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角組件,包括帶有滑槽的傳動轉角,防誤操作器,上連接件及下連接件,其中,防誤操作器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傳動轉角上且靠近所述下連接件的一端,并具有定位塊及回位槽,所述回位槽內設置有彈性部件,傳動轉角還具有回位塊,所述回位塊收容于所述回位槽內,以及所述下連接件具有若干個止擋塊,通過上述設置,實現了傳動轉角與防誤操作器一體化,并且在安裝調試的過程中方便快捷,同時傳動轉角采用雙滑槽結構,增加了轉角傳動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實用 新型涉及一種五金件,尤其涉及一種轉角組件。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住房開始安裝使用內開下懸窗戶,這種窗 戶可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實現平開及向內下懸兩種開啟方式。要實現上述兩種開啟方式的轉換,必須利用到傳動轉角以及防誤操作器。現有的 傳動轉角和防誤操作器是相互分離的,之間由于在窗戶的加工及安裝調試方面需要有較高 的精度,兩者分離導致安裝的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傳統的傳動轉角均采用單滑槽式,使其 操作性能及可靠性也大大降低。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使轉角與防誤操作器一體的部件,即在該部件上同時實現 傳動轉角的功能,又能實現防誤操作的功能,并且在安裝調試的過程中方便快捷,同時傳動 轉角的滑槽采用雙滑槽,增加了轉角傳動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頁組件,可同時實現傳動轉角的功能,又能實 現防誤操作的功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轉角組件,包括帶有滑槽的傳動轉角,防 誤操作器,上連接件及下連接件,所述上、下連接件分別設置在傳動轉角的兩端,并通過設 置在滑槽內的滑條相互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轉角在靠近所述下連接件的一端上設置有回位塊;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定位塊及回位槽,并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傳動轉角上,所述回 位槽收容所述回位塊,且內設有彈性部件;以及所述下連接件具有若干個與所述定位塊相互配合的止擋塊。本技術中,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設置在所述回位塊的兩側。本技術中,所述防誤操作器的回位槽呈“C”形。本技術中,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限位槽,所述傳動轉角還具有限位塊,所述限 位槽收容所述限位塊。本技術中,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墊圈。本技術中,所述滑槽呈“工”形雙層滑槽,以收容所述滑條及所述上、下連接 件。本技術中,所述防誤操作器的定位塊采用防脫鉤設計,呈“L”形,并具有一觀 察孔,用以觀察所述定位塊是否處于防脫鉤位置。本技術中,所述下連接件上還具有一鎖塊。通過上述設置,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能使轉角與防誤操作器一體的部件,即在 該部件上同時實現傳動轉角的功能,又能實現防誤操作的功能,并且在安裝調試的過程中方便快捷,同時傳動轉角的滑槽采用雙滑槽,增加了轉角傳動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A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防誤操作器圖2B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傳動轉角另一角度的結構圖;圖2C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傳動轉角的A-A’剖視圖;圖3A及圖3A’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下懸通風狀態圖;圖3B及圖3B’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向內平開狀態圖及B_B’剖視圖;圖3C及圖3C’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中關閉緊鎖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技術的優點。請參閱圖1,圖2A-2C,圖3A-3C,以及圖3A’_3C’,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提供一 種用于內開下懸窗上的轉角組件1,包括帶有滑槽21的傳動轉角2,上連接件4及帶有鎖塊 6的下連接件5,上、下連接件分別設置在傳動轉角2的兩端,在滑槽21內設有滑條24(未 示出),滑條24連接上、下連接件的連接部41、51,其中,該轉角組件1還具有一防誤操作器 3,該防誤操作器3可旋轉地設置在傳動轉角2上且靠近下連接件5的一端,該防誤操作器 3還包括呈“C”形的回位槽31,且其內部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彈簧32,相對應地在傳動轉角 2上設置有回位塊22,回位塊22被收容于回位槽31內部且位于彈簧32之間;限位槽33,相對應地在傳動轉角2上設置有限位塊23,限位塊23能收容于限位槽 33中;以及定位塊34,相對應地在下連接件5上設置有止擋塊51、52、53 ;該定位塊34還采用防脫鉤設計,呈L形,相對應地在傳動轉角2上設置有防脫鉤 部24,以配合定位塊34的L形結構,并在防誤操作器3上設置有一觀察孔36。另外,滑槽21為“工”字形雙層滑槽,如圖2A-2C所示,其上層收容滑條22,其下層 收容上、下連接件。通過上述設置,當防誤操作器3向某側旋轉時,彈簧32在受到回位塊22的壓迫 后,將產生彈力使得防誤操作器3彈回到原有位置;限位槽33可限制防誤操作器3的旋轉 范圍,避免防誤操作器3旋轉角度過大,使彈簧32產生過大的彈力,損壞防誤操作器3 ;而 定位塊34可通過與不同的止擋塊配合以實現不同的工作狀態如圖3A以及圖3A’所示,當定位塊34抵靠于止擋塊51上(定位塊34位于止擋 塊51、52之間),內開下懸窗處于下懸通風狀態;如圖3B以及圖3B,所示,當定位塊34抵靠于止擋塊52上(定位塊34位于止擋 塊52、53之間),內開下懸窗處于向內平開狀態;如圖3C以及圖3C’所示,當定位塊34抵靠于止擋塊53上,內開下懸窗處于關閉 鎖緊狀態;另外,滑槽設置為雙層結構可使得滑條與上、下連接件的位置相對固定,穩定性更強;而通過觀察孔36可以觀察定位塊34是否處于防脫鉤狀態,例如,當定位塊34處在圖3B以及圖3B’所示的位置時,從觀察孔36中能看到防脫鉤部24,以表明定位塊34處于防脫鉤狀態;當定位塊34處在圖3C以及圖3C’所示的位置時,從觀察孔36中看不到防 脫鉤部24,以表明定位塊34處于未防脫鉤狀態。在本技術另一優選實施例中,防誤操作器3還具有墊圈35,使防誤操作器3在 旋轉時不會脫離傳動轉角2。在本技術的其他實施例中,該轉角組件1還能應用在內開下懸門上。本技術的實施例有較佳的實施性,且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的限制, 任何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變更或修飾為等同的有效實施 例,但凡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 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一種轉角組件,包括帶有滑槽的傳動轉角,防誤操作器,上連接件及下連接件,所述上、下連接件分別設置在傳動轉角的兩端,并通過設置在滑槽內的滑條相互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轉角在靠近所述下連接件的一端上設置有回位塊;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定位塊及回位槽,并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傳動轉角上,所述回位槽收容所述回位塊,且內設有彈性部件;以及所述下連接件具有若干個與所述定位塊相互配合的止擋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設置在所述回位 塊的兩側。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操作器的回位槽呈“C”形。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限位槽,所述傳動 轉角還具有限位塊,所述限位槽收容所述限位塊。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墊圈。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呈“工”形雙層滑槽,以收容所 述滑條及所述上、下連接件。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操作器的定位塊采用防脫鉤 設計,呈“L”形。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誤操作器還具有一觀察孔。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連接件具有鎖塊。專利摘要一種轉角組件,包括帶有滑槽的傳動轉角,防誤操作器,上連接件及下連接件,其中,防誤操作器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傳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角組件,包括帶有滑槽的傳動轉角,防誤操作器,上連接件及下連接件,所述上、下連接件分別設置在傳動轉角的兩端,并通過設置在滑槽內的滑條相互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轉角在靠近所述下連接件的一端上設置有回位塊;所述防誤操作器具有定位塊及回位槽,并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傳動轉角上,所述回位槽收容所述回位塊,且內設有彈性部件;以及所述下連接件具有若干個與所述定位塊相互配合的止擋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裕生,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泰鋁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