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術手套上滑石粉機,它由減速和變向機構,上滑石粉機構,振動供粉機構,支架,機體和機蓋組成,可以對手術手套的里外兩面均勻地涂上滑石粉,實現機械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了勞動條件,操作使用也很方便。各類醫院都可以應用。(*該技術在199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一種手術手套處理裝置,特別是一種手術手套的上滑石粉機。根據黑龍江省專利服務中心提供的世界專利、中國專利的檢索報告,未發現與本技術相近的專利。目前國內醫院沒有為手術手套上滑石粉的機械,手術手套上滑石粉均采用手工操作。使用的工具是一個長方形木箱,其上面是玻璃窗,供觀察用。木箱的一側面是插板,用于取出和放入物品。木箱的正面有兩個圓孔,圓孔外面裝有布筒,操作方法是首先將滑石粉倒在一搪瓷盤中,然后打開插板,將搪瓷盤放入木箱中,把手術手套放在盤中,放下插板。操作人員的雙手從布筒和圓孔伸到木箱中,將滑石粉在手術套外表面上反復揉搓。之后將手術手套全部翻過來,再將滑石粉在手術手套的另一表面上反復揉搓。最后,握住手套的指部抖動數下,使多余的滑石粉落入搪瓷盤中。如此操作,將手術手套一只一只地涂上滑石粉。這種手工操作使用的工具簡單,但有以下缺點效率相當低;由于手工操作,衛生條件不好;由于滑石粉飛揚,惡化了工作環境。本技術的目的是要實現手術手套上滑石粉的機械化。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滑石粉裝在供粉機構的粉斗中。供粉機構使滑石粉比較均勻地落在一個轉動的圓盤上,在轉動離心力的作用下,滑石粉以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向周圍飛散開,形成一個空間圓環體。手術手套分布在圓盤的周圍,并且安裝在另一個轉動件上。該轉動件的轉動方向與圓盤的轉動方向相反,加上合理的結構,使手術手套的口部所在的平面與飛散的滑石粉的速度方向相垂直(這樣,手術手套的手指方向與飛散的滑石粉的速度方向相一致),而且手術手套完全處于飛散的滑石粉形成的圓環體之中。這樣,滑石粉就能均勻、順利地沖入手術手套內(特別是手指內)和飛向手術手套的外表面上。滑石粉均勻地附著在手術手套的內、外表面上,達到為手術手套上滑石粉的目的。另外,還要設計適當的機械結構,提高上滑石粉的均勻程度,而且使用操作方便。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由于實現了手術手套上滑石粉的機械化,因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和時間。不但改善了勞動環境,而且提高了衛生水平,使用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圖1,手術手套上滑石粉機;圖2,減速和變向機構;圖3,圖2的G向視圖;圖4,上滑石粉機構;圖5,旋轉盤;圖6,圖5的I-I剖視圖;圖7,圖5的J向視圖;圖8,筒架;圖9,圖8的K-K剖視圖;圖10,圖4的H-H剖視圖;圖11,手套架、手套圈與金屬網;圖12,圖11的L向視圖;圖13,圖11的M向視圖;圖14,圖11的N向視圖;圖15,手套圈; 圖16,圖15的側視圖;圖17,金屬網;圖18,圖17的側視圖;圖19,手套架;圖20,圖19的側視圖;圖21,振動供粉機構;圖22,圖21的P向視圖;圖23,支架;圖24,圖23的R-R剖視圖。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描述手術手套上滑石粉機的結構由六部分組成,它們是減速和變向機構A、上滑石粉機構B、振動供粉機構C、支架D、機體E和機蓋F。(見圖1)現分別介紹如下1、減速和變向機構(見圖2和圖3),電動機32用螺栓安裝在橫板44上,橫板44用螺栓安裝在支架的小橫板46上,減速和變向機構由大帶輪26、31、24、37、小帶輪25、33、34、20、齒輪21、22、軸19、23、35、及套筒36組成。其中大帶輪26和小帶輪25成一體,大帶輪31和小帶輪34成一體,大帶輪24和齒輪21成一體,齒輪22和小帶輪20成一體。小帶輪33通過鍵43安裝在電動機32的輸出軸上,大帶輪26和小帶輪25通過滾動軸承套裝在軸23的下半部上,大帶輪31和小帶輪34通過滾動軸承套裝在小帶輪33上部的軸套的外面。大帶輪24和齒輪21通過滾動軸承套裝在軸23的上半部上,齒輪22和小帶輪20通過滾動軸承套裝在軸19上,大帶輪37通過滾動軸承套裝在套筒36的外面,它的上部通過螺栓與上滑石粉機構的轉盤38連接。套筒36的下部焊接在橫板45上。橫板45通過螺栓安裝在小橫板46上。軸23安裝在支架的中橫板41、橫板42上。軸35的下部用螺栓固定在小帶輪34上。軸35的中部通過滾動軸承裝在套筒36之中。軸35的上部與上滑石粉機構的旋蓋12連接。軸19裝在中橫板41和橫板45上。2、上滑石粉機構(見圖4)。機構由旋轉盤13、旋蓋12、筒架11、漏斗10、轉盤38、手套架16、金屬網15和手套圈14組成。旋轉盤13套裝在軸35的上部,用旋蓋12旋緊。轉盤38用螺栓固定在大帶輪37的上面。筒架11的下部用螺栓安裝在套筒36上,筒架11的上口部裝有漏斗10。旋轉盤13(見圖5、6、7)的上部中央有一個環形孔,正對漏斗10的下口部。旋轉盤13的四周通孔的斷面呈三角形。旋轉盤13的下部呈葉輪狀。筒架11(見圖8、9)的側壁下半部是等間距的大長方形孔。在大長方形孔之間的側壁底部有數個小長方形孔。手套架16、金屬網15和手套圈14均勻地分布在筒架11的周圍(見圖10),金屬網15所在的平面與筒架11上通過金屬網15對稱中心的半徑方向呈75°-80°的夾角。手套架16用螺栓安裝在轉盤38上。金屬網15和手套圈14以插板形式裝在手套架16上(見圖11、12、13、14)。手套圈14的中央開孔呈長方形,手套圈14的寬度h1小于手套架16上的槽寬L(見圖15、19)。金屬網15的中央篩網也呈長方形,金屬網15的寬度h2也小于手套架16上的槽寬L(見圖17、19)。手套圈14和金屬網15可分別插在手套架16上。3、振動供粉機構(見圖21、22)。機構由電動機4、帶輪2、7,粉斗5,篩網6,偏心軸8,連桿53,導向軸55,導向軸承54和支座50、51、52、56組成。電動機4用支座56固定在支架的上橫板49上。電動機4的輸出軸通過滾動軸承安裝在支座50上。帶輪2通過鍵安裝在電動機4的輸出軸上。帶輪7通過鍵安裝在偏心軸8的一端。偏心軸8的另一端通過連桿53與粉斗5連接。導向軸55焊接在粉斗5的下部兩側,通過導向軸承54安裝在支座51上。偏心軸8通過滾動軸承安裝在支座52上。支座50、51、52、56用螺栓安裝在支架的上橫板49上。4、支架(見圖23、24)由上橫板49、中橫板41、下橫板48、上立板57、下立板47和小橫板46組成。上橫板49安裝振動供粉機構的支座50、51、52、56。中橫板41安裝軸19、23,并支撐隔板39。下橫板48通過下立板47安裝減速和變向機構A、上滑石粉機構B。下橫板48的下面通過減振器30安裝在機體E上。5、機體(見圖1)由筒體29、吸聲層28、穿孔板27、隔板39、卡鉤18和密封圈40組成。筒體29是機體的外殼。吸聲層28是由聚胺脂泡沫塑料或超細玻璃棉做成的多孔吸聲結構。穿孔板27是厚度為1~1.5毫米的鋼板,作為吸聲層28的保護層。穿孔板27上均勻地排列著圓形孔,孔徑為5~8毫米,孔心距10~15毫米,穿孔率(孔的總面積與穿孔板總面積之比)不小于20%。由吸聲層28和穿孔板27構成多孔隔聲結構。隔板39安裝在穿孔板27的上口部,將機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減速和變向機構A與機體E在隔板39的下面,而上滑石粉機構B、振動供粉機構C和機蓋F在隔板39的上面。卡鉤18均勻地分布在機體口部的外面。密封圈40裝在筒體29的口部槽中,機蓋F安裝在它的上面,用卡鉤18壓緊,將機蓋F和機體E連接在一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術手套上滑石粉機,包括減速和變向機構A,振動供粉機構C,支架D,機體E,和機蓋F,其特征在于上滑石粉機構B由旋轉盤13、旋蓋12、筒架11、漏斗10、轉盤38、手套架16、金屬網15和手套圈14組成,旋轉盤13套裝在軸35的上部,用旋蓋12旋緊,轉盤38用螺栓固定在大帶輪37的上面,筒架11的下部用螺栓安裝在套筒36上,筒架11的上口部裝有漏斗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隋東,
申請(專利權)人:隋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3[中國|黑龍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