發動機。 通過發動機主體的驅動力進行旋轉的旋轉軸具有第1突出部位,其從發動機主體的一個側部突出;以及第2突出部位,其從發動機主體的另一個側部突出??梢詫⒆鳛檫x裝部件而提供的外部裝置安裝在第1突出部位上。將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一體地安裝在第2突出部位上。該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具有第1以及第2飛輪,其與旋轉軸一體地旋轉;以及定子,其安裝在發動機主體上。第2飛輪與第1飛輪相比配置在外側。第1以及第2飛輪通過自身的慣性力,使旋轉軸的旋轉力穩定化。定子配置在旋轉軸上第1以及第2飛輪之間,分別與第1以及第2飛輪分離。在定子上接線并安裝多個線圈。另外,在第1以及第2 飛輪各自的與定子相對的相對面上,沿圓周方向排列地安裝多個磁體。 在這里,在第2專利技術中,還可以具有多個第1散熱片,其設置在第2飛輪上,沿圓周方向排列。在此情況下,優選還具有第1通氣孔,其設置在第2飛輪的第1散熱片的內側, 沿旋轉軸的軸向貫穿第2飛輪。另外,還可以具有散熱片部件,其與旋轉軸一體地旋轉,插入至定子的中空部位內,沿圓周方向排列有多個第2散熱片,也可以使該散熱片部件與第1 飛輪一體形成。另外,還可以具有第2通氣孔,其設置在第1飛輪上,沿旋轉軸的軸向貫穿第1飛輪。另外,在第2專利技術中,優選將用于檢測旋轉軸的旋轉角度的點火用磁體,安裝在第 1飛輪或者第2飛輪上。另外,也可以在定子的外徑比第1飛輪的外徑大的前提下,進一步設置安裝部件,其大致直線狀地延伸。在此情況下,優選安裝部件的一端安裝在發動機主體上,安裝部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定子的與第1飛輪相比直徑較大的部位上。另外,也可以進一步設置反沖起動部,其與第2飛輪相比配置在外側,在使發動機主體起動時,強制地使旋轉軸旋轉。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第1專利技術,作為發電體的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與發動機主體一體化。因此, 即使不將其作為外部裝置而另外安裝,也可以將通用發動機用于發電用途。另外,作為與發動機主體一體化的發電體,使用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將定子作為各個第1以及第2發電用轉子在發電時所必要的相對部件而共用。因此,可以抑制旋轉軸的軸向長度的增加,同時提高發電能力。其結果,可以提高用于發電用途的通用發動機的發電能力,同時實現小型化·輕量化。根據第2專利技術,作為發電體的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與發動機主體一體化。因此, 即使不將其作為外部裝置而另外安裝,也可以將通用發動機用于發電用途。另外,作為與發動機主體一體化的發電體,使用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因此,不對現有通用發動機所具有的飛輪的尺寸等規格進行較大地變更,而僅通過追加發電用磁體等,就可以對飛輪上附加作為發電用轉子的功能。另外,將定子作為各個第1以及第2飛輪在發電時所必要的相對部件而共用。因此,可以抑制旋轉軸的軸向長度的增加,同時提高發電能力。其結果,對于以現有通用發動機為基礎的發電用發動機,不需要對現有設計及規格進行較大地變更,可以以低成本實現,且可以提高發電能力,同時實現小型化·輕量化。附圖說明圖1是從旋轉軸的一端側觀察的通用發動機的展開立體圖。圖2是從旋轉軸的另一端側觀察的通用發動機的展開立體圖。圖3是通用發動機的展開側面圖。圖4是由殼體內的氣流進行冷卻的冷卻機構的說明圖。圖5是使用了通用發動機的充電/放電系統的說明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及圖2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通用發動機1的展開立體圖,圖1是從旋轉軸 9的一端側觀察的圖,圖2是從旋轉軸9的另一端側觀察的圖。另外,圖3是通用發動機1 的展開側面圖,該圖中所示的標號C表示旋轉軸9的軸向(軸線方向)。該通用發動機1具有使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3與發動機主體2 —體化的形式,用于發電用途。通用發動機 1主要由發動機主體2、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3、反沖起動部(recoil)4、殼體5、以及燃料箱6構成。此外,在圖1中,為了清楚地示出發動機主體2的外觀形狀,省略搭載在其上部的燃料箱6。發動機主體2具有與通常的通用發動機相同的結構。在該發動機主體2的上部, 安裝用于儲存燃料的燃料箱6。旋轉軸9利用發動機主體2的驅動力而旋轉。旋轉軸9分別從發動機主體2的左右側部突出,具有圖3所示的突出部位9a、9b。在從發動機主體2的一個側部突出的突出部位9a上,可以安裝任意的外部裝置(未圖示),該外部裝置與通用發動機1分體化,作為選裝部件而提供。另一方面,在從該突出部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通用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具有:發動機主體;旋轉軸,其利用所述發動機主體的驅動力進行旋轉,具有從所述發動機主體的一個側部突出的第1突出部位;以及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其一體地安裝在所述第1突出部位上,所述軸向間隙型電動發電機具有:第1發電用轉子,其與所述旋轉軸一體地旋轉;第2發電用轉子,其與所述旋轉軸一體地旋轉,與所述第1發電用轉子相比配置在外側;定子,其安裝在所述發動機主體上,在所述旋轉軸上配置于所述第1發電用轉子以及所述第2發電用轉子之間,分別與所述第1發電用轉子以及所述第2發電用轉子分離,所述定子圍繞其中心形成中空部位;多個第1散熱片,這些散熱片設置在所述第2發電用轉子上,沿圓周方向排列;第1通氣孔,其設置在所述第2發電用轉子的所述第1散熱片的內側,沿所述旋轉軸的軸向貫穿所述第2發電用轉子;以及散熱片部件,其與所述旋轉軸一體地旋轉,插入所述定子的中空部位內,沿圓周方向排列有多個第2散熱片。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吉田賢一,鈴木敏行,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