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蓄能空調,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
技術介紹
1、為了緩解當下社會高峰期用電緊張問題,冰蓄冷空調系統被大力推廣。在用電低谷期的夜間用電制冷蓄冰,在白天用電高峰期融冰取冷,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當前的冰蓄冷系統主流采用盤管式蓄冰裝置,蓄冰時盤管內部通入低溫載冷劑,向盤管外水域釋冷并形成冰層,融冰時在盤管內部通入高溫載冷劑,融化外部冰層取冷。
2、如圖1a和1b所示,蛇形蓄冰盤管2通常采用支撐連接件6來支撐蛇形蓄冰盤管2的直管段;包括利用圓孔卡住盤片的隔條和承重的框架對蛇形蓄冰盤管2進行支撐。傳統的蛇形蓄冰盤管2在蓄冰過程中,蓄冰盤管表面生長出冰環;同時,由于支撐連接件6一般采用導熱率較高的金屬制成,所以冰層會蔓延到支撐連接件6,形成粘連結構。
3、如圖1c、1d和1e所示;融冰時,冰環內部出現水環,支撐連接件6靠近蛇形蓄冰盤管2的位置受到蛇形蓄冰盤管2傳遞的熱能,使粘連的冰層受熱融化;但是,由于蛇形蓄冰盤管2中的載冷劑回水溫度不高,一般為11-12℃;使得熱能無法傳遞到支撐連接件6遠離蛇形蓄冰盤管2的位置,故支撐連接件6上粘連的冰層無法完全融化,繼續粘連在支撐連接件6上;導致冰環因粘連在支撐連接件6上而無法順利上浮,冰環與蛇形蓄冰盤管2之間不接觸,換熱效率下降,蓄冰裝置無法快速輸出冷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
2、本技術提供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包
3、作為優選,所述隔熱環的導熱率小于或等于0.2w/(m·k)。
4、作為優選,所述的隔熱環(5)與對應的支撐連接件(6)間隔20mm~150mm設置,以避免支撐連接件上生成的冰層覆蓋隔熱環(5)。
5、作為優選,所述隔熱環的直徑大于或等于lmax;lmax為蛇形蓄冰盤管上的冰環直徑。
6、作為優選,所述隔熱環采用疏水性材料,或隔熱環的表面設有疏水性涂層。
7、作為優選,所述的蛇形蓄冰盤管包括依次交替相連的多根直管段和多根彎管段;各根直管段間隔排列。
8、作為優選,所述的蛇形蓄冰盤管中的直管段沿著豎直方向依次等間距排列;任意兩個相鄰的直管段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lmax;lmax為蛇形蓄冰盤管上的冰環直徑。
9、作為優選,所述的蓄冰槽內設置有多個支撐連接件;每個支撐連接件上設置有與所有蛇形蓄冰盤管的直管段一一對應的多個支撐孔;每根直管段均穿過對應的支撐孔。
10、作為優選,各支撐連接件沿著蛇形蓄冰盤管的直管段軸線依次間隔排列。
11、本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術在支撐連接件的兩側均間隔設置低導熱率的隔熱環。在蓄冰過程中,隔熱環隔斷了支撐連接件附近的冰環與隔熱環遠離支撐連接件一側的冰環的連接。在融冰的過程中,冰環與隔熱環的接觸部分沒有形成粘連;當冰環與蛇形蓄冰盤管接觸部分融化形成水層時,冰環受到水的浮力時,能夠始終與蛇形蓄冰盤管的外表面接觸,從而提升裝置換熱效率,使得裝置能快速輸出冷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包括蓄冰槽(1)、蛇形蓄冰盤管(2)和支撐連接件(6);其特征在于:多根蛇形蓄冰盤管(2)均通過支撐連接件(6)固定在蓄冰槽(1)內;每根蛇形蓄冰盤管(2)與支撐連接件(6)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隔熱結構;隔熱結構包括分別位于對應的支撐連接件(6)相反側的兩個隔熱環;所述隔熱環套置固定在蛇形蓄冰盤管(2)的外側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環(5)的導熱率小于或等于0.2W/(m·K)。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熱環(5)與對應的支撐連接件(6)間隔20mm~150mm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環的直徑大于或等于lmax;lmax為蛇形蓄冰盤管(2)上的冰環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環(5)采用疏水性材料,或隔熱環(5)的表面設有疏水性涂層。
6.根據權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蛇形蓄冰盤管(2)中的直管段沿著豎直方向依次等間距排列;任意兩個相鄰的直管段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lmax;lmax為蛇形蓄冰盤管(2)上的冰環直徑。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冰槽(1)內設置有多個支撐連接件(6);每個支撐連接件(6)上設置有與所有蛇形蓄冰盤管(2)的直管段一一對應的多個支撐孔;每根直管段均穿過對應的支撐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支撐連接件(6)沿著蛇形蓄冰盤管(2)的直管段軸線依次間隔排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包括蓄冰槽(1)、蛇形蓄冰盤管(2)和支撐連接件(6);其特征在于:多根蛇形蓄冰盤管(2)均通過支撐連接件(6)固定在蓄冰槽(1)內;每根蛇形蓄冰盤管(2)與支撐連接件(6)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隔熱結構;隔熱結構包括分別位于對應的支撐連接件(6)相反側的兩個隔熱環;所述隔熱環套置固定在蛇形蓄冰盤管(2)的外側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環(5)的導熱率小于或等于0.2w/(m·k)。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熱環(5)與對應的支撐連接件(6)間隔20mm~150mm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環的直徑大于或等于lmax;lmax為蛇形蓄冰盤管(2)上的冰環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阻熱分隔結構的蓄冰盤管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飛杰,葉蒙蒙,施舜天,胡楊波,周慧文,林東超,郭盛楨,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華電華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