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在制備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藥物中的用途。除了對結腸癌細胞系的毒性不如α-桐酸外,癩葡萄籽油中含共軛亞麻酸的甘油三酰酯對4個人體腫瘤細胞系都具有極強的毒性;而對正常肝細胞雖有毒性,但強度不高。因此,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具有良好的抑制腫瘤細胞的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癩葡萄籽提取物的用途,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在制備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藥物中的用途。
技術介紹
癩葡萄(Momordica charantia L.Var.abbreviata Ser.,MCV)是苦瓜的一個變種,原產于印度東部,經江蘇省優質產品開發服務中心馴化改良,被無錫市富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功地予以大面積栽培、開發。癩葡萄果實整體呈紡錘狀,果面呈不規則尖刺狀,長約4~10cm,寬約3~6cm,果重25g-30g,未成熟果實呈淺綠色,成熟后為金黃色。癩葡萄與我國常見的苦瓜外形略有不同。 癩葡萄籽中含油量約30%,脂肪酸組成較為簡單,主要成分為十八個碳的脂肪酸,其含量達96.28%,其中十八碳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64.51%,在十八碳不飽和脂肪酸中共軛亞麻酸(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記為CLn)為其主要成分,其含量是總脂肪酸的55.13%。 近年來人們對共軛三烯酸(conjugated trienoic acid)抗癌活性的研究比較活躍,研究對象主要是富含共軛亞麻酸的植物油(如栝樓籽油、苦瓜籽油、石榴籽油等)以及純CLn(如α-桐酸、栝樓酸、石榴酸等,它們均為十八碳共軛三烯酸,互為順反異構體),尤其對苦瓜籽油和α-桐酸的抗結腸腫瘤的活性及機理作了較多的研究,但對這些油的甘三酯(triacylglycerols,記為TG)組成及結構與抗腫瘤功效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少。主要原因是TG組成復雜,同分異構現象普遍,難以分離得到單一的TG。TG是植物和動物天然脂質存在的主要形式,它們的分子結構,包括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不同空間位置的分布,對它們的消化和吸收等營養性質,生物合成等生物化學性質,晶體結構、熔點等物理性質都有重大的影響,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同。13C-NMR法和胰脂酶定向水解TG法是研究TG組成與結構的常用手段,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油脂TG中的脂肪酸分布的信息,但仍不能說明具體TG的結構;近年已有用APCI-MS法推斷具體TG結構的報道。我們采用13C-NMR和APCI-MS兩種方法,其結果相互印證,以圖準確判定癩葡萄籽油(The Seed oil ofMomordica charantia L.Var.abbreviata Ser.,MCO)TG的結構。我們采用體外細胞培養方法,考察、比較MCO混合TG、α-桐酸以及從MCO混合TG中分離得到的不同TG對消化系統系列腫瘤細胞增殖的影響,探討脂肪酸、甘三酯對于油脂的抗腫瘤功效是否存在結構或組成決定功效的關系的問題,同時試圖發現該系列活性物質的抑瘤規律,篩選對某一腫瘤細胞株抑制作用最強的物質,并探求其作用濃度范圍,為癩葡萄籽油的深度開發及其在腫瘤防治上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技術實現思路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在制備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藥物中的用途。 [技術方案]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在制備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藥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備的 (i)、癩葡萄籽陰干后去殼,25重量份癩葡萄籽用研缽磨成粉狀,再轉入具塞錐形瓶中,先加50重量份氯仿、100重量份甲醇,振搖2min,然后再加50重量份氯仿、50重量份水,振搖2min后進行過濾,濾渣用10重量份氯仿、20重量份甲醇、20重量份氯仿/水混合物(1∶1,v/v)順序洗滌,合并洗液再轉入分液漏斗靜置分層,分離含氯仿液層,再用裝有無水硫酸鈉的漏斗進行過濾,得到的濾液用旋轉蒸發儀在35℃水浴中在減壓下蒸去溶劑,然后用氮氣吹除殘余溶劑,其油樣充氮氣置于冰箱中保存備用;其中所述的癩葡萄籽是由江蘇無錫市富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 (ii)、25重量份硅膠用80重量份石油醚/無水乙醚(87∶13,v/v)與1重量份乙酸的混合液浸泡一夜,裝柱,再取2.5重量份所述油樣,用50重量份所述混合液溶解,油樣上柱,再用150重量份所述混合液作為洗脫液洗脫60-70min,收集洗脫液,用旋轉蒸發儀在35℃水浴中在減壓下蒸去溶劑,得到所述的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混合物(癩葡萄籽油TG)。 (iii)、液相色譜法分離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混合物 制備所述的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混合物溶液將所述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混合物樣品溶于異丙醇/正己烷(5∶4,v/v)中,達到濃度200mg/mL; 液相色譜法分離條件WaterTM600(Waters公司);色譜柱Lichrospher C18柱(10μm,250mm×10.0mm)(江蘇漢邦科技有限公司);柱溫30℃;進樣量50μL;流動相乙腈∶異丙醇/正己烷(5/4,v/v)=60∶40(v/v);流速3mL/min;檢測波長270nm,所述的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混合物溶液上柱,分離,收集期望組分,得到所述的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 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腫瘤細胞選自肝、胃、食道、結腸或口腔癌。 下面詳細地描述(1)癩葡萄籽油TG組成和結構分析、(2)細胞試驗與數據處理方法。 1、癩葡萄籽油TG的RP-HPLC/APCI-MS分析與制備 (i)色譜條件Waters 2695 Alliance HPLC Pump,SunFire C18 column(25cm×2.1mm,5μm particle size,Waters,USA)。將癩葡萄籽油TG樣品溶于異丙醇/正己烷(5∶4,v/v)中,其濃度1mg/mL,進樣量3μL。柱溫35℃。流動相A乙腈,流動相B異丙醇/正己烷(5∶4,v/v),梯度洗脫在0min100%A,50min內變到50%A+50%B,然后在10min內變為100%B,流速0.3mL/min。 (ii)質譜條件離子源為大氣壓化學電離(atmospheric pressurechemical ionization,APCI),AP+模式,探針溫度400℃,錐孔電壓52v,掃描范圍300-1000amu,氮氣保護。 二極管陣列紫外檢測器掃描范圍200-400nm。 (iii)NMR分析條件 儀器型號BRUKER AVANCE500(Bruker Biospin International AG)。 13C-NMR采樣脈沖寬度45°,掃描次數500-1000,測試溫度300K,弛豫時間4s,在125MHz下觀測,TMS為內標。 (iv)試驗樣品配制 癩葡萄籽油TG、α-桐酸(桐籽采自湖南省吉首市郊,桐油提取方法與癩葡萄籽油提取方法相同,經皂化得到桐油混合脂肪酸,再用一定比例的乙醇-水溶液溶解,低溫下重結晶兩次,得到白色針狀結晶為α-桐酸)、從癩葡萄籽油混合TG中用液相色譜法分離得到的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各峰組分,用N2吹干溶劑,準確稱量,用無水乙醇或四氫呋喃配成20mmol/L的儲備液于-18℃冰箱中保存,2周內使用。 (v)癩葡萄籽油TG組成與結構分析 采用RP-HPLC/APCI-MS進行初步確定 采用RP-HPLC/APCI-MS方法從已純化癩葡萄籽油甘三酯混合物中分離癩葡萄籽油甘三酯,并初步確定其結構。本法所需樣品量少,分析時間短,可以分析癩葡萄籽油甘三酯混合物中的單個癩葡萄籽油甘三酯,其他方法較難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在制備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藥物中的用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在制備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藥物中的用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癩葡萄籽油甘油三酰酯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備的(i)、癩葡萄籽陰干后去殼,25重量份癩葡萄籽用研缽磨成粉狀,再轉入具塞錐形瓶中,先加50重量份氯仿、100重量份甲醇,振搖2min,然后再加50重量份氯仿、50重量份水,振搖2min后進行過濾,濾渣用10重量份氯仿、20重量份甲醇、20重量份氯仿/水混合物(1∶1,v/v)順序洗滌,合并洗液再轉入分液漏斗靜置分層,分離含氯仿液層,再用裝有無水硫酸鈉的漏斗進行過濾,得到的濾液用旋轉蒸發儀在35℃水浴中在減壓下蒸去溶劑,然后用氮氣吹除殘余溶劑,其油樣充氮氣置于冰箱中保存備用;(ii)、25重量份硅膠用80重量份石油醚/無水乙醚(87∶13,v/v)與1重量份乙酸的混合液浸泡一夜,裝柱,再取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堅,傅偉昌,顧小紅,徐春燕,
申請(專利權)人:江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