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包括:乳化液罐,分別通過第一管路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入口相連通;第二管路,分別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冷卻循環管路,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管路相連通,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相連通;如此,在需要切換備用泵至工作狀態時,在切換之前,可提前利用冷卻循環管路將第二管路中的乳化液引入至備用泵的自身沖洗管路中實現對機封的冷卻、沖刷,避免機封干磨造成的泵體異常損壞,提高泵體的使用壽命。提高泵體的使用壽命。提高泵體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
[0001]本技術涉及泵組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
技術介紹
[0002]連軋機組乳化液系統噴射泵泵組一般包括5
?
8臺,每間隔一段時間會對泵組進行切換,確保2
?
3臺泵為備用泵,剩余的泵再同時工作用于對軋機軋制乳化液的供應。
[0003]為降低乳化液的損耗,噴射泵一般采用機封(機械密封)實現泵體與轉軸間的密封。機封在運行過程中需進行冷卻、沖洗以保證噴射泵機封可長期、穩定地運轉。但是在泵組切換過程中(將備用泵切換成主用泵時),此時備用泵內部沒有足夠的介質進行沖刷冷卻,那么備用泵在啟動時會出現機封干磨問題,導致泵體使用壽命極大縮短。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以解決或者部分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噴射泵切換過程,無法解決泵體吸空時機封干磨導致泵體使用壽命縮短的技術問題。
[0005]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包括:
[0006]乳化液罐,分別通過第一管路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入口相連通;
[0007]第二管路,分別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
[0008]冷卻循環管路,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管路相連通,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相連通。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
[0010]主電磁閥,安裝在所述冷卻循環管路上。
[0011]上述方案中,每個乳化液噴射泵均設置有對應的自身沖洗管路。
[0012]上述方案中,各自身沖洗管路的一端與對應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所述自身沖洗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相連通。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
[0014]多個單向閥,分別安裝在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與所述第二管路之間。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
[0016]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與軋機相連通。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
[0018]多個子電磁閥,分別安裝在各乳化液噴射泵的自身沖洗管路上。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
[0020]控制器,通過控制電纜與電磁閥相連接。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
[0022]上位機,通過控制電纜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
[0023]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包括:乳化液罐,分別通過第一管路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入口相連通;第二管路,分別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冷卻循環管路,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管路相連通,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相連通;如此,在需要切換備用泵至工作狀態時,在切換之前,可提前利用冷卻循環管路將第二管路中的乳化液引入至備用泵的自身沖洗管路中實現對機封的冷卻、沖刷,避免機封干磨造成的泵體異常損壞,提高泵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24]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0025]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乳化液噴射泵泵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
[0027]1?
乳化液罐;2
?
第一管路;3
?
第二管路;4
?
冷卻循環管路;5
?
泵組沖洗主管路;6
?
主電磁閥;7
?
第三管路;8
?
軋機;A、B、C、D、E
?
噴射泵;a1
?
噴射泵A的自身沖洗管路;b1
?
噴射泵B的自身沖洗管路;c1
?
噴射泵C的自身沖洗管路;d1
?
噴射泵D的自身沖洗管路;e1
?
噴射泵E的自身沖洗管路;a2
?
噴射泵A的單向閥;b2
?
噴射泵B的單向閥;c2
?
噴射泵C的單向閥;d2
?
噴射泵D的單向閥;e2
?
噴射泵E的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0029]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本實施例的實現原理,這里先介紹下乳化液噴射泵泵組的工作原理:乳化液噴射泵泵組的主要目的是將乳化液罐中的乳化液提供至軋機內使用,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包括有5~8臺噴射泵,但是為了生產需求,一般是需要保持2~3臺為備用狀態,且備用泵是可按照需求進行切換。
[0030]舉例來說,假設泵組共包括有6臺噴射泵(包括A、B、C、D、E、F),其中2臺為備用泵(包括A和B),經過一段運行時間后,可以將備用泵A和B切換為主用泵,將主用泵C和D切換為備用泵。而由于備用泵A和B長時間未處于工作狀態,泵體內部沒有足夠的介質進行沖刷冷卻,那么備用泵在啟動時會出現機封干磨問題,導致泵體壽命降低。
[0031]基于此,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如圖1所示,圖1是以5臺泵為例進行說明的,泵組包括:乳化液罐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冷卻循環管路4、泵組沖洗主管路5;其中,
[0032]乳化液罐1,分別通過第一管路2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入口相連通;其中,乳化液噴射泵包括:A、B、C、D、E;
[0033]第二管路3,分別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
[0034]冷卻循環管路4,冷卻循環管路4的一端與第二管路相連通,冷卻循環管路4的另一
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5相連通。
[0035]主電磁閥6,安裝在冷卻循環管路4上。
[0036]繼續參考圖1,每個乳化液噴射泵均設置有對應的自身沖洗管路,噴射泵A的自身沖洗管路為a1,噴射泵B的自身沖洗管路為b1,噴射泵C的自身沖洗管路為c1,噴射泵D的自身沖洗管路為d1,噴射泵E的自身沖洗管路為e1。其中,各自身沖洗管路的一端與對應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自身沖洗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5相連通。
[0037]在需要將備用泵切換至工作狀態時,可提前控制主電磁閥6打開,利用冷卻循環管路將第二管路3中的乳化液引入至備用泵的自身沖洗管路中,確保備用泵啟動時在吸空狀態下實現對機封的冷卻、沖刷,避免機封干磨造成的泵體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包括:乳化液罐,分別通過第一管路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入口相連通;第二管路,分別與各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冷卻循環管路,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管路相連通,所述冷卻循環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相連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液噴射泵泵組還包括:主電磁閥,安裝在所述冷卻循環管路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其特征在于,每個乳化液噴射泵均設置有對應的自身沖洗管路。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乳化液噴射泵泵組,其特征在于,各自身沖洗管路的一端與對應乳化液噴射泵的出口相連通,所述自身沖洗管路的另一端與泵組沖洗主管路相連通。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玄利劍,胡連偉,王承剛,蘭曉棟,李冠良,顏廷洲,張金林,楊曄,徐秀鋒,
申請(專利權)人:首鋼智新遷安電磁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