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方法及纏繞裝置,該纏繞方法不會導致帶狀部件的厚度和線排列密度的不均勻且高效地形成接合量一定的帶狀部件的卷繞體。該纏繞方法使被定長切斷的帶狀部件(P)在成形鼓(2)的外周面上卷繞一周而形成圓筒狀的卷繞體,該成形鼓(2)的鼓直徑(D)改變自如。采用粘貼傳送器(3)以與成形鼓(2)的圓周速度(Vd)相等的傳送速度(Vc)輸送帶狀部件(P)且從成形鼓(2)的下方側將該帶狀部件供給并粘貼到成形鼓上。在帶狀部件(P)的供給之前,在粘貼傳送器(3)上測定帶狀部件(P)的長度(Lp)且基于所測定的長度(Lp)改變所述成形鼓(2)的鼓直徑(D)從而調節(jié)所述接合量(J)。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方法及纏繞裝置,該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方法使在長度方向上被定長切斷的輪胎用帶狀部件在成形鼓的外周面上卷繞一周而形成圓筒狀的卷繞體。
技術介紹
在形成生輪胎時,以往在成形鼓上纏繞例如胎體簾布、帶束層、內襯層橡膠等帶狀部件時,預先以與成形鼓的周長對應的長度將帶狀部件定長切斷,通過使用粘貼傳送器向成形鼓供給被定長切斷的帶狀部件,從而形成接合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彼此的帶狀部件的卷繞體(參考例如專利文獻1、2)。然而,帶狀部件將未硫化橡膠作為主體形成,因此在長度方向上伸縮自如,所以, 例如所謂的定長切斷其精度不夠高,容易使帶狀部件長度存在偏差。為此,會產生以下的問題例如帶狀部件相對于成形鼓過短,使端部之間的接合量(端部之間重疊的寬度)不充分而使接合強度受損,又,帶狀部件過長,使接合量過大而對外觀品質帶來較壞影響。因此在以往,對于未適當接合的情況,帶狀部件的后端部側一旦剝落,可以通過操作者的手對該剝落部分進行拉長或壓縮且進行重新貼付的操作。然而在所述重新貼附操作中,由于在重新貼付部分上集中進行接合量的修正,該重新貼付部分的厚度和線排列密度與其他部分不同,因此存在均勻性低的問題。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第7-16455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第2003_6四16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方法及纏繞裝置,該纏繞方法在粘貼傳送器上實際測定被定長切斷的帶狀部件的長度,并基于該實測值來改變成形鼓的鼓直徑而調節(jié)接合量,由此不會導致帶狀部件的厚度和線排列密度的不均勻化,且可以高效率地形成接合量一定的帶狀部件的卷繞體,能夠提高輪胎品質。解決課題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申請的技術方案1的專利技術為一種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方法,將在長度方向上被切斷成一定長度的輪胎用帶狀部件在成形鼓的外周面上卷繞一周且將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彼此接合,從而形成所述帶狀部件的圓筒狀卷繞體,該纏繞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成形鼓具有沿圓周方向排列的多個區(qū)段部,且通過使各區(qū)段部向半徑方向內外移動而能使鼓直徑改變自如,且該纏繞方法具有帶狀部件的輸送供給工序,該帶狀部件的輸送供給工序使用粘貼傳送器以與所述成形鼓的圓周速度Vd相等的輸送速度Vc在長度方向上輸送所述帶狀部件,且從所述成形鼓的下方側將所述帶狀部件輸送并粘貼到所述成形鼓上;測定工序,在向所述成形鼓供給帶狀部件之前,在所述粘貼傳送器上測定所述帶狀部件的長度Lp;接合控制工序,在向所述成形鼓供給帶狀部件之前,基于所述測定工序測定的所述長度Lp,改變所述成形鼓的鼓直徑,從而調節(jié)接合量。又,在技術方案2的專利技術中,所述測定工序采用前后傳感器,該前后傳感器相隔間隔LO地配置在輸送方向前后,通過前傳感器檢測輸送中的帶狀部件的前端,且通過后傳感器檢測帶狀部件的后端,且由該前傳感器的所述檢測和后傳感器的所述檢測之間的時間差 Δ t、所述輸送速度Vc以及所述間隔LO來測定輸送中的帶狀部件的長度Lp。又,技術方案3的專利技術為一種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裝置,將在長度方向上被切斷成一定長度的輪胎用帶狀部件在成形鼓的外周面上卷繞一周且將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彼此接合,從而形成所述帶狀部件的圓筒狀卷繞體,該纏繞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成形鼓, 該成形鼓具有多個沿著圓周方向排列的區(qū)段部,且通過使各區(qū)段部向半徑方向內外移動而能使鼓直徑改變自如,且該成形鼓被驅動成圍繞鼓軸心旋轉;粘貼傳送器,該粘貼傳送器以與所述成形鼓的圓周速度Vd相等的輸送速度Vc在長度方向上輸送所述帶狀部件,且從所述成形鼓的下方側將該帶狀部件供給并粘貼到所述成形鼓上;測定單元,在向所述成形鼓供給帶狀部件之前,該測定單元在所述粘貼傳送器上測定所述帶狀部件的長度Lp ;接合控制單元,在向所述成形鼓供給帶狀部件之前,該接合控制單元基于所述測定單元測定的所述長度Lp,改變所述成形鼓的鼓直徑,從而控制接合量。又,在技術方案4的專利技術中,所述測定單元具有前傳感器和后傳感器,該前傳感器和后傳感器相隔間隔LO地配置在輸送方向前后,所述前傳感器檢測輸送中的帶狀部件的前端,所述后傳感器檢測帶狀部件的后端。又,在技術方案5的專利技術中,所述粘貼傳送器在輸送方向的后端側具有樞軸支點, 所述粘貼傳送器的前端側被樞軸支撐成能夠以該樞軸支點為中心在上下自由傾斜移動,且通過所述向上方的傾斜移動,將所輸送的帶狀部件按壓并粘貼到成形鼓上。專利技術效果如上所述,本專利技術采用粘貼傳送器,從成形鼓的下方側將被切斷成一定長度的帶狀部件供給并粘貼到該成形鼓上。在此情況下,直到帶狀部件接觸并粘貼到成形鼓的期間, 可以通過所述粘貼傳送器牢固地支撐著帶狀部件的下表面。因此可以防止帶狀部件在從粘貼傳送器移到成型鼓上時的變形和尺寸變化。且,由于粘貼傳送器的傳送速度Vc和成形鼓的圓周速度Vd相同,因此可以以輸送狀態(tài)時的尺寸、即不會使厚度和線排列密度等不均勻地纏繞在成形鼓上。又,當輸送速度Vc和圓周速度Vd之間存在速度差時,對應于速度差而在帶狀部件上發(fā)生伸長(或者縮短)的情況,此時所述伸長(或者縮短)不會相同,容易出現(xiàn)不均,從而有損害均勻性的傾向。又,在本專利技術中,在粘貼傳送器上實際測定帶狀部件的長度,基于該實測值改變成形鼓的鼓直徑。即,配合帶狀部件的實際長度來改變成形鼓的周長。因此,可以保持所述厚度和線排列密度等的均勻性并適當?shù)卣{整接合量,可以精度良好且效率良好地形成接合量一定的帶狀部件的卷繞體。附圖說明圖1是概念地表示本專利技術的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該纏繞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成形鼓的一個例子的沿著鼓軸心的剖面圖。圖4是表示成形鼓的鼓直徑改變的與鼓軸心成直角方向的剖面圖。圖5㈧ (C)是表示纏繞方法的概念圖。圖6是表示接合量的剖面圖。圖7是表示在切斷單元上游側進行中心定位的有利之處的作用圖。1纏繞裝置2成形鼓3粘貼傳送器4測定單元5接合控制單元15區(qū)段部3IF、3IR前后傳感器D鼓直徑PA帶狀部件Pf 前端Pr 后端Q樞軸支點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形態(tài)進行詳細說明。在圖1、2中,本實施形態(tài)的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裝置1(以下稱為纏繞裝置1) 具有可使鼓直徑D變化的成形鼓2 ;粘貼傳送器3,該粘貼傳送器3將在長度方向上被切斷成一定長度的輪胎用帶狀部件P供給并粘貼到成形鼓2上;測定單元4,該測定單元4在該粘貼傳送器3上測定所述帶狀部件P的長度Lp ;接合控制單元5,該接合控制單元5基于所測定的帶狀部件P的所述長度Lp來改變成形鼓2的鼓直徑D從而控制接合量J (圖6所示)°在本例中,在所述纏繞裝置1的上游側配置有用于提供被切斷成一定長度前的長條的帶狀部件PO的釋放裝置6和將來自該釋放裝置6的帶狀部件PO切斷成一定長度的切斷單元7,該釋放裝置6和切斷單元7與所述纏繞裝置1 一起構成了生輪胎形成生產線的一部分。 所述釋放裝置6具有將所述長條的帶狀部件PO纏繞成卷狀的卷筒體8和通過懸掛部F將從該卷筒體8拉出的長條的帶狀部件PO輸送到所述粘貼傳送器3側的送出傳送器9。所述卷筒體8通過卷筒架(未圖示)樞軸支撐帶狀部件PO以使該帶狀部件PO卷放自如,且在該卷筒體8的下游側配置有回收輥10,該回收輥10回收與帶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輪胎用帶狀部件的纏繞方法,將在長度方向上被切斷成一定長度的輪胎用帶狀部件在成形鼓的外周面上卷繞一周且將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彼此接合,從而形成所述帶狀部件的圓筒狀卷繞體,該纏繞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成形鼓具有沿圓周方向排列的多個區(qū)段部,且通過使各區(qū)段部向半徑方向內外移動而能使鼓直徑改變自如,且該纏繞方法具有:帶狀部件的輸送供給工序,該帶狀部件的輸送供給工序使用粘貼傳送器以與所述成形鼓的圓周速度Vd相等的輸送速度Vc在長度方向上輸送所述帶狀部件,且從所述成形鼓的下方側將所述帶狀部件輸送并粘貼到所述成形鼓上;測定工序,在向所述成形鼓供給帶狀部件之前,在所述粘貼傳送器上測定所述帶狀部件的長度Lp;接合控制工序,在向所述成形鼓供給帶狀部件之前,基于所述測定工序測定的所述長度Lp,改變所述成形鼓的鼓直徑,從而調節(jié)接合量。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鬼松博幸,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橡膠工業(yè)株式會社,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