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履帶車輛,尤其涉及一種適合于灘涂等場合的潮間帶專用履帶運輸車輛。
技術介紹
隨著風電設備的迅速發展,在沼澤、沙灘等地帶安裝風電設備或運送貨物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因路況特殊,尤其是路面松軟,許用的接地比壓小,有時有水,但又深淺不一,通常不超過2米,因此既不能采用普通船舶運輸,也不能采用普通履帶運輸車運輸,因此給開發和建設風電場造成了困難。經檢索發現一例相關專利,其專利號為200920067416.X,名稱為灘涂運輸車的技術專利。其中述及的履帶運輸車,至少包括四個履帶行走裝置,導致整機的結構偏大,同步性不易控制,成本高啟;兩個以上的助浮氣囊,旨在填加浮力,但其效果不好,一是充氣量及在水里所達到的浮力遠遠小于整機與所運載貨物的重量之和,二是氣囊的布置又增加了成本,三是徒增了控制的復雜程度。因此,很難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提出,旨在設計一種能抵御海水侵襲并滿足沙灘接地比壓要求的潮間帶專用履帶運輸車,為這些特殊路況實現風電設備安裝及運輸貨物提供了新途徑。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潮間帶專用履帶運輸車,包括車體、雙履帶裝置、司機室和動力系統,其中車體為承重機構,由主梁、輔梁、鋪板和拉筋組成,所述各部件之間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其中雙履帶裝置則為雙履帶走行機構,其特征在于:車體底面與門型無鉸連接梁裝置及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分別通過銷軸連接,所述門型無鉸連接梁裝置的兩個支柱梁與箱型橫梁Ⅰ通過焊接剛性連接;所述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則與箱型橫梁Ⅱ活動鉸接;所述箱型橫梁Ⅰ及箱型橫梁Ⅱ均為密閉箱體,并分別通過銷軸Ⅰ及銷軸Ⅱ與其兩側的履帶機構連接,形成一個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潮間帶專用履帶運輸車,包括車體(1)、雙履帶裝置(4)、司機室(5)和動力系統(6),其中車體(1)為承重機構,由主梁、輔梁、鋪板和拉筋組成,所述各部件之間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其中雙履帶裝置(4)為雙履帶走行機構,其特征在于:車體(1)底面與門型無鉸連接梁裝置(2)及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3)分別通過銷軸連接,所述門型無鉸連接梁裝置(2)的兩個支柱梁與箱型橫梁Ⅰ(2.1)通過焊接剛性連接;所述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3)則與箱型橫梁Ⅱ(3.1)活動鉸接;所述箱型橫梁Ⅰ(2.1)及箱型橫梁Ⅱ(3.1)均為密閉箱體,并分別通過銷軸Ⅰ(2.2)及銷軸Ⅱ(3.2)與其兩側的履帶機構連接,形成一個基于地面的三支點門架;所述車體(1)的中間部位設有動力系統(6);車體(1)靠近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2)的端面上還裝有司機室(5),該司機室(5)通過滑道(5.1)、滑道支架(5.2)、油缸(5.3)和銷軸(5.4)可實現升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潮間帶專用履帶運輸車,包括車體(1)、雙履帶裝置(4)、司機室(5)和動力系統(6),其中車體(1)為承重機構,由主梁、輔梁、鋪板和拉筋組成,所述各部件之間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其中雙履帶裝置(4)為雙履帶走行機構,其特征在于:車體(1)底面與門型無鉸連接梁裝置(2)及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3)分別通過銷軸連接,所述門型無鉸連接梁裝置(2)的兩個支柱梁與箱型橫梁Ⅰ(2.1)通過焊接剛性連接;所述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3)則與箱型橫梁Ⅱ(3.1)活動鉸接;所述箱型橫梁Ⅰ(2.1)及箱型橫梁Ⅱ(3.1)均為密閉箱體,并分別通過銷軸Ⅰ(2.2)及銷軸Ⅱ(3.2)與其兩側的履帶機構連接,形成一個基于地面的三支點門架;所述車體(1)的中間部位設有動力系統(6);車體(1)靠近Y型有鉸連接梁裝置(2)的端面上還裝有司機室(5),該司機室(5)通過滑道(5.1)、滑道支架(5.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文明,王欣,于龍江,滕儒民,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華銳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