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回轉臺,主要應用于太陽能跟蹤器的回轉、工廠工裝設備等需要承載并回轉的場合,包括上回轉臺面、下固定座、輪架、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括馬達、減速機、小齒輪,驅動單元安裝在上回轉臺面上,下固定座是一個圓環形零件,中間還設置有孔,靠近孔的兩端面上設置有沿孔均布的孔,孔的分布圓中心與下固定座的回轉中心重合,柱銷穿過所述下固定座上的孔,固定連接在下固定座上,小齒輪與均布的柱銷嚙合。輪架設置有兩軸線相垂直的外圓軸頸,軸頸上設置有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上回轉工作臺通過安裝在其底部的第一滾輪、第二滾輪支承在下固定座上,并圍繞下固定座回轉;驅動單元中還可包括減速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代替原來大直徑回轉支承結構,使得安裝調試簡單,成本極低。(*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新型的回轉臺,主要應用于太陽能跟蹤器的回轉、工廠工裝設 備等需要承載并回轉的場合。
技術介紹
目前大型工作臺的回轉機構,特別是在太陽能跟蹤回轉的應用上,主要采用回轉支 承或大型軸承等來組成回轉機構,它們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 制造成本很高。由于太陽能跟蹤回轉機構需要的承載能力不大,但回轉直徑較大, 如使用回轉支承,則其制造成本很高,太陽能發電跟蹤系統成本的高昂給太陽能的應用 帶來很大障礙;2、 制造周期長。目前回轉機構的主要零件是回轉支承,由于其特殊的制造工藝和材 料,使得制造周期很長,給太陽能應用的快速發展帶來不利;3、 精度質量的提高有難度。在大直徑輕載荷的工況下,要求回轉支承輕而薄,從而 使回轉支承易變形,影響回轉支承的回轉精度的提高;4、 制造困難。對大而輕載的回轉支承,由于結構直徑大而壁薄,給制造中的機械加 工和熱處理變形的控制帶來很大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結構所帶來的不足,提供一種既經濟實用,又制 造、安裝簡便的回轉工作臺。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回轉工作臺,包括上回轉臺面、下固定座、輪架、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括馬 達、減速機、小齒輪,驅動單元安裝在上回轉臺面上,下固定座是一個圓環形零件,中 間還設置有孔,靠近孔的兩端面上設置有沿孔均布的孔,孔的分布圓中心與下固定座的 回轉中心重合,柱銷穿過所述下固定座上的孔,固定連接在下固定座上,小齒輪與均布 的柱銷嚙合。輪架設置有兩軸線相垂直的外圓軸頸,軸頸上設置有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上回轉工作臺通過安裝在其底部的第一滾輪、第二滾輪支承在下固定座上,并圍繞 下固定座回轉。所述驅動單元中還可包括減速機。有益效果本回轉工作臺,由驅動單元輸出動力,傳遞給下固定座,從而帶動上回 轉工作臺轉動,上回轉工作臺通過安裝在其底部的輪架組件支承在下固定座上,并圍繞 下固定座回轉。本技術代替原來大直徑回轉支承結構,使得安裝調試簡單,成本極低,具有以 下優點-1、 制造成本很低。由于采用大量標準件,使得整個裝置的成本極低,使得該裝置 在成本敏感的太陽能光伏行業可以得到廣泛應用;2、 制造周期很短。由于其中零件多為標準件。因此,組織生產十分簡單,無需特 殊的設備及加工工藝,在較短時間即可完成整套裝置的制造;3、 不會因為加工上的困難而帶來整機裝配精度的下降。由于此結構中標準件的精 度可以得到控制,從而可以提高整套機構的最終精度;4、 制造、裝配簡單。該結構中的零件均可通過普通機床加工完成,沒有特殊的工 藝和特殊的調整,給制造和裝配調整帶來很大的方便,便于太陽能光伏行業在野外便捷 地施工。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的俯視圖3為本技術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一種回轉工作臺,包括上回轉臺面3、下固定座4、輪架5、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 括馬達l、小齒輪2.1,所述驅動單元安裝在上回轉臺面3上,下固定座4是一個圓環形 零件,中間還設置有孔6,靠近孔6的兩端面上設置有沿孔6均布的孔7,孔7的分布圓 中心與下固定座4的回轉中心重合,柱銷8穿過所述下固定座4上的孔7,固定連接在下 固定座4上,小齒輪2.1與均布的柱銷8嚙合。輪架5設置有兩軸線相垂直的外圓軸頸,軸頸上設置有第一滾輪5.1、第二滾輪5.2。上回轉工作臺3通過安裝在其底部的第一滾輪5.1、第二滾輪5.2支承在下固定座上,并圍繞下固定座回轉。所述驅動單元中還可包括減速機2。所述上回轉臺3,為一平臺結構,平面上有兩個安裝孔,用于減速機的安裝。 所述減速機2帶有輸出小齒輪2.1、馬達1插入安裝在減速機2上,小齒輪2.1與下固定座4內圈中的柱銷8嚙合。所述馬達1可以是液壓馬達或電動馬達。減速機2插入安裝在上回轉臺3上。采用一套驅動單元驅動或兩套驅動單元驅動均可。權利要求1、一種回轉工作臺,包括上回轉臺面(3)、下固定座(4)、輪架(5)、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括馬達(1)、小齒輪(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安裝在上回轉臺面(3)上,下固定座(4)是一個圓環形零件,中間還設置有孔(6),靠近孔(6)的兩端面上設置有沿孔(6)均布的孔(7),孔(7)的分布圓中心與下固定座(4)的回轉中心重合,柱銷(8)穿過所述下固定座(4)上的孔(7),固定連接在下固定座(4)上,小齒輪(2.1)與均布的柱銷(8)嚙合。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回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輪架(5)設置有 兩軸線相垂直的外圓軸頸,軸頸上設置有第一滾輪(5.1)、第二滾輪(5.2)。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回轉工作臺(3) 通過安裝在其底部的第一滾輪(5.1)、第二滾輪(5.2)支承在下固定座(4)上, 并圍繞下固定座(4)回轉。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驅動單元中還可包括 減速機(2)。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回轉臺,主要應用于太陽能跟蹤器的回轉、工廠工裝設備等需要承載并回轉的場合,包括上回轉臺面、下固定座、輪架、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括馬達、減速機、小齒輪,驅動單元安裝在上回轉臺面上,下固定座是一個圓環形零件,中間還設置有孔,靠近孔的兩端面上設置有沿孔均布的孔,孔的分布圓中心與下固定座的回轉中心重合,柱銷穿過所述下固定座上的孔,固定連接在下固定座上,小齒輪與均布的柱銷嚙合。輪架設置有兩軸線相垂直的外圓軸頸,軸頸上設置有第一滾輪、第二滾輪;上回轉工作臺通過安裝在其底部的第一滾輪、第二滾輪支承在下固定座上,并圍繞下固定座回轉;驅動單元中還可包括減速機。本技術代替原來大直徑回轉支承結構,使得安裝調試簡單,成本極低。文檔編號F24J2/54GK201327233SQ200820144540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專利技術者劉文貴, 文 張 申請人:江陰博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回轉工作臺,包括上回轉臺面(3)、下固定座(4)、輪架(5)、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括馬達(1)、小齒輪(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安裝在上回轉臺面(3)上,下固定座(4)是一個圓環形零件,中間還設置有孔(6),靠近孔(6)的兩端面上設置有沿孔(6)均布的孔(7),孔(7)的分布圓中心與下固定座(4)的回轉中心重合,柱銷(8)穿過所述下固定座(4)上的孔(7),固定連接在下固定座(4)上,小齒輪(2.1)與均布的柱銷(8)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文貴,張文,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博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