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噴水織機織物經面張力的自動調節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噴水織機上的機臺電腦的程序中的織物組織設置為平紋組織;先后兩次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80度,使所述織物的上、下兩層后經紗交叉形成的一第一開口和一第二開口,并分別將兩根棒狀物橫向穿入第一開口口和第二開口中,調整兩根棒狀物至合適的位置后相對固定;將該布種原始設計的正確組織紋版輸入到機臺電腦中;正常開機運轉,運轉過程中,織物經面上自動形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口。如此可減少因為經紗摩擦產生靜電,使之在運轉中保持清晰的織口,確保織機正常運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紡織織造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噴水織機織物經面張力的自動調節 方法。
技術介紹
在利用噴水織機進行織造的生產流程過程中,因紗源關系(不良紗線表面有許多 細小纖維突起)或前段整經紗捲取時,經紗張力差異關系,在織造時易造成織機開口不良, 引起緯向折返停機或空停;或者在開機時產生開車檔,嚴重影響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噴水織機織物經面張力的自動調節方 法,在織造時控制經紗的張力,并且減少因為經紗摩擦產生靜電,使之在運轉中保持清晰的 織口,確保織機正常運轉。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包括如下步 驟步驟10、將噴水織機上的機臺電腦的程序中的織物組織設置為平紋組織;步驟20、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70 190度,使所述織物的經面的后經紗的 一端相間分成上、下兩層以形成一第一開口 ;步驟30、將一根長度大于所述織物的經面的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一開口中,并 將棒狀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預設于噴水織機的兩側;步驟40、再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再次逆轉至170 190度,使上、下兩層后經紗調 換位置以交叉形成一第二開口;步驟50、再將另一根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二開口中;步驟60、調整兩根棒狀物至合適的位置后,再將兩根棒狀物相對固定;步驟70、將該布種原始設計的正確組織紋版通過制作好的模塊傳輸到機臺電腦 中;步驟80、正常開機運轉,運轉過程中,所述織物的經面上自動形兩道清晰的交叉形 的開口。其中,所述步驟50中,具體是調整兩根棒狀物,使兩根棒狀物相互平行,并使兩根 棒狀物之間的間距為250 300mm,再用尼龍繩將兩根棒狀物相對固定。其中,所述步驟20或步驟40中,是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80度,使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張得最大。其中,所述棒狀物為外表面光滑無痕跡,兩端均為圓角平滑過渡的2100mm,# 1寸的鍍鋅管。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方法用于在噴水織機織造時控制織物經紗的張力,使織物 經面上自動形成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口,以減少因為經紗摩擦產生靜電,確保織機正常運轉,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且品質穩定。附圖說明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方法的流程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方法的某一操作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 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將噴水織機上的機臺電腦的程序中的織物組織設置為平紋組織;步驟20、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70 190度,使所述織物的上、下兩層后經 紗形成的一第一開口,較佳為180度,可使該第一開口張得最大;步驟30、將一根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一開口中,并將根棒狀物的兩端分別固定 在噴水織機的兩側,如固定在噴水織機兩側預設的托盤上;步驟40、再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再次逆轉至170 190度,從而使上、下兩層后經 紗交叉形成一第二開口,較佳是逆轉至180度,此時第二開口張得最大;步驟50、再將另一根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二開口中;步驟60、調整兩根棒狀物,使兩根棒狀物相互平行,并使兩根棒狀物之間的間距為 250 300mm,再用尼龍繩將兩根棒狀物相對固定;步驟70、將該布種原始設計的正確組織紋版通過制作好的模塊傳輸到機臺電腦 中,使織布機正常開機后,經紗開口符合織物設計要求;步驟80、正常開機運轉,運轉過程中,織物經面上自動形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其中,所述棒狀物要求其外表面光滑無痕跡,兩端均為圓角平滑過渡,其可選擇作 光滑處理后的2100mm,# 1寸的鍍鋅管用。上述方法用于在噴水織機織造時控制織物經紗的張力,通過兩根棒狀物使織物經 面上自動形成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口,以減少因為經紗摩擦產生靜電,確保織機正常運 轉,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且品質穩定。權利要求一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將噴水織機上的機臺電腦的程序中的織物組織設置為平紋組織;步驟20、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70~190度,使所述織物的經面的后經紗的一端相間分成上、下兩層以形成一第一開口;步驟30、將一根長度大于所述織物的經面的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一開口中,并將棒狀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預設于噴水織機的兩側;步驟40、再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再次逆轉至170~190度,使上、下兩層后經紗調換位置以交叉形成一第二開口;步驟50、再將另一根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二開口中;步驟60、調整兩根棒狀物至合適的位置后,再將兩根棒狀物相對固定;步驟70、將該布種原始設計的正確組織紋版通過制作好的模塊傳輸到機臺電腦中;步驟80、正常開機運轉,運轉過程中,所述織物的經面上自動形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驟50中,具體是調整兩根棒狀物,使兩根棒狀物相互平行,并使兩根棒狀物之間的間距為 250 300mm,再用尼龍繩將兩根棒狀物相對固定。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驟20或步驟40中,是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80度,使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張得最 大。4.如權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狀 物為2100mm,# 1寸的鍍鋅管,鍍鋅管的外表面光滑無痕跡,兩端均為圓角平滑過渡。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包括如下步驟將噴水織機上的機臺電腦的程序中的織物組織設置為平紋組織;先后兩次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80度,使所述織物的上、下兩層后經紗交叉形成的一第一開口和一第二開口,并分別將兩根棒狀物橫向穿入第一開口口和第二開口中,調整兩根棒狀物至合適的位置后相對固定;將該布種原始設計的正確組織紋版輸入到機臺電腦中;正常開機運轉,運轉過程中,織物經面上自動形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口。如此可減少因為經紗摩擦產生靜電,使之在運轉中保持清晰的織口,確保織機正常運轉。文檔編號D03D49/12GK101922079SQ20101025556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7日專利技術者吳文清, 郝小平, 陳奕廷 申請人:福州福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噴水織機織物經面張力的自動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將噴水織機上的機臺電腦的程序中的織物組織設置為平紋組織; 步驟20、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逆轉至170~190度,使所述織物的經面的后經紗的一端相間分成上、下兩層以形成一第一開口; 步驟30、將一根長度大于所述織物的經面的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一開口中,并將棒狀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預設于噴水織機的兩側; 步驟40、再將噴水織機的刻度盤再次逆轉至170~190度,使上、下兩層后經紗調換位置以交叉形成一第二開口; 步驟50、再將另一根棒狀物橫向穿入所述第二開口中; 步驟60、調整兩根棒狀物至合適的位置后,再將兩根棒狀物相對固定; 步驟70、將該布種原始設計的正確組織紋版通過制作好的模塊傳輸到機臺電腦中; 步驟80、正常開機運轉,運轉過程中,所述織物的經面上自動形兩道清晰的交叉形的開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奕廷,吳文清,郝小平,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福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5[中國|福建]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