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煤炭雜物去除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
技術介紹
1、火電廠中除大塊設備的主要工作任務為去除煤炭中所含的大塊以及鐵和木塊等雜物,大塊雜物在經過頂部接料口進入除大塊設備后,要先經過配重接料板進行緩沖,減少下落大塊雜物的動能,再落入設備內部;但現有的配重接料板的配重一般是固定的金屬塊,無法靈活調整配重,不能適應不同量的大塊雜物處理需求,這是由于配重接料板在工作時需要旋轉較大的角度,配重板的固定和取出無法同時兼顧;如果將配重接料板改成可調節配重的設置,也無法在滿足配重板能夠方便取出的同時保證配重接料板在工作時的穩定。
2、由于除大塊設備會將大塊等雜物通過旁路裝置直接排出,排出過程為無序排放,因此易造成排料口環境混亂、粉塵四溢,對周邊路過的工作人員自身也構成磕碰、砸傷等風險。與此同時,雜物排放至地面后需人工進行二次裝車轉運,無形中增加用工強度及勞動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或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專利技術。
2、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能解決現有的配重接料板無法調整配重的問題和雜物排出無序的的問題。
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包括接料機構,其包括接料管,以及設置在接料管側壁上的接料板組件;配重機構,其包括固定在接料板組件端部的配重箱組件,以及對稱固定在配重箱組件相對的側壁上的配重調整組件。
>4、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接料管包括配重固定板、固定在配重固定板兩端的接料板,以及兩端固定在接料板上的受壓板,所述受壓板與配重固定板相對設置;所述配重固定板上開設有不少于三組的鉸接孔,所述接料管還包括固定在鉸接孔中的鉸接柱。
5、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接料板組件包括鉸接在鉸接柱上且設置于接料管內的接料板,以及固定在接料板鉸接處且延伸至接料管外部的連接桿。
6、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配重箱組件包括固定在連接桿端部的配重箱,所述配重箱中開設有配重板存放孔、貫通配重板存放孔側壁的調節孔、連通配重板存放孔底部且連通于調節孔的調節槽、位于配重箱朝向接料管側壁上的壓槽,以及貫通壓槽朝向接料管側壁的第一螺紋孔。
7、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配重箱組件包括設置在配重板存放孔中的配重板、滑動設置于壓槽中的第一壓板、固定在第一壓板頂部的第二壓板,以及螺紋連接于第一螺紋孔中的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端部接觸第一壓板;所述第二壓板上開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配重箱組件還包括螺紋連接于第二螺紋孔中的第二螺紋桿,以及固定于第二螺紋桿底端的壓塊。
8、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配重調整組件包括固定在配重箱外壁上且位于調節孔外部的滑座、滑動設置在滑座中的調節座,以及設置在調節座中的支撐件和鎖定件。
9、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滑座上開設有連通于調節孔的滑軌槽和滑軌孔,所述滑座底部開設有第三螺紋孔,所述配重調整組件還包括螺紋連接于第三螺紋孔中且轉動設置于調節座底部的第三螺紋桿;所述調節座滑動設置于滑軌孔中,所述調節座上對稱固定有滑軌塊和擠壓板,所述滑軌塊滑動設置于滑軌槽中,所述擠壓板相對于調節座縱向對稱設置。
10、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調節座上開設有支撐槽、對稱連通于于支撐槽上的支板滑槽、位于支板滑槽遠離支撐槽一側的鎖定槽,以及連通于鎖定槽端部的第四螺紋孔。
11、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支撐件包括滑動插接于支撐槽中的支撐板,以及固定在支撐板端部的擠壓塊;所述支撐板側壁上開設有支板槽,所述支撐件還包括鉸接于支板槽中的支板,以及為支板提供彈力的支板彈簧,所述支板端部卡接于擠壓板與調節座連接處。
12、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鎖定件包括滑動設置于鎖定槽中的鎖定塊,以及轉動設置在鎖定塊端部且螺紋連接于第四螺紋孔的第四螺紋桿,所述第四螺紋桿端部接觸擠壓塊;所述鎖定塊朝向支板一端開設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支撐板。
13、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通過接料機構和配重機構相互配合,不僅能使配重接料板能夠調整配重,而且能兼顧配重板在工作時的穩固性和在調整配重時的便利性,還能使除大塊設備的雜物能夠有序排放。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管(101)包括配重固定板(101a)、固定在配重固定板(101a)兩端的接料板(101b),以及兩端固定在接料板(101b)上的受壓板(101c),所述受壓板(101c)與配重固定板(101a)相對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組件(102)包括鉸接在鉸接柱(101d)上且設置于接料管(101)內的接料板(102a),以及固定在接料板(102a)鉸接處且延伸至接料管(101)外部的連接桿(102b)。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組件(201)包括固定在連接桿(102b)端部的配重箱(201a),所述配重箱(201a)中開設有配重板存放孔(K-2)、貫通配重板存放孔(K-2)側壁的調節孔(K-3)、連通配重板存放孔(K-2)底部且連通于調節孔(K-3)的調節槽(K-4)、位于配重箱(201a)朝向接料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組件(201)包括設置在配重板存放孔(K-2)中的配重板(201b)、滑動設置于壓槽(K-5)中的第一壓板(201c)、固定在第一壓板(201c)頂部的第二壓板(201d),以及螺紋連接于第一螺紋孔(K-6)中的第一螺紋桿(201e),所述第一螺紋桿(201e)端部接觸第一壓板(201c);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調整組件(202)包括固定在配重箱(201a)外壁上且位于調節孔(K-3)外部的滑座(202a)、滑動設置在滑座(202a)中的調節座(202b),以及設置在調節座(202b)中的支撐件(202c)和鎖定件(202d)。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02a)上開設有連通于調節孔(K-3)的滑軌槽(W-1)和滑軌孔(W-2),所述滑座(202a)底部開設有第三螺紋孔(W-3),所述配重調整組件(202)還包括螺紋連接于第三螺紋孔(W-3)中且轉動設置于調節座(202b)底部的第三螺紋桿(202e);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座(202b)上開設有支撐槽(W-4)、對稱連通于于支撐槽(W-4)上的支板滑槽(W-5)、位于支板滑槽(W-5)遠離支撐槽(W-4)一側的鎖定槽(W-6),以及連通于鎖定槽(W-6)端部的第四螺紋孔(W-7)。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202c)包括滑動插接于支撐槽(W-4)中的支撐板(202c-1),以及固定在支撐板(202c-1)端部的擠壓塊(202c-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件(202d)包括滑動設置于鎖定槽(W-6)中的鎖定塊(202d-1),以及轉動設置在鎖定塊(202d-1)端部且螺紋連接于第四螺紋孔(W-7)的第四螺紋桿(202d-2),所述第四螺紋桿(202d-2)端部接觸擠壓塊(202c-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管(101)包括配重固定板(101a)、固定在配重固定板(101a)兩端的接料板(101b),以及兩端固定在接料板(101b)上的受壓板(101c),所述受壓板(101c)與配重固定板(101a)相對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組件(102)包括鉸接在鉸接柱(101d)上且設置于接料管(101)內的接料板(102a),以及固定在接料板(102a)鉸接處且延伸至接料管(101)外部的連接桿(102b)。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組件(201)包括固定在連接桿(102b)端部的配重箱(201a),所述配重箱(201a)中開設有配重板存放孔(k-2)、貫通配重板存放孔(k-2)側壁的調節孔(k-3)、連通配重板存放孔(k-2)底部且連通于調節孔(k-3)的調節槽(k-4)、位于配重箱(201a)朝向接料管(101)側壁上的壓槽(k-5),以及貫通壓槽(k-5)朝向接料管(101)側壁的第一螺紋孔(k-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火電廠大塊雜物回收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組件(201)包括設置在配重板存放孔(k-2)中的配重板(201b)、滑動設置于壓槽(k-5)中的第一壓板(201c)、固定在第一壓板(201c)頂部的第二壓板(201d),以及螺紋連接于第一螺紋孔(k-6)中的第一螺紋桿(201e),所述第一螺紋桿(201e)端部接觸第一壓板(201c);
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子碩,杜學亮,李小衛,楊智,楊君君,于海,楊宏旭,呂海洋,
申請(專利權)人:華能北京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