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提升機構,尤其是一種絲杠提升機構。
技術介紹
1、現有提升機構中,電機固定方式占用了設備較大空間,一般為電機橫置+直角減速機,使整機外形較大,其他機構設計也受限,結構不緊湊不美觀的問題。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技術目的:提供一種絲杠提升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2、技術方案:絲杠提升機構,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沿垂直方向與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對設置;滾珠絲杠,沿垂直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伺服電機,垂直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頂部,且其輸出端面向所述第一固定板;傳動組件,一端與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滾珠絲杠相連;活動板,與所述滾珠絲杠相連,且平行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及提升板,設置于所述活動板一側;通過將所述伺服電機垂直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且將所述傳動組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并通過所述滾珠絲杠帶動所述提升板按照預設方向移動。
3、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滑槽。
4、作為優選,所述滑槽呈臺階狀。
5、作為優選,所述滑槽內設置有電機固定板,所述電機固定板與所述伺服電機相連。
6、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提升板一側設置有扁形光柵。
7、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關于所述滾珠絲杠對稱設置有直線光軸,兩所述直線光軸分別通過第一軸承與所述直線
8、作為優選,所述滾珠絲杠通過滾珠絲母與所述活動板相連。
9、作為優選,所述滾珠絲杠分別通過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連。
10、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伺服電機內側設置有張緊裝置。
11、作為優選,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伺服電機輸出端相連的第一鏈輪,所述第一鏈輪與鏈條相連,所述鏈條與設置于所述滾珠絲杠一端的第二鏈輪相連。
12、有益效果: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采用簡化結構的方式,通過將所述伺服電機垂直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且將所述傳動組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并通過所述滾珠絲杠帶動所述提升板按照預設方向移動,達到了提高空間利用率的目的,從而實現了減小空間占用率和優化結構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現有提升機構中,電機固定方式占用了設備較大空間,一般為電機橫置+直角減速機,使整機外形較大,其他機構設計也受限,結構不緊湊不美觀的技術問題。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滑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呈臺階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內設置有電機固定板,所述電機固定板與所述伺服電機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提升板一側設置有扁形光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關于所述滾珠絲杠對稱設置有直線光軸,兩所述直線光軸分別通過第一軸承與所述直線光軸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珠絲杠通過滾珠絲母與所述活動板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珠絲杠分別通過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伺服電機內側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伺服電機輸出端相連的第一鏈輪,所述第一鏈輪與鏈條相連,所述鏈條與設置于所述滾珠絲杠一端的第二鏈輪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滑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呈臺階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內設置有電機固定板,所述電機固定板與所述伺服電機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提升板一側設置有扁形光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杠提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間關于所述滾珠絲杠對稱設置有直線光軸,兩所述直線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玉全,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德鋅達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