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超聲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包括超聲發生器、探頭和連接塑條,連接塑條的內側表面均固定安裝有磁塊,連接塑條的側面固定安裝有連接塊,超聲發生器的下端中部開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側設置有彈力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通過設置有連接塑條、鉸接塊、連接塊和磁塊,使得將探頭利用固定塊與管道的外表面進行貼合,接著將兩個連接塑條對管道的外表面進行環繞,此時兩個連接塑條內部設置的各個磁塊會與管道的外表面進行吸附,實現對探頭的固定工作,在對管道的內壁進行檢測工作的過程中,不需要對探頭進行時刻拿持工作,提高了檢測人員對本裝置使用時的便捷性。提高了檢測人員對本裝置使用時的便捷性。提高了檢測人員對本裝置使用時的便捷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超聲檢測
,具體為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超聲檢測是指利用超聲波對金屬構件內部缺陷進行檢查的一種無損探傷方法,利用不同反射信號傳遞到探頭的時間差,可以檢查到構件內部的缺陷,超聲波檢測是管道內壁無創檢測技術之一,也是目前最常用的管道檢測技術之一。
[0003]但是現有些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在對金屬管道進行檢測過程中,需要檢測人員用手時刻對探頭進行拿持工作,增加了檢測人員對檢測裝置使用時的不便性,且現有些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由于對超聲發生器沒有防護措施,從而使得超聲發生器在發生碰撞或者摔落時,容易增加對超聲發生器的損壞,并且人員在對超聲發生器進行拿住時,沒有固定措施,容易增加人員手部對超聲發生器拿持時的疲勞。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檢測人員要用手時刻對探頭進行拿持工作,增加了檢測人員對檢測裝置使用時的不便性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包括超聲發生器、探頭和連接塑條,所述連接塑條的內側表面均固定安裝有磁塊,所述連接塑條的側面固定安裝有連接塊,所述超聲發生器的四個角處均安裝有防護套,所述超聲發生器的下端中部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側設置有彈力帶;
[0007]所述連接塑條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連接塑條以探頭為中心對稱分布,所述磁塊設置有若干個,且各個磁塊為等距分布,并且連接塑條。
[0008]優選的,所述彈力帶的長度是超聲發生器長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彈力帶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安裝螺栓。
[0009]優選的,所述探頭的側面固定安裝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側面均固定安裝有鉸接塊,所述鉸接塊的中部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鉸接塊之間貫穿設置有銷栓。
[0010]優選的,所述超聲發生器的前側安裝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與傳聲管相連接,且傳聲管位于超聲發生器和探頭的中間。
[0011]優選的,所述超聲發生器的上端前側設置有顯示屏,所述超聲發生器的上端后側均安裝有操作按鈕。
[0012]優選的,所述超聲發生器的底部均設置有防滑墊,且兩個防滑墊以凹槽為中心對稱分布。
[0013]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具備以下有
益效果:本裝置在對金屬管道進行檢測過程中,可以利用連接塑條內壁的磁塊對金屬管道進行吸附,實現對探頭的固定工作,不需要檢測人員用手時刻對探頭進行拿持,提高了檢測人員對本裝置使用時的便捷性,且本裝置由于對超聲發生器加裝了防護措施,從而使得超聲發生器在發生碰撞或者摔落時,防護套可以減少對超聲發生器的損壞,并且人員在對超聲發生器進行拿住時,可以將彈力帶對人員的手背進行套住,使得人員手部對超聲發生器進行拿持時可以適當的放松,不容易增加人員手部對超聲發生器拿持時的疲勞。
[0014]1、通過設置有連接塑條、鉸接塊、連接塊和磁塊,使得將探頭利用固定塊與管道的外表面進行貼合,接著將兩個連接塑條對管道的外表面進行環繞,此時兩個連接塑條內部設置的各個磁塊會與管道的外表面進行吸附,實現對探頭的固定工作,在對管道的內壁進行檢測工作的過程中,不需要對探頭進行時刻拿持工作,提高了檢測人員對本裝置使用時的便捷性。
[0015]2、通過設置有防護套、防滑墊和彈力帶,使得人員在利用本裝置對管道內壁檢測的數據進行查看時,可以將超聲發生器下端的彈力帶進行拉開,將手掌套入到彈力帶的內部,當人員的手部對超聲發生器進行拿持時,不需要對超聲發生器進行握住,可以適當的放松手指部位,不容易增加人員手部對超聲發生器拿持時的疲勞,且當超聲發生器受到碰撞和摔落時,四周的防護套可以對超聲發生器進行一定的防護,減少超聲發生器受到的損壞。
附圖說明
[0016]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7]圖1是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技術連接塑條和固定塊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技術超聲發生器底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超聲發生器;2、操作按鈕;3、顯示屏;4、傳聲管;5、探頭;6、固定塊;7、鉸接塊;8、連接塑條;9、防護套;10、連接塊;11、銷栓;12、磁塊;13、凹槽;14、安裝螺栓;15、彈力帶;16、連接管;17、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2]實施例:如圖1
?
3所示,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包括超聲發生器1、探頭5和連接塑條8,連接塑條8的內側表面均固定安裝有磁塊12,連接塑條8的側面固定安裝有連接塊10,使得將兩個連接塑條8放置在金屬管道的側面,再利用磁塊12對金屬管道進行吸附,方便對探頭5進行的位置進行一定的定位固定。
[0023]具體的,請參閱圖3,通過彈力帶15的長度是超聲發生器1長度的三分之二,彈力帶15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安裝螺栓14,使得將彈力帶15從凹槽13內進行取出,將手套入到彈力帶15的內部,使得彈力帶15可以對手部進行一定的束縛,增加手部與超聲發生器1之間的穩定性。
[0024]具體的,請參閱圖1
?
2,通過探頭5的側面固定安裝有固定塊6,固定塊6的側面均固
定安裝有鉸接塊7,鉸接塊7的中部設置有連接塊10,連接塊10與鉸接塊7之間貫穿設置有銷栓11,使得連接塊10可以利用銷栓11在鉸接塊7的中間進行一定的轉動,方便調節兩個連接塑條8的位置
[0025]具體的,請參閱圖1
?
3,通過超聲發生器1的前側安裝有連接管16,連接管16與傳聲管4相連接,且傳聲管4位于超聲發生器1和探頭5的中間,使得連接管16與傳聲管4和探頭5進行連接,可以實現對探頭5與超聲發生器1之間的連接。
[0026]具體的,請參閱圖1,通過超聲發生器1的上端前側設置有顯示屏3,超聲發生器1的上端后側均安裝有操作按鈕2,使得利用操作按鈕2方便對超聲發生器1進行操控使用,且顯示屏3可以對管道檢測到的數據進行進行查看。
[0027]具體的,請參閱圖3,通過超聲發生器1的底部均設置有防滑墊17,且兩個防滑墊17以凹槽13為中心對稱分布,使得人員用手對超聲發生器1拿持時,防滑墊17可以增加手掌的摩擦性,起到防滑的效果。
[0028]工作原理:先將探頭5處的傳聲管4與連接管16進行連接,再將探頭5利用固定塊6與管道的外表面進行貼合,接著將兩個連接塑條8對管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包括超聲發生器(1)、探頭(5)和連接塑條(8),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塑條(8)的內側表面均固定安裝有磁塊(12),所述連接塑條(8)的側面固定安裝有連接塊(10),所述超聲發生器(1)的四個角處均安裝有防護套(9),所述超聲發生器(1)的下端中部開設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內側設置有彈力帶(15);所述連接塑條(8)設置有兩個,且兩個連接塑條(8)以探頭(5)為中心對稱分布,所述磁塊(12)設置有若干個,且各個磁塊(12)為等距分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力帶(15)的長度是超聲發生器(1)長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彈力帶(15)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安裝螺栓(1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聲波應用的管道內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鄭,趙艷海,王玉涵,王建祥,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泰陽特種設備檢測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