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使環氧加成物和多元酸酐(D)酯化而得到的反應產物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所述環氧加成物具有由以下述通式(Ⅰ)所示的環氧樹脂(A)加成不飽和一元酸(B)和選自酚化合物、醇化合物、胺化合物和羧酸之中的化合物(C)而形成的結構。式中,Cy表示碳原子數為3~5的環烷基,X表示H、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等,Y和Z表示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等,n表示0~10的數,p表示0~5的數,r表示0~4的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含有具有烯屬不飽和鍵的特定化合物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在該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中含有光聚合引發劑而形成的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技術介紹
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括含有具有烯屬不飽和鍵化合物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光聚合引發劑,通過對該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照射紫外線或電子射線,可以使其聚合固化,因此被用于光固化性油墨、感光性印刷版、印刷電路配線板、各種光致抗蝕劑等。最近,伴隨著電子儀器的輕薄短小化和高性能化的發展,能夠精度良好地形成細微圖形的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備受期待。作為該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光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和含有該化合物的堿性顯影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此外,在下述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含有聚羧酸樹脂的樹脂組合物和含有該樹脂組合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此外,在下述專利文獻3中,提出了堿可溶性不飽和樹脂和含有該樹脂的感放射線性樹脂組合物。但是,這些公知的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的感度不充分,難以得到適當的圖形形狀和細微圖形。因此,透明性、粘合性和耐堿性優良,且能夠精度良好地形成細微圖形的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備受期待。專利文獻1特許第3148429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3-107702號公報專利文獻3特開2003-89716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如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目前還沒有一種感度充分、可以得到適當的圖形形狀和細微圖形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度、析像度、透明性、粘合性和耐堿性等優良,且能夠精度良好地形成細微圖形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本專利技術通過提供含有使環氧加成物和多元酸酐(D)酯化而得到的反應產物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從而實現了上述的目的。所述環氧加成物具有由以下述通式(I)所示的環氧樹脂(A)加成不飽和一元酸(B)和選自酚化合物、醇化合物、胺化合物和羧酸之中的化合物(C)而形成的結構,上述環氧加成物具有以相對于上述環氧樹脂(A)的1個環氧基,上述不飽和一元酸(B)的羧基為0.1~1.0個、上述化合物(C)的酚性羥基、醇性羥基、氨基或羧基為0~0.9個,且上述不飽和一元酸(B)和上述化合物(C)之和為0.1~1.0個的比率進行加成而形成的結構,上述酯化以相對于上述環氧加成物的1個羥基,上述多元酸酐(D)的酸酐結構為0.1~1.0個的比率進行。 (式中,Cy表示碳原子數為3~10的環烷基,X表示氫原子、可被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或碳原子數為3~10的環烷基,Y和Z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碳原子數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數為2~10的鏈烯基或鹵原子,上述烷基、上述烷氧基和上述鏈烯基可被鹵原子取代,n表示0~10的數,p表示0~5的數,r表示0~4的數。)此外,本專利技術通過提供含有上述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光聚合引發劑的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實現了上述目的。最佳實施方式下面,對于本專利技術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和堿性顯影性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就其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含有使環氧加成物和多元酸酐(D)酯化而得到的反應產物。所述環氧加成物具有由以上述通式(I)所示的環氧樹脂(A)加成不飽和一元酸(B)和選自酚化合物、醇化合物、胺化合物和羧酸之中的化合物(C)而形成的結構,上述環氧加成物具有以相對于上述環氧樹脂(A)的1個環氧基,上述不飽和一元酸(B)的羧基為0.1~1.0個、上述化合物(C)的酚性羥基、醇性羥基、氨基或羧基為0~0.9個,且(B)成分和(C)成分之和為0.1~1.0個的比率進行加成而形成的結構,上述酯化以相對于上述環氧加成物的1個羥基,上述多元酸酐(D)的酸酐結構為0.1~1.0個的比率進行。相對于上述環氧樹脂(A)的1個環氧基,上述不飽和一元酸(B)的羧基的比率優選為0.4~1.0個、上述化合物(C)的酚性羥基、醇性羥基、氨基或羧基的比率優選為0~0.6個,且(B)成分和(C)成分之和優選為0.4~1.0個。此外,相對于上述環氧加成物的1個羥基,多元酸酐(D)的酸酐結構的比率優選為0.4~1.0個。作為上述通式(I)中以Cy所示的碳原子數為3~10的環烷基,可以列舉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甲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等,作為以Y和Z所示的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可以列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異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異辛基、叔辛基、2一乙基己基、壬基、異壬基、癸基、異癸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三氟乙基、全氟乙基等,作為碳原子數為1~10的烷氧基,可以列舉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乙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等,作為碳原子數為2~10的鏈烯基,可以列舉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丙烯基等,作為鹵原子,可以列舉出氟、氯、溴、碘。用于制備本專利技術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的環氧樹脂(A),由于具有三芳基一環烷基甲烷的骨架,固化物對基材的粘合性、耐堿性、加工性、強度等優良,因此在顯影除去非固化部時,即使是微細的圖形,也能夠精度良好地形成鮮明的圖像。作為環氧樹脂(A),優選在上述通式(I)中,Cy為環己基的化合物,X為苯基的化合物,p和r為0的化合物,n為0~5,特別是0~1的化合物。作為以上述通式(I)所示的環氧樹脂(A)的具體例子,可以列舉出以下No.1~No.9的化合物。但是,本專利技術并不受以下化合物的任何限制。化合物No.1 化合物No.2 化合物No.3 化合物No.4 化合物No.5 化合物No.6 化合物No.7 化合物No.8 化合物No.9 在本專利技術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中所含有的由(A)成分加成(B)成分和根據需要的(C)成分后,酯化(D)成分而得到的反應產物可以通過例如下述反應式所示的方法來制造。首先,由作為(A)成分的環氧樹脂(1)加成作為(B)成分的不飽和一元酸(2)和根據需要的作為(C)成分的酚化合物等(3),從而得到含有作為環氧加成物的化合物(4)的樹脂組合物。然后,使化合物(4)與作為(D)成分的多元酸酐(5)反應,進行酯化反應,從而得到含有作為目標反應產物的化合物(6)的樹脂組合物。進而,選擇性地,使化合物(6)與作為(E)成分的環氧化合物(7)反應,從而可以得到含有化合物(8)的樹脂組合物。 得到上述反應式所示的作為環氧加成物的化合物(4)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當化合物(4)中的n為0時,如下述反應式所示,通過使雙酚(9)和含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10)的單環氧化合物反應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化合物(4)。 作為用于得到本專利技術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的不飽和一元酸(B),可以列舉出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肉桂酸、山梨酸、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蘋果酸酯、羥乙基丙烯酸酯·蘋果酸酯、羥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蘋果酸酯、羥丙基丙烯酸酯·蘋果酸酯、雙環戊二烯·蘋果酸酯等。作為可以用作為了得到本專利技術的堿性顯影性樹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含有使環氧加成物和多元酸酐(D)酯化而得到的反應產物的堿性顯影性樹脂組合物,所述環氧加成物具有由以下述通式(Ⅰ)所示的環氧樹脂(A)加成不飽和一元酸(B)和選自酚化合物、醇化合物、胺化合物和羧酸之中的化合物(C)而形成的結構,所述環氧加成物具有以相對于所述環氧樹脂(A)的1個環氧基,所述不飽和一元酸(B)的羧基為0.1~1.0個、所述化合物(C)的酚性羥基、醇性羥基、氨基或羧基為0~0.9個,且所述不飽和一元酸(B)和所述化合物(C)之和為0.1~1.0個的比率進行加成而形成的結構,所述酯化以相對于所述環氧加成物的1個羥基,所述多元酸酐(D)的酸酐結構為0.1~1.0個的比率進行,***(Ⅰ)式中,Cy表示碳原子數為3~10的環烷基,X表示氫原子、可被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 的苯基或碳原子數為3~10的環烷基,Y和Z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為1~10的烷基、碳原子數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數為2~10的鏈烯基或鹵原子,所述烷基、所述烷氧基和所述鏈烯基可被鹵原子取代,n表示0~10的數,p表示0~5的數,r表示0~4的數。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阿久津光男,清水正晶,真壁由惠,佐藤直美,石黑智仁,君島孝一,前田直樹,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艾迪科,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