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船舶制造,尤其涉及一種支撐系統。
技術介紹
1、搭載塢墩是在船舶搭載工序中,布置在船舶平底下的強度200噸的水泥墩和布置在船舶曲面或舷邊的強度100-200噸的鋼支撐組成的系統。移船用鋼支架是用在移船工序中,比搭載塢墩強度更大的鋼結構。在移船時,用小車頂起鋼支架以實現鋼支架上的船舶的移動。
2、目前,在船舶搭載工序中需要設計并使用一套支撐系統,在移船工序中需要另外設計并使用一套支撐系統。而船舶底部的空間有限,在更換支撐系統的過程中,存在水泥墩和鋼支架布置沖突而需要大量拆改的問題。
3、因此,亟需一種支撐系統,以解決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撐系統,該支撐系統能夠在船舶搭載工序和移船工序中使用,減少布墩數量,解決移船工序中的移動支撐部件與船舶搭載工序中的固定支撐部件容易發生沖突的問題,提升船舶搭載工序和移船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2、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支撐系統,包括:
4、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箱型支撐結構和多個支柱結構,多個所述支柱結構支撐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下方,并承載于地面;
5、運載機構,所述運載機構包括軌道和運載小車,所述軌道與所述支柱結構間隔并穿插設置,所述運載小車能夠頂升所述支撐機構,并在所述軌道上移動。
6、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多個支撐塊,所述支撐塊設置于地面上,并一一對應
7、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多個墊片,所述墊片一一對應于所述支柱結構,夾設于所述支柱結構和所述支撐塊之間。
8、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支柱結構固連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的底部。
9、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箱型支撐結構底部固定設置有多個定位結構,所述定位結構朝向遠離所述箱型支撐結構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柱結構夾設于多個所述定位結構之間。
10、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箱型支撐結構包括交叉設置的多個桁架,多個所述桁架交叉形成呈矩形陣列分布的多個頂升結點和多個支柱連接節點,所述支柱結構支撐于所述支柱連接節點處,所述運載小車能夠頂升于所述頂升結點處。
11、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多個所述支柱連接節點形成沿第一方向相互間隔的多個支柱連接組,同一個所述支柱連接組中的多個所述支柱連接節點沿第二方向相互間隔設置;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2、多個所述頂升結點形成沿第一方向相互間隔的多個頂升組,同一個所述頂升組中的多個所述頂升結點沿第二方向相互間隔設置;
13、相鄰所述支柱連接組之間穿插設置有所述頂升組。
14、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軌道為多個,所述軌道平行于第二方向設置,并一一對應于所述頂升組設置;
15、所述運載小車為多個,運載小車一一對應于所述頂升結點。
16、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多個支腳組件,所述支腳組件固連于所述支柱結構的底部,所述支腳組件的橫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柱結構的橫截面尺寸。
17、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的優選方案,地面開設地槽,所述軌道設置于所述地槽中。
18、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19、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撐系統包括支撐機構和運載機構。
20、該支撐機構包括箱型支撐結構和多個支柱結構,多個該支柱結構支撐于該箱型支撐結構下方,并承載于地面。也就是說,該支撐機構能夠在船舶搭載工序中對船舶進行支撐。該運載機構包括軌道和運載小車,該軌道與該支柱結構間隔并穿插設置,該運載小車能夠頂升該支撐機構,并在該軌道上移動。也就是說,該運載小車在移船工序中對支撐機構頂升并沿軌道移動,以實現支撐機構上的船舶的移動,即該支撐系統能夠在船舶搭載工序和移船工序中使用,減少布墩數量。且通過軌道與該支柱結構間隔并穿插設置,能夠避免軌道與支柱結構發生沖突的問題,提升船舶搭載工序和移船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100)還包括多個支撐塊(130),所述支撐塊(130)設置于地面上,并一一對應于所述支柱結構(120),所述支柱結構(120)放置于所述支撐塊(130)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100)還包括多個墊片(140),所述墊片(140)一一對應于所述支柱結構(120),夾設于所述支柱結構(120)和所述支撐塊(130)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結構(120)固連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的底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底部固定設置有多個定位結構(150),所述定位結構(150)朝向遠離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柱結構(120)夾設于多個所述定位結構(150)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包括交叉設置的多個桁架(111),多個所述桁架(11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支柱連接節點(113)形成沿第一方向相互間隔的多個支柱連接組,同一個所述支柱連接組中的多個所述支柱連接節點(113)沿第二方向相互間隔設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210)為多個,所述軌道(210)平行于第二方向設置,并一一對應于所述頂升組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100)還包括多個支腳組件(160),所述支腳組件(160)固連于所述支柱結構(120)的底部,所述支腳組件(160)的橫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柱結構(120)的橫截面尺寸。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地面開設地槽,所述軌道(210)設置于所述地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1.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100)還包括多個支撐塊(130),所述支撐塊(130)設置于地面上,并一一對應于所述支柱結構(120),所述支柱結構(120)放置于所述支撐塊(130)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100)還包括多個墊片(140),所述墊片(140)一一對應于所述支柱結構(120),夾設于所述支柱結構(120)和所述支撐塊(130)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結構(120)固連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的底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底部固定設置有多個定位結構(150),所述定位結構(150)朝向遠離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柱結構(120)夾設于多個所述定位結構(150)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撐結構(110)包括交叉設置的多個桁架(1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仕蓮,杜璽,朱小艷,鄭志華,楊寧,
申請(專利權)人: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