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縫合線,具體為一種提拉線及其縫合組件。
技術介紹
1、縫合線用于醫療目的縫合開放的身體部分,或者用于美容目的牽拉下垂的組織(提升手術)。外科手術的基礎之一是使用縫合線將組織重新拉到一起,即,使組織保持為所希望的形態直到它可以愈合為止。原則上,縫合就是將高抗張強度的外部結構(帶環縫合線)引入到分離的多片組織中以便使這些片保持貼近直到可以形成疤痕為止,從而在組織之間建立連續性和強度。縫合線最初提供全強度的修補,但是隨著組織愈合而在之后變成輔助增強或多余的。組織愈合達到其最大強度之前所經過的時間取決于用于將組織拉近的縫合線,因此這個時間是很容易會因為自然地作用而將組織彼此拉離的力而造成修補失敗的時段。
2、在現有技術中,縫合線在進行使用過程中,常采用在縫合線本體上開始鋸齒狀凹槽,以保證縫合線對組織的固定懸掛效果,目前為了提升縫合線對組織的固定懸掛效果,往往采用降低凹槽的間距,但是如此會降低縫合線本體的強度,組織愈合位置會因外界運動導致斷裂,從而影響實際的治療效果;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提拉線。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拉線及其縫合組件,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提拉線及其縫合組件,包括縫合線組件,所述縫合線組件包括縫合線本體以及在縫合線本體上設置的鋸齒狀結構。
3、可選的,所述鋸齒狀結構包括正向齒槽和背向齒槽,所述正向齒槽和背向齒槽均呈陣列狀分布。
4、可
5、可選的,所述鋸齒狀結構為蝴蝶狀結構。
6、一種縫合組件,包括縫合針,所述縫合線組件設置在所述縫合針的一端,所述縫合針的另一端設置有針座。
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提拉線及其縫合組件,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8、1、該提拉線及其縫合組件,通過正向齒槽和背向齒槽采用交替分布,可保證縫合線本體整體的強度的同時,縫合線本體兩側的正向齒槽和背向齒槽對組織進行固定懸掛,保證與組織的接觸效果,保證傷口位置的愈合。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縫合線組件(1),所述縫合線組件(1)包括縫合線本體(11)以及在縫合線本體(11)上設置的鋸齒狀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狀結構包括正向齒槽(12)和背向齒槽(13),所述正向齒槽(12)和背向齒槽(13)均呈陣列狀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正向齒槽(12)的間距為相鄰的正向齒槽(12)和背向齒槽(13)橫向間距的2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狀結構為蝴蝶狀結構(1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線組件(1)為PDO縫線。
6.一種用于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提拉線的縫合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縫合針(2),所述縫合線組件(1)設置在所述縫合針(2)的一端,所述縫合針(2)的另一端設置有針座(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縫合線組件(1),所述縫合線組件(1)包括縫合線本體(11)以及在縫合線本體(11)上設置的鋸齒狀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狀結構包括正向齒槽(12)和背向齒槽(13),所述正向齒槽(12)和背向齒槽(13)均呈陣列狀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提拉線,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正向齒槽(12)的間距為相鄰的正向齒槽(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