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及輸送臺,包括用于承載物料的托盤組件;通過升降板設置于托盤組件下方的旋轉組件,且旋轉組件驅動端與托盤組件連接;通過固定板設置于升降板下方的頂升組件,且頂升組件驅動端固定連接于升降板;還包括設置于升降板與固定板之間的至少兩個對向設置的導向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相比現有技術,于載物側設置了限位結構,同時防滑墊的設置與限位結構相互協同,對料箱在輸送流程、升降變位過程中的姿態穩定性以及防傾倒具有穩固作用;于旋轉頂升機的上下升降方案中設置了導向組件,保證升降時上下兩平面平行,從而提升了料箱的姿態穩定性;同時,增設了定位組件,在快速的輸送流程中,定位更準、效率更高。高。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及輸送臺
[0001]本技術涉及輸送設備
,尤其是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及輸送臺。
技術介紹
[0002]在現階段日益普及的智能工廠中,輸送系統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基于一些工藝和輸送流程的要求,如在料箱輸送流程中,需要對料箱進行掃碼或貼標等動作。現有技術實現該流程動作的方案是由輸送臺將料箱水平搬運至頂升機的載物臺上,由頂升機對料箱進行升降、旋轉等變位工序,再進行貼標、掃描。
[0003]現有技術實現該流程動作的方案所存在的問題是,因為生產節拍的加快,更快的輸送系統流程中,貼標、掃描工序對料箱的姿態穩定性要求也更高,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料箱在快速輸送中物料單元的防傾倒、保證姿態方面未能得到保證;設備在頂升過程中,上下兩平面的平行度沒有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的料箱旋轉頂升機及輸送臺,使輸送過程及在設備上旋轉頂升過程中的平穩性、姿態穩定性得到了改善。
[0005]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技術方案如下:
[0007]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包括:托盤組件,其用于承載物料;旋轉組件,其本體通過升降板設置于托盤組件的下方,且其驅動端與托盤組件連接;頂升組件,其本體通過固定板設置于升降板的下方,且其驅動端固定連接于升降板;還包括設置于升降板與固定板之間的至少兩個對向設置的導向組件。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的旋轉、頂升技術方案,由旋轉組件驅動托盤組件進行周向方向的變位,并由頂升組件對升降板進行整體頂升,從而帶動托盤組件進行頂升;以使托盤上的料箱頂升、以及調整料箱的周向姿態,從而滿足掃碼、貼標的流程作業;特別地,針對頂升、下降這個工序,為便于減少體積,使得結構更為緊湊;旋轉組件與頂升組件設置在不同中心軸線,因此頂升組件的驅動端作用力點并非升降板的中心點,因此旨在改善頂升、下降過程的不穩定、搖晃現象,在升降板、固定板兩個平面之間增設了導向組件;換言之,通過設置導向組件,使得升降板、固定板無論是頂升還是下降狀態均處于相對平行的相對位置,運行更為穩定,此時位于升降板上方的托盤組件的姿態則更穩定。
[0009]可選地,所述導向組件為同步頂升器,每個同步頂升器均由導向座以及導向桿組成,導向桿的桿身呈齒條設計,導向座的內部具有嚙合齒輪,導向桿的一端與升降板固定連接,其桿身嚙合設置于導向座內,導向座與固定板固定連接。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利于兩平面維系相對位置平行穩定的方案;具體地,位于升降板兩側的至少兩個同步頂升器能夠隨使得兩平面的兩端上下行程相同,
從而維持平行、穩定,且以齒輪、齒條作嚙合的導向方式,由于嚙合的重合度增加,運轉更為平穩,沖擊也更小。
[0011]優選地,所述導向組件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導向組件的每個導向座之間通過連桿保持處于同一水平面。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常規的四邊形板結構,在其四個受力端點均布置該導向組件后,且四個角之間用連桿相連接,相比兩個沿中心軸線對向設置的導向組件而言,更為穩定。
[0013]可選地,沿所述托盤組件的外廓還設置有限制物料移動的限位結構;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托盤組件的外廓設置限位結構能夠在物料單元需要較快速度進行輸送時,物料單元具有防傾倒的物理保護,保證物料姿態穩定。
[0015]優選地,所述限位結構為沿托盤組件外廓設置的L形截面的折邊板。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更好的適配如料箱、箱體狀的物料單元。
[0017]可選地,所述托盤組件與物料接觸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系數的防滑墊。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物料單元與托盤組件上表面相接觸時,防滑墊可提供更大的摩擦系數,從而增大與滑動方向相反方向的摩擦力,從而與限位結構進行協同姿態穩定。
[0019]另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臺,技術方案如下:
[0020]所述輸送臺包括輸送組件,所述輸送組件的中部嵌設有料箱旋轉頂升機,且輸送組件的底部設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用于支撐料箱旋轉頂升機的結構件,所述輸送組件的兩側橫梁之間還設置定位組件,所述定位組件在物料進入料箱旋轉頂升機的載物端時同步升起、在頂升工序后同步下落。
[0021]可選地,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固設于輸送組件兩側橫梁之間的支撐梁,支撐梁的下部設置氣缸,所述氣缸的驅動端連接有延伸至輸送組件頂部的阻擋板,所述阻擋板隨氣缸的上下行程實現對物料的阻擋、定位。
[0022]優選地,所述輸送組件為包膠電輥筒輸送機。
[002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于載物側設置了限位結構,同時防滑墊的設置與限位結構相互協同,對料箱在輸送流程、以及升降變位過程中的姿態穩定性以及防傾倒具有穩固作用。
[0025]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頂升機的上下升降方案中設置了導向組件,保證升降時上下兩平面平行,從而提升了料箱的姿態穩定性;同時,增設了定位組件,在快速的輸送流程中,定位更準、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輸送臺與料箱旋轉頂升機的第一視角立體圖;
[0027]圖2為輸送臺與料箱旋轉頂升機的第二視角立體圖;
[0028]圖3為料箱旋轉頂升機的第一視角立體圖;
[0029]圖4為料箱旋轉頂升機的第二視角立體圖;
[0030]圖5為定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1]其中:1、托盤組件;2、旋轉組件;3、升降板;4、頂升組件;5、固定板;6、導向組件;61、導向座;62、導向桿;63、連桿;7、折邊板;8、防滑墊;9、輸送組件;10、框架;11、定位組件;111、支撐梁;112、氣缸;113、阻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地說明。
[0033]如圖1
?
圖5所示,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包括托盤組件1,其用于承載物料;旋轉組件2,其本體為一個伺服電機,通過升降板3設置于托盤組件1的下方,且其驅動端與托盤組件1連接;頂升組件4,其本體為一個電缸,通過固定板5設置于升降板3的下方,且其驅動端固定連接于升降板3;還包括設置于升降板3與固定板5之間的至少兩個對向設置的導向組件6。
[003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的旋轉、頂升技術方案,由旋轉組件2驅動托盤組件1進行周向方向的變位,并由頂升組件4對升降板3進行整體頂升,從而帶動托盤組件1進行頂升;以使托盤上的料箱頂升、以及調整料箱的周向姿態,從而滿足掃碼、貼標的流程作業;特別的是,針對頂升、下降這個工序,為便于減少體積,使得結構更為緊湊;旋轉組件2與頂升組件4設置在不同中心軸線,因此頂升組件4的驅動端作用力點并非升降板3的中心點;因此旨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盤組件(1),其用于承載物料;旋轉組件(2),其本體通過升降板(3)設置于托盤組件(1)的下方,且其驅動端與托盤組件(1)連接;頂升組件(4),其本體通過固定板(5)設置于升降板(3)的下方,且其驅動端固定連接于升降板(3);還包括設置于升降板(3)與固定板(5)之間的至少兩個對向設置的導向組件(6)。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組件(6)為同步頂升器,每個同步頂升器均由導向座(61)以及導向桿(62)組成,導向桿(62)的桿身呈齒條設計,導向座(61)的內部具有嚙合齒輪,導向桿(62)的一端與升降板(3)固定連接,其桿身嚙合設置于導向座(61)內,導向座(61)與固定板(5)固定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組件(6)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導向組件(6)的每個導向座(61)之間通過連桿(63)保持處于同一水平面。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托盤組件(1)的外廓還設置有限制物料移動的限位結構。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料箱旋轉頂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為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卓笠,宓波,谷春光,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凱樂士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