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其包括底座組件、滑動組件、驅動組件以及檢測組件,底座組件包括底座以及設置于底座上的導軌;滑動組件可移動地設置于導軌上;驅動組件與滑動組件相連,以驅動滑動組件在導軌上滑動;檢測組件可繞一個第一轉動軸線轉動地設置于滑動組件上。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在該檢測裝置內部設置有運動行程以及轉動軸線,解決了在高輻照環境下對核燃料組件的格架氧化膜厚度進行測量的問題:一方面,在不進行檢測時,渦流傳感器遠離核燃料組件,延長了渦流傳感器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在進行檢測時,渦流傳感器的探測頭與燃料組件的格架自適應,提高了測量的重復精度。的重復精度。的重復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核電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燃料組件是核電站的核心部件,燃料組件的狀態直接決定了反應堆的運行狀態,特別是新型燃料組件。因此需要定期對燃料組件進行狀態檢測來判斷組件性能,其中格架氧化膜的厚度就是其中一項需要關注的參數。
[0003]目前技術中,應用于檢測燃料組件狀態的檢測裝置,其檢測參數主要包括:組件的變形程度以及燃料棒的氧化膜厚度;而目前技術中還沒有應用于檢測格架氧化膜厚度的檢測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
[0005]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提供一種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包括:
[0007]底座組件,包括底座以及設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導軌;
[0008]滑動組件,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導軌上;
[0009]驅動組件,與所述滑動組件相連,以驅動所述滑動組件在所述導軌上滑動;以及
[0010]檢測組件,可繞一個第一轉動軸線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滑動組件上。
[00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檢測組件還包括可繞所述第一轉動軸線轉動地安裝于所述滑動組件上的夾持組件、可繞至少一個第二轉動軸線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夾持組件中的固定件以及設置于所述固定件中的渦流傳感器。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與所述夾持組件球形連接。
[00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渦流傳感器包括可伸縮的探頭。
[00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檢測組件還包括基準罩,所述基準罩設置于所述探頭的外圍,所述探頭的探測端突出于所述基準罩的外端。
[00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基準罩呈半喇叭狀,并設置于所述探頭的下側外圍。
[001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基準罩與所述探頭共軸設置,且其軸線與所述第一轉動軸線相垂直。
[001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動軸線與所述導軌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001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動組件包括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包括調整架,所述調整架包括支架以及安裝于所述支架上的一對彈性件,所述一對彈性件分別與所述檢測組件相抵,并分別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第一轉動軸線的兩相對側。
[001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動組件還包括第一感應件,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二感應
件、第三感應件以及第四感應件,第一感應件與第二感應件相配合,第三感應件與第四感應件相配合。
[0020]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通過在該檢測裝置內部設置有運動行程以及轉動軸線,解決了在高輻照環境下對核燃料組件的格架氧化膜厚度進行測量的問題:一方面,在不進行檢測時,渦流傳感器遠離核燃料組件,延長了渦流傳感器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在進行檢測時,渦流傳感器的探測頭與燃料組件的格架自適應,提高了測量的重復精度。
附圖說明
[0021]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22]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所示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縱”、“橫”、“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頭”、“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
[0025]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安裝”、“相連”、“連接”、“固定”、“設置”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當一個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時,該元件能夠“直接地”或“間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個或更多個居間元件。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方案,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6]以下描述中,為了說明而不是為了限定,提出了諸如特定系統結構、技術之類的具體細節,以便透徹理解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實現本專利技術。在其它情況中,省略對眾所周知的系統、裝置、電路以及方法的詳細說明,以免不必要的細節妨礙本專利技術的描述。
[0027]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8]圖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一些實施例中的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該檢測裝置用于檢測燃料組件的格架氧化膜的厚度,其包括底座組件1、滑動組件2、驅動組件3以及檢測組件4。滑動組件2可移動地設置于底座組件1上,其還設有相對的兩端,驅動組件3連接于其中一端,檢測組件4可轉動地設置于另一端,其中檢測組件4可圍繞第一轉動軸線轉動,該第一轉動軸線垂直于底座組件1所在的水平面。底座組件1用于為驅動組件3提供結構支撐以及與滑動組件2相配合,滑動組件2用于為檢測組件4提供結構支撐以及連接各組件,驅動組件3用于為滑動組件2在底座組件1上移動時提供動力,檢測組件4用于測量數據。
[0029]底座組件1在一些實施例中呈縱長型,其包括底座11以及導軌12。底座11用于為導軌12提供結構支撐。導軌12設置于底座11上,導軌12的長度方向與第一轉動軸線相垂直,其用于為滑動組件2提供滑動軌道。導軌12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第一端121以及與第一端121相對的第二端122,滑動組件2在導軌12上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來回滑動,且第一位置靠近第一端121,第二位置靠近第二端122。
[0030]再如圖1所示,滑動組件2在一些實施例中呈縱長型,其縱長方向平行于導軌12的分布方向,滑動組件2可包括滑動件21、主體部22以及第一感應件23。滑動件21可移動地設置于導軌12上,用于與導軌12相配合。主體部22連接于所述滑動件21的上側面,用于為檢測組件4提供結構支撐。第一感應件23設置于滑動件21朝向第一端121的一側,用于感應滑動組件2的運動狀態。
[0031]主體部22在一些實施例中設有相對的兩端,其中一端靠近第一端121,并連接于滑動件21;另一端靠近第二端122,設有上下貫通的軸承座221。主體部22在一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組件(1),包括底座(11)以及設置于所述底座(11)上的導軌(12);滑動組件(2),可移動地設置于所述導軌(12)上;驅動組件(3),與所述滑動組件(2)相連,以驅動所述滑動組件(2)在所述導軌(12)上滑動;以及檢測組件(4),可繞一個第一轉動軸線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滑動組件(2)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組件(4)還包括可繞所述第一轉動軸線轉動地安裝于所述滑動組件(2)上的夾持組件(43)、可繞至少一個第二轉動軸線轉動地安裝于所述夾持組件(43)中的固定件(45)以及設置于所述固定件(45)中的渦流傳感器(4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5)與所述夾持組件(43)球形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流傳感器(46)包括可伸縮的探頭(461)。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在役核燃料組件格架氧化膜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組件(4)還包括基準罩(44),所述基準罩(44)設置于所述探頭(461)的外圍,所述探頭(461)的探測端突出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飛翔,鹿帥,陳嘉杰,
申請(專利權)人:嶺澳核電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