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鱘魚皮制革方法以及按照該方法制作得到的鱘魚皮革。所述的鱘魚皮制革方法包括:1)對帶有骨甲板的鱘魚皮原料進行清洗、浸水、脫脂預處理;2)對經過清洗、浸水、脫脂預處理的鱘魚皮依序進行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處理工序,使骨甲板軟化;3)對經過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處理后而使骨甲板軟化的鱘魚皮進行中和復鞣、染色加脂、干燥處理,得到帶有軟化的骨甲板的鱘魚皮革。利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法制作得到的鱘魚皮革,柔軟、透氣,具有優良的抗撕裂、耐皺折性能,鱘魚皮特有的骨甲板牢固地附著于皮革表面不脫落,且骨甲板可彎折度45~90度角不折斷,各骨甲板之間層次明晰,花紋自然,美觀時尚。
Sturgeon skin tanning method and sturgeon leather produced by the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leather dressing of sturgeon skin and sturgeon leather produced by the method. Including the sturgeon leather method: 1) on the skin of sturgeon raw materials were pretreated with bone deck cleaning, soaking and degreasing; 2) the pretreated cleaning, soaking and degreasing of sturgeon Piyi order bone softening, acid leaching deck preliminary softening and tanning process, the bone softening deck; 3) on deck after bone softening, softening and preliminary pickling tanning treatment and bone softening skin of sturgeon and deck retanning, dyeing and fatliquoring, drying, obtained bone softening of sturgeon leather with deck. Made from sturgeon leather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soft, breathable, excellent tear resistance, wrinkle resistance, bone deck sturgeon skin unique firmly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leather do not fall off, and the bone deck bending degree 45 ~ 90 degree angle between the bone will not break, deck clear, natural pattern beautiful and stylish.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鱘魚皮制革方法以及按照該方法制作得到的鱘魚皮革,具體是關于一種對鱘魚皮進行骨甲板初步軟化、鞣制等工藝而制作得到鱘魚皮革的方法,以及按照該方法制作得到的帶有軟化的骨甲板的鱘魚皮革。
技術介紹
鱘魚(鱘,拉丁文學名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英文名Commonsturgeon) 是現存的古老生物種群,鱘魚體形奇特,頭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體背五行大骨甲板(骨板),體形大(0.5 7米不等),壽命長。野生鱘魚在我國黑龍江、長江、長江至珠江各河流及沿海均有分布。鱘魚的養殖馴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展開并已具有一定規模,以長江流域而言,鱘魚養殖場就有幾百家,以第三代鱘魚為養殖主體。鱘魚經濟價值很高,通常是加工成鱘魚肉、魚籽醬等類食品大量出口創匯,在加工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鱘魚皮由于鱘魚皮表面有大量的骨甲板無法食用且帶有濃重的魚腥味而通常是被拋棄,如果能將這些鱘魚皮加以利用,變費為寶,將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鱘魚皮抗撕裂性、耐靡性、柔韌性可與鱷魚皮媲美,且皮面上帶有獨特的五行骨甲板,在每行骨甲板與骨甲板之間布羅著密密麻麻如星星一樣大小不一的小骨甲板,與五行骨甲板互相呼應,形成了鱘魚皮特有的美麗花紋,是人工制作的花紋所無法比擬的,鱘魚皮是制作高檔皮革制品的好原料,如果能將鱘魚皮加工成皮革,用以制作皮包、腰帶、皮靴、皮鞋、箱包、票夾等皮革制品或其他裝飾品,不僅具有使用價值,還具有藝術價值,可更好地利用資源,創造經濟價值。CN 1710111A公開了一種防水魚皮革的制作方法,其中記載了可對鱘魚皮進行清洗、浸水、脫脂、浸灰、復灰、浸酸軟化、鞣制、中和復鞣、染色、加脂、干燥等處理而制成革。然而,鱘魚皮皮面上帶有的骨甲板較硬,利用CN 1710111A公開的方法不能使鱘魚皮的骨甲板軟化,CN 1710111A公開的方法主要是應用于對剔除骨甲板后的鱘魚皮進行處理而制革, 制成的皮革不具有鱘魚皮特有的骨甲板美麗花紋,對鱘魚的骨甲板而言也不能物盡其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鱘魚皮制革方法,通過對鱘魚皮進行適當的處理,使其上帶有的骨甲板軟化,以制作出帶有軟化的骨甲板的鱘魚皮革,從而更好地利用鱘魚皮資源,同時也增加了皮革行業品種,填補帶有骨甲板的鱘魚皮制革的空白。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軟化的骨甲板的鱘魚皮革,其柔軟、透氣,骨甲板柔軟適度,骨甲板與骨甲板之間層次明晰,具有美麗的花紋。首先,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鱘魚皮制革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對鱘魚食品加工淘汰下來的帶有骨甲板的鱘魚生皮依序進行清洗、浸水、脫脂、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鞣制、 中和復鞣、加脂(或染色加脂)、干燥等處理工序,制作得到鱘魚皮革。在本專利技術的鱘魚皮制革方法中,專利技術人經過大量實驗研究,提出了使鱘魚骨甲板軟化的三個重要工序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從而可以有效對鱘魚皮面上骨甲板進行軟化,并使鞣制鱘魚皮革骨甲板不脫落,且能提高鱘魚皮革的耐皺折性能。 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案,本專利技術的鱘魚皮制革方法包括1)對帶有骨甲板的鱘魚皮原料進行清洗、浸水、脫脂等預處理;所述的清洗、浸水、脫脂等預處理工序可以按照所屬領域中對魚皮進行清洗、浸水、脫脂等預處理的常規操作進行;2)對經過清洗、浸水、脫脂預處理的鱘魚皮依序進行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處理工序,使骨甲板軟化,其中所述骨甲板初步軟化的具體操作包括將鱘魚皮浸入含有鱘魚皮重量8% 12% 的氯化鈉的鹽水處理液中浸泡30分鐘以上,優選60分鐘 100分鐘,使鱘魚皮將溶液中鹽分充分吸收;然后在該浸有鱘魚皮的鹽水處理液中加入鱘魚皮重量1.0% 1.6%的甲酸,使鱘魚皮繼續浸泡30分鐘以上,優選30分鐘 80分鐘,可使鱘魚皮皮面發澀,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中,甲酸可分三次加入,優選每次間隔20士5分鐘;再加入鱘魚皮重量0.3% 0. 7%的蛋白酶,攪拌水解15 25分鐘,檢測處理液pH值1. 5士0. 1 ;該骨甲板初步軟化的工序中,控制處理液中水含量最好不超過鱘魚皮重量的2. 5倍(該過程中,鹽水處理液中的水量可多或少,加甲酸時可事先用適量水稀釋,鹽水處理液中的水量及加甲酸時引入的水量之和最好不超過鱘魚皮重量的2. 5倍即可,以控制蛋白酶水解時的濃度);水解后使鱘魚皮浸在處理液中靜置,每靜置110 130分鐘翻動鱘魚皮4 6分鐘,總時間48小時以上, 終止時處理液pH值3. 4 4. 0,排液;經過該處理,骨甲板得到軟化,能折但不斷;所述浸酸軟化工序的具體操作包括將經過骨甲板初步軟化處理后的鱘魚皮用鱘魚皮重量6% 10%的氯化鈉滾鹽8 15分鐘;然后加入鱘魚皮重量0.4% 1.5%優選 0. 4% 0. 5%的甲酸,攪拌8 15分鐘;再加入硫酸溶液,使處理液pH值0. 5 3. 5,優選 pH值1 2 (該過程中加入甲酸和硫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鹽溶液使鱘魚皮出水,整體酸量控制在使處理液pH值0. 5 3. 5,優選pH值1 2),攪拌30分鐘以上,優選35 65分鐘;將浸有鱘魚皮的處理液溫度控制在25°C 28°C,加入鱘魚皮重量0. 3% 0. 6%的酸性蛋白酶,攪拌30分鐘以上,檢測處理液pH值3. 2士0. 1 ;該浸酸軟化工序中,控制處理液中水含量最好不超過鱘魚皮重量的1. 5倍(該過程中,滾鹽后可適當加水浸沒鱘魚皮,加甲酸和硫酸時可分別事先用適量水稀釋,優選控制蛋白酶水解時處理液中的水量不超過鱘魚皮重量的1. 5倍即可);酶解后使鱘魚皮浸在處理液中靜置,每靜置110 130分鐘翻動鱘魚皮4 6分鐘,總時間16小時以上,終止時處理液pH值3. 5 4. 0 ;所述鞣制工序的具體操作包括將經過浸酸軟化處理的鱘魚皮原液翻動18分鐘以上,例如18 32分鐘;加入鱘魚皮重量5. 8 % 8. 5 %的鉻鞣劑以及1. 8 % 2. 2 %的鋁鞣劑,攪動30分鐘以上,例如55 65分鐘;再加入鱘魚皮重量0. 45% 1. 0%的提堿劑, 檢測處理液PH值3. 8 4. 1,翻動30分鐘以上;再加入鱘魚皮重量80% 120%的95°C以上的熱水,攪動18分鐘以上;之后使鱘魚皮浸在該處理液中靜置,每靜置110 130分鐘翻動鱘魚皮4 6分鐘,過夜,次日翻動18分鐘以上,檢測處理液pH值3. 8 4. 2,排液,控水 48小時以上;3)對經過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處理后而使骨甲板軟化的鱘魚皮進行中和復鞣、加脂、干燥等后處理工序,得到帶有軟化的骨甲板的鱘魚皮革;上述對經過鞣制處理后的鱘魚皮進行中和復鞣、加脂、干燥等后續工序的具體操作可以按照所屬領域中對鞣制后的魚皮進行中和復鞣、加脂、干燥等后處理工序的常規技術進行。 利用本專利技術的鱘魚皮制革方法,處理后的鱘魚骨甲板軟化適度,骨甲板彎折度基本上都在45度角以上,且將鱘魚皮特有的五行大骨甲板、以及五行大骨甲板與骨甲板之間散布整個皮面的小骨甲板牢固地附著于皮革表面,鞣制鱘魚皮革骨甲板不脫落,并能提高鱘魚皮革的耐皺折性能。本專利技術中,除特別說明外,所述百分含量和比例均為重量含量和比例,每一工序中各處理液及處理劑的用量均可以是以該工序或前述工序中鱘魚皮的重量為基準進行投料。 除特別說明外,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處理液溫度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鱘魚皮制革方法,該方法包括:1)對帶有骨甲板的鱘魚皮原料進行清洗、浸水、脫脂預處理;2)對經過清洗、浸水、脫脂預處理的鱘魚皮依序進行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處理工序,使骨甲板軟化,其中:所述骨甲板初步軟化的具體操作包括:將鱘魚皮浸入含有鱘魚皮重量8%~12%的氯化鈉的鹽水處理液中浸泡30分鐘以上;然后在該浸有鱘魚皮的鹽水處理液中加入鱘魚皮重量1.0%~1.6%的甲酸,使鱘魚皮繼續浸泡30分鐘以上;再加入鱘魚皮重量0.3%~0.7%的蛋白酶,攪拌水解15~25分鐘,檢測處理液pH值1.5±0.1;該骨甲板初步軟化的工序中,控制處理液中水含量不超過鱘魚皮重量的2.5倍;水解后使鱘魚皮浸在處理液中靜置,每靜置110~130分鐘翻動鱘魚皮4~6分鐘,總時間48小時以上,終止時處理液pH值3.4~4.0,排液;所述浸酸軟化工序的具體操作包括:將經過骨甲板初步軟化處理后的鱘魚皮用鱘魚皮重量6%~10%的氯化鈉滾鹽8~15分鐘;然后加入鱘魚皮重量0.4%~1.0%的甲酸,攪拌8~15分鐘;再加入硫酸溶液,使處理液pH值0.5~3.5,攪拌30分鐘以上;將浸有鱘魚皮的處理液溫度控制在25℃~28℃,加入鱘魚皮重量0.3%~0.6%的酸性蛋白酶,攪拌30分鐘以上,檢測處理液pH值3.2±0.1;該浸酸軟化工序中,控制處理液中水含量不超過鱘魚皮重量的1.5倍;酶解后使鱘魚皮浸在處理液中靜置,每靜置110~130分鐘翻動鱘魚皮4~6分鐘,總時間16小時以上,終止時處理液pH值3.5~4.0;所述鞣制工序的具體操作包括:將經過浸酸軟化處理的鱘魚皮原液翻動18分鐘以上;加入鱘魚皮重量5.8%~8.5%的鉻鞣劑以及1.8%~2.2%的鋁鞣劑,攪動30分鐘以上;再加入鱘魚皮重量0.45%~1.0%的提堿劑,檢測處理液pH值3.8~4.1,翻動30分鐘以上;再加入鱘魚皮重量80%~120%的95℃以上的熱水,攪動18分鐘以上;之后使鱘魚皮浸在該處理液中靜置,每靜置110~130分鐘翻動鱘魚皮4~6分鐘,過夜,次日翻動18分鐘以上,檢測處理液pH值3.8~4.2,排液,控水48小時以上;3)對經過骨甲板初步軟化、浸酸軟化以及鞣制處理后而使骨甲板軟化的鱘魚皮進行中和復鞣、加脂、干燥處理,得到帶有軟化的骨甲板的鱘魚皮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宏強,
申請(專利權)人:李宏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