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包括外罐體;所述內罐體內設有伸出外罐體外的且對內罐體內的液氮進行擾動的擾動機構;所述擾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內罐體頂部的且伸入到內罐體的底部的行程管,所述外罐體上設有與行程管對接的隔熱連接管,所述行程管內設有沿行程管移動的活塞塊;所述外罐體上設有驅動活塞塊沿著行程管移動的驅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其中通過驅動機構帶動活塞塊的沿著行程管,則對內罐體底層的液氮進行吸附,然后活塞塊向前推進,將底層的液氮從而出液管排出,從而完成底層液氮和上層液氮的混合,確保內罐體的上下層液氮溫度分布均勻,從而減少了內罐體的上下層的溫差,從而對生物樣本具有較好的冷藏作用。好的冷藏作用。好的冷藏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液氮生物容器相關
,具體為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液氮罐廣泛應用于醫院和實驗室中,主要分為液相存儲和氣相存儲。液氮罐用于細胞、組織等生物材料的凍存。目前在生物研究領域及臨床治療領域,氣相液氮生物儲存罐能夠保障細胞的長期穩定保存,并且能夠避免液相導致的多樣本生物污染,特別是在臍血庫、各類干細胞庫、生物組織樣本庫中廣泛應用。
[0003]當內腔溫度的頂部溫度為
?
183至
?
186攝氏度、底部溫度為
?
193至
?
196攝氏度時,罐蓋打開后48h內,罐體內腔頂部溫度約
?
170℃,切斷液氮供應后,第13天溫度上升至
?
135℃。這種溫度經常性波動和溫差過大,是造成保存的樣本質量不均一、不穩定的主要因素。而現有的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靠的是毛細管將下部的液氮向上輸送,但是效率低,耗費時間長。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現有的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靠的是毛細管將下部的液氮向上輸送,但是效率低,時間長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本技術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包括外罐體,所述外罐體的內部設有內罐體,所述外罐體和內罐體之間設有真空夾層,所述外罐體上設有存取口,存取口上設置有存取口蓋板;所述內罐體內設有伸出外罐體外的且對內罐體內的液氮進行擾動的擾動機構;所述擾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內罐體頂部的且伸入到內罐體的底部的行程管,所述外罐體上設有與行程管對接的隔熱連接管,所述行程管內設有沿行程管移動的活塞塊;所述外罐體上設有驅動活塞塊沿著行程管移動的驅動機構。
[000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行程管的底部設有主管,所述主管上設有位于內罐體底部的吸液管,且所述吸液管上設有吸液單向閥,所述主管上還設有延伸至內罐體上端的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上設有出液單向閥。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驅動機構與活塞塊連接的隔熱連桿,所述隔熱連桿的端部從隔熱連接管穿出,且外罐體的頂部設有與隔熱連桿連接的電動伸縮桿。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活塞塊上設有與行程管的內壁之間設有密封層。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外罐體與內罐體之間設有隔熱座。
[0011]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該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其中由內罐體和外罐體構成容器主體,并且內罐體和外罐體之間形成真空夾層,進行隔熱保溫;其中通過驅動機構帶動活塞塊的沿著行程管,則對內罐體底層的液氮進行吸附,然后活塞塊向前推進,將底層的液氮從而出液管排出,從而完成底層液氮和上層液氮的混合,確保內罐體的上下層液氮溫度分布均勻,從而減少了內罐體的上下層的溫差,從而對生物樣本具有較好的冷藏作用。
附圖說明
[0013]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4]圖1是本技術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技術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的行程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技術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的出液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技術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外罐體;2、內罐體;3、真空夾層;4、存取口;5、存取口蓋板;6、擾動機構;7、行程管;8、隔熱連接管;9、活塞塊;10、驅動機構;11、主管;12、吸液管;13、吸液單向閥;14、出液單向閥;15、密封層;16、隔熱座;17、隔熱連桿;18、電動伸縮桿;19、出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0]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技術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包括外罐體1,所述外罐體1的內部設有內罐體2,所述外罐體1和內罐體2之間設有真空夾層3,所述外罐體1上設有存取口4,存取口4上設置有存取口蓋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罐體2內設有伸出外罐體1外的且對內罐體2內的液氮進行擾動的擾動機構6;所述擾動機構6包括設置在內罐體2頂部的且伸入到內罐體2的底部的行程管7,所述外罐體1上設有與行程管7對接的隔熱連接管8,所述行程管7內設有沿行程管7移動的活塞塊9;所述外罐體上設有驅動活塞塊9沿著行程管移動的驅動機構10。其中由內罐體2和外罐體1構成容器主體,并且內罐體2和外罐體1之間形成真空夾層3,進行隔熱保溫;其中通過驅動機構10帶動活塞塊9的沿著行程管7,則對內罐體2底層的液氮進行吸附,然后活塞塊9向前推進,將底層的液氮從而出液管排出,從而完成底層液氮和上層液氮的混合,確保內罐體2的上下層液氮溫度分布均勻,從而減少了內罐體2的上下層的溫差,從而對生物樣本具有較好的冷藏作用。
[0021]其中,所述行程管7的底部設有主管11,所述主管11上設有位于內罐體2底部的吸液管12,且所述吸液管12上設有吸液單向閥13,所述主管11上還設有延伸至內罐體2上端的出液管19,且所述出液管19上設有出液單向閥14。
[0022]其中,所述驅動機構10與活塞塊9連接的隔熱連桿17,所述隔熱連桿17的端部從隔熱連接管8穿出,且外罐體1的頂部設有與隔熱連桿17連接的電動伸縮桿18。
[0023]其中,所述活塞塊9上設有與行程管7的內壁之間設有密封層15。
[0024]所述外罐體1與內罐體2之間設有隔熱座16。
[0025]工作原理:其中由內罐體2和外罐體1構成容器主體,并且內罐體2和外罐體1之間形成真空夾層3,進行隔熱保溫;其中通過驅動機構10帶動活塞塊9的沿著行程管7,則對內罐體2底層的液氮進行吸附,然后活塞塊9向前推進,將底層的液氮從而出液管排出,從而完成底層液氮和上層液氮的混合,確保內罐體2的上下層液氮溫度分布均勻,從而減少了內罐體2的上下層的溫差,從而對生物樣本具有較好的冷藏作用。
[002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包括外罐體(1),所述外罐體(1)的內部設有內罐體(2),所述外罐體(1)和內罐體(2)之間設有真空夾層(3),所述外罐體(1)上設有存取口(4),存取口(4)上設置有存取口蓋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罐體(2)內設有伸出外罐體(1)外的且對內罐體(2)內的液氮進行擾動的擾動機構(6);所述擾動機構(6)包括設置在內罐體(2)頂部的且伸入到內罐體(2)的底部的行程管(7),所述外罐體(1)上設有與行程管(7)對接的隔熱連接管(8),所述行程管(7)內設有沿行程管(7)移動的活塞塊(9);所述外罐體上設有驅動活塞塊(9)沿著行程管移動的驅動機構(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少筒內溫差的液氮生物容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管(7)的底部設有主管(11),所述主管(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亓立峰,鄭順利,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納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