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鎖固模塊,其可扣合于一配設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扣桿。鎖固模塊包括一第一鎖固件與一第二鎖固件。其中,第一鎖固件包括一第一本體與一延伸自第一本體的第一扣體,而第二鎖固件則包括一搭接于第一本體的第二本體與一延伸自第二本體的第二扣體。第二扣體與第一扣體相互嵌合,且第一扣體與第二扣體之間構成一限位空間,而扣桿即限位于此限位空間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鎖固模塊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鎖固模塊,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適用于可攜式電子裝置(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的鎖固才莫塊(Lock Module)。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可攜式電子裝置也逐漸普及。這些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計算機(Note Book)、手機(Mobil Phone)或是個人數 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基本上,這些可攜式電子 裝置的優點是讓使用者方便攜帶。然而,由于這些可攜式電子裝置容易攜 帶,因此若使用者稍不留意,這些可攜式電子裝置便有可能被不當移動或 竊取.附圖說明圖1A繪示為一肯辛頓鎖(Kensington Lock)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 示意圖,圖1B繪示為一肯辛頓鎖鎖合于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在圖 1A與圖IB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機體12上配設有多個輸入/輸出(I/O) 埠14,以擴充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外接功能。此外,機體12上亦會設置 一鎖孔16,以與肯辛頓鎖"O對接. 一般來說,肯辛頓鎖100的一端會鎖 住鎖孔16,而肯辛頓鎖100的另一端會固設于一諸如為桌子的固定物上。借 此,使用者可借由鎖孔16與肯辛頓鎖100之間的鎖固關系來防止可攜式電 子裝置10遭到不當移動或竊取。值得一提的是,當肯辛頓鎖100鎖固于可攜式電子裝置10,且使用者 欲將一外接的連接器18組裝于輸入/輸出埠14時,由于肯辛頓鎖100的配 設位置位于連接器18組裝至輸入/輸出端口 14的組裝路徑Ll上,因此連接 器18會受到肯辛頓鎖100的干涉(Interface)而無法順利地組裝于輸入/輸 出埠14(請參考圖1C,其繪示為一外接的連接器18沿組裝路徑Ll移動的 示意圖)。另外,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均朝向輕薄化的設計模式,因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對于智能電話(Smart Phone )、或PDA而言,肯辛 頓鎖不易直接鎖固于該些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是要改善肯辛頓鎖的配設位置,以避免連接器 在組裝至輸入/輸出埠的過程中與肯辛頓鎖發生干涉。此外,本專利技術亦會提 出一較佳的鎖固模塊,以提供市面上輕薄化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防盜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鎖固模塊,以解決肯辛頓鎖:的配設造成外接 的連接器無法順利地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輸入/輸出端口接合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鎖固模塊,其可直接地鎖固于外型較輕 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為達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鎖固模塊,其可扣合于一配設 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扣桿。此鎖固模塊包括一第一鎖固'件與一第二鎖固 件。其中,第 一鎖固件包括一第 一本體與一延伸自第 一本體的第一扣體,而 第二鎖固件則包括一搭接于第 一本體的第二本體與 一延伸自第二本體的第 二扣體。第二扣體與第一扣體相互嵌合,且第一扣體與第二扣體之間構成 一限位空間,而扣桿即限位于此限位空間中。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扣體具有兩相對應的第一扣勾,這 些第 一扣勾之間構成一第 一扣槽,第二扣體具有兩相對應的第二扣勾,這些 第二扣勾之間構成一第二扣槽,而第一扣勾其中之一嵌入第二扣槽,第二扣 勾其中之一嵌入第一扣槽。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鎖固模塊更包括一第三鎖固件,第一 本體設有一第一鎖合孔,第二本體設有對應第一鎖合孔的一第二鎖合孔,而 第三鎖固件穿設于第 一鎖合孔與第二鎖合孔。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鎖閨件為肯辛頓鎖。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鎖固件更包括一第一卡合部,第一 卡合部延伸自第一本體,第二本體設有對應第一卡合部的一第二卡槽,而第 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槽。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鎖固件更包括一第二卡合部,第二 卡合部延伸自第二本體,第一本體設有對應第二卡合部的一第一卡槽,而第 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槽。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搭接部,第二本 .體具有一第二搭接部,而第一搭接部招凝于第二搭接部。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本體更具有一第三搭接部,第二 本體更具有一第四恭接部,而第四搭接部恭接于第三搭接部。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本體更具有一第五搭接部,第二 本體更具有一第六搭接部,而第五搭接部搭接于第六搭接部。在本專利技術的鎖固模塊中,第 一鎖固件的第 一本體與第二鎖固件的第二 本體相互搭接,延伸自第一本體的第一扣體與延伸自第二本體的第二扣體 相互嵌合,而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扣桿是限位于第一扣體與第二扣體所構 成的限位空間中,而肯辛頓鎖可借由與第 一 鎖固件以及第二鎮固件的結合 來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防盜的功能.其中,與第一鎖固件以及第二鎖固件結合的肯辛頓鎖不會位于緣接器組裝至輸入/輸出端口的組裝路徑上。換言之,外接的連接器可順利i4ia裝至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輸入/輸出端口。此外,本 專利技術的鎖固模塊亦可直接地鎖固于外型較輕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以防止 可攜式電子裝置被不當移動或是竊取。為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 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困說明圖1A繪示為一肯辛頓鎖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B繪示為一肯辛頓鎖鎖合于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C繪示為一外接的連接器沿組裝路徑移動的示意S。 圖2A繪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鎖固模塊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 分解圖。圖2B繪示為圖2A的鎖固4莫塊扣合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3A繪示為圖2A的第一鎖固件與第二鎖固件在另一視角的放大圖。圖3B繪示為圖3A的第一鎖固件與第二鎖固件的分解圖。10:可攜式電子裝置12:機體14:輸入/輸出埠16:鎖孔18:連接器20:可攜式電子裝置22:扣桿24:機體26:連接器28:輸入/輸出埠100:肯辛頓鎖200:鎖固模塊210:第一鎖固件212:第一本體212a:第一鎖合孔212b:第一搭法部212c:第三搭接部212d:第五擺碟部214:第一扣體214a:第一扣勾214b:第一扣槽216:第一卡合部218:第一卡槽220:第二鎖固件222:第二本體222a:第二鎖合孔222b:第二恭接部222c:第四搭接部222d:第六搭接部224:第二扣體224a:第二扣勾224b:第二扣槽226:第二卡合部228:第二卡槽.230:第三鎖固件230,:肯辛頓鎖S:限位空間Ll、 L2:組裝路徑具體實施例方式圖2A繪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 一種鎖固模塊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分 解圖,圖2B繪示為圖2A的鎖固模塊扣合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而 圖3A繪示為圖2A的第一鎖固件與第二鎖固件于另一視角的放大圖。有關 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說明,清一并參考圖2A、圖2B、與圖3A,本實施例的 鎖固模塊200是扣合于一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上的扣桿22。在本實施 例中,鎖固模塊200主要包括第一鎖固件210與第二鎖固件220,第一鎖固 件210與第二鎖固件220例如是兩件相對應的鎖片。第一鎖固件210包括 第一本體212與延伸自第一本體212的第一扣體214,而第二鎖固件220則 包括搭接于第一本體212的第二本體222與延伸自第二本體222的第二扣 體224。第二扣體224與第一扣體214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鎖固模塊,扣合于一配設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一扣桿,其特征在于該鎖固模塊包括:一第一鎖固件,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扣體,延伸自該第一本體;一第二鎖固件,包括:一第二本體,搭接于該第一本體;以及一第二扣體,延伸自該第二本體,且與該第一扣體相互嵌合,其中該第一扣體與該第二扣體之間構成一限位空間,而該扣桿限位于該限位空間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詹佳潢,
申請(專利權)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