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軸承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
技術介紹
1、沖壓外圈滾針軸承是一種組合式軸承,其包括沖壓外圈、保持架和滾針,翻邊是在將保持架及滾針裝入外圈后將外圈口部直邊向內翻轉90度的一道工序。
2、現有技術中,對于沖壓外圈的翻邊,一般是通過機械手將沖壓外圈抓送至翻邊夾頭內,隨后翻邊夾頭帶動工件轉動,翻邊滾輪靠近工件并對工件進行翻邊,翻邊完成后再通過機械手將工件自翻邊夾頭內抓出。但是,為了給機械手預留足夠的抓取空間,翻邊滾輪在翻邊前和翻邊后均需與翻邊夾頭保持較大的距離,這極大的增加了翻邊滾輪的移動行程,降低了沖壓外圈的翻邊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提供一種翻邊效率高的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
2、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翻邊機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包括機臺,所述機臺上設置有上料組件、承載組件、翻邊組件、下料組件以及控制組件;
4、所述承載組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一定盤、繞著豎直方向可轉動的設于所述第一定盤上的第一轉盤、用于驅動所述第一轉盤轉動的第一驅動模塊,所述第一定盤上繞其自身周向間隔布置有多個加工工位,所述上料組件、所述翻邊組件和所述下料組件分別設置于其中一個所述的加工工位側方,所述第一轉盤上繞其自身周向間隔開設有多個用于承載工件的承載槽,每個所述的承載槽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一轉盤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多個工件能夠在第一
6、優選的,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上料工位,所述上料組件設于所述上料工位側方,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定盤、繞著豎直方向可轉動的設于所述第二定盤上的第二轉盤、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轉盤轉動的第二驅動模塊、多個繞著所述第二轉盤的周向間隔開設于所述第二轉盤上的上料槽,所述第二定盤具有懸置于所述上料工位上方的出料部,所述出料部上開設有出料口,每個所述的上料槽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二轉盤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出料口的正上方,每個所述的承載槽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一轉盤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上料槽和承載槽能夠在第一轉盤和第二轉盤的轉動過程中交匯于出料口處,工件能夠通過上料槽、出料口和承載槽之間形成的通路實現快速上料,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上料穩定性和上料效率。
8、優選的,所述第二定盤還具有與所述出料部相對的進料部,所述進料部側方設置有用于輸入工件的輸送帶,所述出料部上方設置有用于將工件依次頂壓經過所述上料槽、所述出料口和所述承載槽的第一頂壓模塊。
9、優選的,所述翻邊機構還包括設于所述輸送帶和所述進料部之間的第一檢測組件,所述第一檢測組件包括第一檢測臺、設于所述第一檢測臺上的檢測盒,所述第一檢測臺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臺板和第二臺板,所述第二臺板與所述輸送帶正位對接,所述檢測盒位于所述第一臺板和所述第二臺板之間,所述第一臺板上開設有檢測出口,所述檢測出口與所述檢測盒連通,所述第一檢測組件還包括用于將工件依次頂升經過所述第二臺板、所述檢測盒和所述檢測出口的頂升模塊、用于將檢測合格的工件送入所述上料槽中的送料模塊、以及用于將檢測不合格的工件搬離所述第一臺板的第一搬運模塊。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工件能夠在上料前預先進入檢測盒中進行硬度檢測,從而能夠篩除硬度不合格的工件,避免翻邊時不合格的工件炸裂而對翻邊組件造成損傷,也能夠避免炸裂的工件碎片殘留在承載槽中而影響后續工件的翻邊;同時,通過頂升模塊、送料模塊和第一搬運模塊的配合,使得工件能夠在持續的輸送過程中完成硬度檢測,有效的提升了工件的整體加工效率。
11、優選的,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翻邊工位,所述翻邊組件設于所述翻邊工位側方,其包括翻邊座、可升降的設于所述翻邊座上且能夠繞著豎直方向轉動的翻邊頭、用于驅動所述翻邊頭運動的第三驅動模塊,所述翻邊頭懸置于所述翻邊工位的正上方。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懸置于翻邊工位正上方的翻邊頭能夠快速接近工件并對工件進行翻邊,提升了翻邊效率。
13、優選的,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下料工位,所述下料組件設于所述下料工位側方,所述第一定盤在所述下料工位處開設有下料孔,每個所述的承載槽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一轉盤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下料孔的正上方。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承載槽能夠在第一轉盤的轉動過程中與下料孔對接,工件能夠通過承載槽和下料孔之間形成的通路實現快速下料,有效的提高了工件的下料穩定性和下料效率。
15、優選的,所述翻邊機構還包括設于所述下料工位和所述下料組件之間的第二檢測組件,所述第二檢測組件包括第二檢測臺、設于所述第二檢測臺上的定位模塊和檢測模塊,所述檢測模塊包括可升降的檢測軸、用于驅動所述檢測軸升降的第四驅動模塊、設于所述檢測軸上的位移傳感器,所述檢測軸下端設有高度檢測盤,所述高度檢測盤下端設有內復圓檢測頭。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工件能夠在下料前預先進入第二檢測臺上進行高度檢測和內復圓檢測,從而能夠在下料前篩除高度和內復圓尺寸不合格的工件,提升了輸出的工件的質量;同時,在檢測軸的升降行程中能夠同時對工件的高度和內復圓尺寸進行檢測,無需再分別設置高度檢測工位和內復圓檢測工位,不僅減小了設備的占地空間,而且提高了工件檢測的效率。
17、優選的,所述下料組件包括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檢測臺兩側的第一下料臺和第二下料臺,所述第一下料臺一端位于所述下料孔的下方、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檢測臺正位對接,所述第二下料臺一端與所述第二檢測臺正位對接、另一端連接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沿著水平方向向下傾斜的設置,所述下料組件還包括用于將工件依次頂壓經過所述承載槽、所述下料孔和所述第一下料臺的第二頂壓模塊、用于將工件依次搬運經過所述第一下料臺、所述第二檢測臺和所述第二下料臺的第二搬運模塊。
18、優選的,所述下料組件還包括開設于所述第二下料臺上的排廢口、用于開閉所述排廢口的排廢模塊。
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高度檢測和/或內復圓檢測不合格的工件能夠在第二搬運模塊的搬運過程中直接通過排廢口排出,排廢效率高。
20、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21、1.多個工件能夠在第一轉盤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多個加工工位,有效的縮減了工件的移動行程,提升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22、2.翻邊組件能夠懸置于第一轉盤的上方并直接對轉動至其側方的加工工位上的工件進行翻邊加工,有效的縮減了翻邊組件與工件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工件的翻邊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臺(1),所述機臺(1)上設置有上料組件(2)、承載組件(3)、翻邊組件(4)、下料組件(5)以及控制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上料工位,所述上料組件(2)設于所述上料工位側方,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定盤(21)、繞著豎直方向可轉動的設于所述第二定盤(21)上的第二轉盤(22)、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轉盤(22)轉動的第二驅動模塊(23)、多個繞著所述第二轉盤(22)的周向間隔開設于所述第二轉盤(22)上的上料槽(24),所述第二定盤(21)具有懸置于所述上料工位上方的出料部(211),所述出料部(211)上開設有出料口,每個所述的上料槽(24)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二轉盤(22)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出料口的正上方,每個所述的承載槽(34)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一轉盤(32)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盤(21)還具有與所述出料部(211)相對的進料部(212),所述進料部(21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機構還包括設于所述輸送帶(6)和所述進料部(212)之間的第一檢測組件(8),所述第一檢測組件(8)包括第一檢測臺(81)、設于所述第一檢測臺(81)上的檢測盒(82),所述第一檢測臺(81)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臺板(811)和第二臺板(812),所述第二臺板(812)與所述輸送帶(6)正位對接,所述檢測盒(82)位于所述第一臺板(811)和所述第二臺板(812)之間,所述第一臺板(811)上開設有檢測出口(83),所述檢測出口(83)與所述檢測盒(82)連通,所述第一檢測組件(8)還包括用于將工件(100)依次頂升經過所述第二臺板(812)、所述檢測盒(82)和所述檢測出口(83)的頂升模塊(84)、用于將檢測合格的工件(100)送入所述上料槽(24)中的送料模塊(85)、以及用于將檢測不合格的工件(100)搬離所述第一臺板(811)的第一搬運模塊(8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翻邊工位,所述翻邊組件(4)設于所述翻邊工位側方,其包括翻邊座(41)、可升降的設于所述翻邊座(41)上且能夠繞著豎直方向轉動的翻邊頭(42)、用于驅動所述翻邊頭(42)運動的第三驅動模塊(43),所述翻邊頭(42)懸置于所述翻邊工位的正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下料工位,所述下料組件(5)設于所述下料工位側方,所述第一定盤(31)在所述下料工位處開設有下料孔,每個所述的承載槽(34)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一轉盤(32)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下料孔的正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機構還包括設于所述下料工位和所述下料組件(5)之間的第二檢測組件(9),所述第二檢測組件(9)包括第二檢測臺(91)、設于所述第二檢測臺(91)上的定位模塊(92)和檢測模塊(93),所述檢測模塊(93)包括可升降的檢測軸(931)、用于驅動所述檢測軸(931)升降的第四驅動模塊(932)、設于所述檢測軸(931)上的位移傳感器(933),所述檢測軸(931)下端設有高度檢測盤(934),所述高度檢測盤(934)下端設有內復圓檢測頭(935)。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組件(5)包括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檢測臺(91)兩側的第一下料臺(51)和第二下料臺(52),所述第一下料臺(51)一端位于所述下料孔的下方、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檢測臺(91)正位對接,所述第二下料臺(52)一端與所述第二檢測臺(91)正位對接、另一端連接有下料板(53),所述下料板(53)沿著水平方向向下傾斜的設置,所述下料組件(5)還包括用于將工件(100)依次頂壓經過所述承載槽(34)、所述下料孔和所述第一下料臺(51)的第二頂壓模塊(54)、用于將工件(100)依次搬運經過所述第一下料臺(51)、所述第二檢測臺(91)和所述第二下料臺(52)的第二搬運模塊(55)。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組件(5)還包括開設于所述第二下料臺(52)上的排廢口(56)、用于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臺(1),所述機臺(1)上設置有上料組件(2)、承載組件(3)、翻邊組件(4)、下料組件(5)以及控制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加工工位包括上料工位,所述上料組件(2)設于所述上料工位側方,其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定盤(21)、繞著豎直方向可轉動的設于所述第二定盤(21)上的第二轉盤(22)、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轉盤(22)轉動的第二驅動模塊(23)、多個繞著所述第二轉盤(22)的周向間隔開設于所述第二轉盤(22)上的上料槽(24),所述第二定盤(21)具有懸置于所述上料工位上方的出料部(211),所述出料部(211)上開設有出料口,每個所述的上料槽(24)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二轉盤(22)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出料口的正上方,每個所述的承載槽(34)分別能夠在所述第一轉盤(32)的轉動行程中依次經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盤(21)還具有與所述出料部(211)相對的進料部(212),所述進料部(212)側方設置有用于輸入工件(100)的輸送帶(6),所述出料部(211)上方設置有用于將工件(100)依次頂壓經過所述上料槽(24)、所述出料口和所述承載槽(34)的第一頂壓模塊(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沖壓外圈的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機構還包括設于所述輸送帶(6)和所述進料部(212)之間的第一檢測組件(8),所述第一檢測組件(8)包括第一檢測臺(81)、設于所述第一檢測臺(81)上的檢測盒(82),所述第一檢測臺(81)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臺板(811)和第二臺板(812),所述第二臺板(812)與所述輸送帶(6)正位對接,所述檢測盒(82)位于所述第一臺板(811)和所述第二臺板(812)之間,所述第一臺板(811)上開設有檢測出口(83),所述檢測出口(83)與所述檢測盒(82)連通,所述第一檢測組件(8)還包括用于將工件(100)依次頂升經過所述第二臺板(812)、所述檢測盒(82)和所述檢測出口(83)的頂升模塊(84)、用于將檢測合格的工件(100)送入所述上料槽(24)中的送料模塊(85)、以及用于將檢測不合格的工件(100)搬離所述第一臺板(811)的第一搬運模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路,崔麗,黃建峰,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軸承廠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