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水稻育苗定植器的設計與制造
技術介紹
目前水稻育苗是采用育苗盤和田間苗床育苗,待植株長到一定高度后取出插秧, 育苗盤秧苗適用于機械和人工作業。田間苗床的秧苗只適用于人工作業。現在對于小塊農 田還是手工插秧見多。但手工插秧最大問題就是保證不了行距和株距,以及每一垵的株數。 行距株距小了影響通風透光會造成減產,每垵的株數少了也影響產量,株數多了會增加無 效分蘗而影響作物生長。所以保證行距、株距及每垵株數是保證產量的前提。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情況,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在育苗時即能保證田間定植的 行距、株距及每垵株數的定植器,以保證作物產量。本技術的結構如附圖所示為方盤狀,由邊框、盤底構成。在盤底上帶有透氣孔。在盤底上帶有育秧槽隔帶,隔帶中間部有一道凸邊。在育秧槽隔帶之間帶有育秧槽,在育秧槽之間有連接帶。育秧槽和連接帶為一體結構,是由塑料硬膜帶經折疊而成。連接帶折疊起來靠近育秧槽邊部。在硬膜帶有中間部有一凹槽。育秧槽隔帶的凸邊嵌入凹槽內。在育秧槽的角部帶有開閉點。本技術的使用方法是將種子按每垵株數要求3 5粒撒布在育秧槽內,然后填土,放置于條件適合處育苗。到插秧時,只須將育苗槽取出,再從開閉點處將塑料硬膜帶打開,拉直放在定植田土內即可。秧苗下面的土墩使秧苗直立,不會漂起。育秧槽之間的連接帶的長度,就是秧苗的距離。因此從根本上保證了株距和行距。另外每株的種子數都相等。又保證了田間株數。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不僅能夠保證插秧的行距株距及株數,從而保證產量,又使得插秧作業變得十分方便快捷,只須將育秧槽膜帶打開拉直,再將苗放在地面上即可。大大 ...
【技術保護點】
水稻育苗定植器,由邊框(1)、盤底(4)構成,其特征是:在盤底上帶有透氣孔(3),在盤底上帶有育秧槽隔帶(2),隔帶中間部有一道凸邊,在育秧槽隔帶之間帶有育秧槽(5),在育秧槽之間有連接帶(6),在硬膜帶有中間部有一凹槽(7),在育秧槽的角部帶有開閉點(8)。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