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電機風葉結構,其包括:風葉盤,所述風葉盤包括沿軸向延伸設置的軸座,所述軸座與多個風葉筋固定連接,所述多個風葉筋等間距環繞所述軸座,每個風葉筋具有上邊沿、下邊沿和所述上邊沿和所述下邊沿之間的弧形邊沿,所述弧形邊沿向風葉筋轉動的方向彎曲;風葉罩,所述風葉罩為圓形罩體,所述風葉罩具有朝向一側聚攏的弧形側部,所述風葉罩的形狀與所述風葉筋的弧形邊沿的形狀相適配,所述風葉罩至少覆蓋包括所述多個風葉筋的末端的部分。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減少風葉筋轉動產生的噪音,集中風葉筋轉動產生的風力。集中風葉筋轉動產生的風力。集中風葉筋轉動產生的風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機風葉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電機
,尤其涉及一種電機風葉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在電機上安裝風葉可以起到給電機散熱和造風的作用,同時電機風葉會影響電機的使用性能,包括電機的頻率、功能和使用壽命等。現有技術中的電機風葉為開放式的結構,全部暴露在外,這樣使得風葉在轉動時噪音大,消耗功率多,轉動產生的風不集中,進而導致電機散熱效果差、電機的使用壽命大幅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風葉結構,以解決現有的電機風葉為開放式結構導致的噪音大或散熱效果差等問題。
[0004]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提出一種電機風葉結構,其包括:風葉盤,所述風葉盤包括沿軸向延伸設置的軸座,所述軸座與多個風葉筋固定連接,所述多個風葉筋等間距環繞所述軸座,每個風葉筋具有上邊沿、下邊沿和所述上邊沿和所述下邊沿之間的弧形邊沿,所述弧形邊沿向風葉筋轉動的方向彎曲;風葉罩,所述風葉罩為圓形罩體,所述風葉罩具有朝向一側聚攏的弧形側部,所述風葉罩的形狀與所述風葉筋的弧形邊沿的形狀相適配,所述風葉罩至少覆蓋包括所述多個風葉筋的末端的部分。
[0005]其中,所述風葉筋的弧形邊沿的長度與所述風葉罩的弧形側部的寬度相同。
[0006]其中,所述風葉盤具呈放射狀設置的與所述軸座連接的多個加強筋。
[0007]其中,所述加強筋的數量與所述風葉筋的數量相同,并且所述加強筋的位置與所述風葉筋的位置相對應。
[0008]其中,所述軸座的中心具有軸孔,所述軸孔為D型軸孔,所述軸孔貫穿所述軸座。
[0009]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具有弧形罩體的風葉罩和具有弧形末端邊沿的風葉筋,并且弧形罩體和弧形末端邊沿的形狀相適配,風葉罩至少覆蓋風葉筋的末端,能夠減少風葉筋轉動產生的噪音,集中風葉筋轉動產生的風力,有效提升了電機的散熱效果,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0]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1]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機風葉的示意圖;
[0012]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機風葉的主視示意圖;
[0013]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機風葉的后視示意圖;
[0014]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風葉罩的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6]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0017]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機風葉結構,其可用于水泵電機,尤其是自吸泵電機。參考圖1至圖3,該電機風葉結構具體包括:風葉盤1,風葉筋2和風葉罩3。具體地,風葉盤1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沿軸向方向延伸設置軸座12,軸座12為圓柱體形狀,軸座12與多個風葉筋2固定連接。在電機風葉的背面,多個加強筋13環繞軸座12的外側,多個加強筋13呈放射狀均勻設置,以便于穩固地固定軸座12。在軸座12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貫穿軸座12的軸孔14,軸孔14的截面形狀可與電機軸的截面形狀相適配,電機風葉可通過軸孔14套設在電機軸上,通過電機軸轉動帶動電機風葉旋轉。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軸孔14可為D型軸孔。
[0018]繼續參考圖1至圖3,在軸座12的外周等間距環繞設置有多個風葉筋2,每個風葉筋2的形狀完全相同,具體地,風葉筋2具有近端和末端,風葉筋2的近端與軸座12固定連接。風葉筋2還具有上邊沿21、下邊沿22和弧形邊沿23,風葉筋2的上邊沿21即為未被風葉罩3覆蓋的部分。其中,風葉筋2的上邊沿21由近端開始向上傾斜一定的角度,下邊沿22的末端到電機風葉軸心的距離大于上邊沿21的末端到電機風葉軸心的距離,上邊沿21的末端和下邊沿22的末端之間具有在豎直方向向著電機風葉的軸心延伸的弧形邊沿23或弧形末端邊沿,將風葉筋2的末端設置為流暢的弧形可提高電機風葉的效率。風葉筋2靠近末端的部分扇面沿徑向朝向同一側彎曲延伸,以增加風葉筋2的掃風面積,并且風葉筋2靠近末端的部分扇面的彎曲方向與風葉筋的轉動方向一致,以加快空氣流動,增大電機風葉產生的風力。由于上邊沿21向上傾斜一定的角度,風葉筋2的寬度由近端到風葉罩3的內邊沿31處逐漸增大,同樣增大了風葉筋2的掃風面積。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風葉筋2的數量可為7個,而風葉筋2的數量越多其送風效果和靜音效果就越好,加強筋13的數量與風葉筋2的數量相同,也設置為7個,并且風葉筋2的近端的位置和加強筋13的位置相對應。
[0019]結合參考圖2和圖3,為了保護風葉筋2正常轉動,減小風葉筋2轉動產生的噪音,防止灰塵及雜物卷入風葉筋2,風葉罩3至少覆蓋(或包覆)包括風葉筋2的末端的一部分。風葉罩3呈圓形或圓弧形,參考圖4,風葉罩3的側面類似于平底鍋的外形。風葉罩3具有圓形的內邊沿31和圓形的外邊沿32,內邊沿31的直徑大小小于外邊沿32的直徑大小,風葉罩3由外邊沿32沿弧線逐漸向內邊沿31聚攏,即風葉罩3的罩體為弧形形狀(即弧形罩體)。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為了減小風葉罩3和風葉筋2的末端之間的間隙,風葉罩3的弧形側部的形狀與風葉筋2的弧形邊沿的形狀相適配,并且風葉罩3僅覆蓋風葉筋2的末端。當電機風葉順著風葉筋2末端的彎曲方向旋轉時,風葉罩3具有內邊沿31的一側為電機風葉的出風側,風葉罩3具有外邊沿32的一側為電機風葉的進風側,即風經過風葉罩3集中和聚攏后吹出。在本申請的其他實施例中,風葉筋3的內邊沿31也可更多地覆蓋風葉筋2以便進一步聚攏風力。
[0020]結合參考圖1和圖2,在實際使用中,電機風葉通過軸孔14固定在電機軸上,并且風葉罩3的出風側朝向電機設置。通過電機軸的轉動帶動風葉盤1上的風葉筋2轉動進而帶動
空氣流動,流動的空氣形成風并通過風葉罩3聚攏后向電機吹出,從而實現為電機散熱。
[0021]通過設置風葉罩覆蓋風葉筋的末端,減少空氣動力噪聲,通過逐漸增大風葉筋的寬度,增大掃風面積,通過設置具有弧形末端的風葉筋,提高電機風葉的效率,通過彎曲風葉筋靠近末端的部分扇面,加快空氣流動,進而在同樣的電機功率下產生更大更集中的風力,有效地提升了電機的散熱效果,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
[0022]盡管已經參考本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詳細地描述本公開,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實施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在其中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因此,本公開旨在覆蓋本公開的修改和變化,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公開的權利要求以及其等效物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機風葉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風葉盤,所述風葉盤包括沿軸向延伸設置的軸座,所述軸座與多個風葉筋固定連接,所述多個風葉筋等間距環繞所述軸座,每個風葉筋具有上邊沿、下邊沿和所述上邊沿和所述下邊沿之間的弧形邊沿,所述弧形邊沿向風葉筋轉動的方向彎曲;風葉罩,所述風葉罩為圓形罩體,所述風葉罩具有朝向一側聚攏的弧形側部,所述風葉罩的形狀與所述風葉筋的弧形邊沿的形狀相適配,所述風葉罩至少覆蓋包括所述多個風葉筋的末端的部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立楓,戴荷生,吳遠明,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韓進泵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