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車輛,尤其涉及一種支架和車輛。
技術介紹
1、車輛包含大量的控制器,從而實現各種各樣的控制功能,例如電控轉向、控制中控屏幕顯示等。為了合理化車內空間的布置,并且達到部件彼此分離有效散熱的目的,控制器通常通過支架與車身或者車輛其他部件進行連接。
2、對于支架而言,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支架的碰撞安全性能、支撐強度、體積、功能集成度等,從而使支架能夠盡可能地小,同時功能盡可能地多,從而有效優化車內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提供一種支架和車輛,以解決相關技術中的至少部分不足。
2、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支架,應用于車輛。所述支架包括:
3、固定部,用于與所述車輛的控制器連接。
4、第一連接部,自所述固定部的一側遠離所述固定部延伸,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以及,
5、第二連接部,自所述固定部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側遠離所述固定部延伸,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
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所述第一連接單元設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連接單元之間。所述第二連接單元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單元的延伸方向區別于所述第二連接單元。
7、進一步地,所述支架還包括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一個。
8、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緩沖件。
9、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的第一連接孔。所述緩
10、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的第二連接孔。所述緩沖件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孔。
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第三連接單元和第四連接單元。所述第三連接單元和所述第四連接單元分別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且分別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
12、進一步地,所述支架還包括線束安裝部。所述線束安裝部與所述固定部連接,包括用于容納電線的線束孔。和/或,所述支架還包括管路安裝部。所述管路安裝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包括用于容納管路的管路孔。
13、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表面以及設置于所述固定表面的避讓孔。所述固定表面用于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避讓孔用于避讓所述控制器的凸起結構。
14、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控制器的安裝孔。和/或,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控制器的定位孔。
15、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車輛,包括控制器以及前述實施例所述的支架。
16、進一步地,所述車輛包括前艙以及設置于所述前艙的前圍板和動力托架。所述控制器為備份制動控制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前圍板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動力托架連接。
17、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由上述實施例可知,本申請的支架通過設置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使得支架能夠以“橋梁”的形式連接間隔設置的部件上。相比于需要兩個相鄰接的表面進行連接的支架,本申請的支架在車輛內的設置位置更加靈活,使得控制器在車輛中的位置能夠進行靈活調節,方便車輛進行空間優化和結構優化。
19、應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支架,應用于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所述第一連接單元設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連接單元之間;所述第二連接單元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單元的延伸方向區別于所述第二連接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緩沖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第三連接單元和第四連接單元;所述第三連接單元和所述第四連接單元分別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且分別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線束安裝部;所述線束安裝部與所述固定部連接,包括用于容納電線的線束孔;和/或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表面以及設置于所述固定表面的避讓孔;所述固定表面用于與所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控制器的安裝孔;和/或,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控制器的定位孔。
9.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支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包括前艙以及設置于所述前艙的前圍板和動力托架;所述控制器為備份制動控制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前圍板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動力托架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架,應用于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所述第一連接單元設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連接單元之間;所述第二連接單元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單元的延伸方向區別于所述第二連接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緩沖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第三連接單元和第四連接單元;所述第三連接單元和所述第四連接單元分別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且分別用于與所述車輛連接。
6.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段燕燕,劉陽,閆武德,周錦波,毛韻,潘福禮,張堯,于騰龍,劉群,孫維良,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