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氣壓管組件,用于跨座式單軌車輛,該氣壓管組件包括鋼絲軟管和拆裝工具。鋼絲軟管的第一端設置有用于與輪胎氣門嘴連接的第一連接部,鋼絲軟管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與氣壓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包括具有型面連接部的型面拆裝件。拆裝工具具有用于套設于鋼絲軟管外部的拆裝管腔,且拆裝工具的第一端具有用于與型面拆裝件的型面連接部型面連接的型面連接孔。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的氣壓管組件的鋼絲軟管可在拆裝工具的作用下,直接伸入走行輪的輪芯和輪輞之間的空間,不需要落下轉向架,拆卸走行輪胎、輪輞及相關附件即可進行鋼絲軟管的更換工作,有效減少了鋼絲軟管的拆裝維修時間,并降低了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并降低了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并降低了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氣壓管組件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跨座式單軌車輛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氣壓管組件。
技術介紹
[0002]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tǒng)的跨座式單軌車輛具有噪聲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地形適應性好、造價比地鐵低等優(yōu)點,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0003]與常見的地鐵、輕軌等鋼輪車輛相比,跨座式單軌交通車輛在結構和外形上有很大不同,它的車輛是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轉向架的走行輪由充氣橡膠輪胎取代傳統(tǒng)軌道車輛的鋼質車輪,且為雙輪胎設計。為了保證安全,每個走行輪裝置端部還配有一套由滑環(huán)、壓力表和氣壓管組成的胎壓監(jiān)測裝置,走行輪胎的氣壓通過氣壓管傳遞至壓力表(內置帶電觸點的壓力開關),壓力開關的電路并聯(lián)連接,并通過滑環(huán)由電線連接到設在車體的顯示器上,當走行輪胎壓正常時,壓力表內的壓力開關呈開啟狀態(tài),不顯示輪胎泄氣,當走行輪胎壓低于規(guī)定壓力(750kPa)時,壓力開關呈關閉狀態(tài),輪胎刺破信號會顯示在司機室的顯示器上,提示駕駛員做出相應應急措施,以防止故障擴大及危險的發(fā)生。同時,由于走行輪胎為雙輪胎結構,靠近驅動軸的內側輪胎氣門芯距離外側輪胎氣門芯距離較遠,還需要利用氣壓管將走行輪內側的輪胎氣門嘴連通到車輪外側,以便于進行充放氣。
[0004]現有技術中,氣壓管一般為軟管,一端與走行輪的輪胎氣門嘴連接,另一端用于與氣壓表連接,該氣壓管安裝在輪輞內。在氣壓管與輪胎氣門嘴拆裝時,由于其為軟管,不能傳遞力矩,因此在進行氣壓管更換時必須要落下轉向架,拆卸走行輪胎、輪輞及相關附件后,才能進行氣壓管的更換工作,使得檢修維護時間長、勞動強度大。
[0005]為了無需落下轉向架,也可完成氣壓管的更換,現有技術有一種氣壓管,該氣壓管包括長氣壓管和短氣壓管,長氣壓管為剛性管,可以傳遞力矩,短氣壓管安裝在走行輪的外側能直接拆裝,而長氣壓管安裝在輪輞內,用于連接內側的走行輪,在進行更換時,通過旋轉長氣壓管靠近短氣壓管的一端,便可完成長氣壓管由輪胎氣門嘴上的拆裝作業(yè)。但是由于需要將氣壓管分為兩部分,連接部位較多,容易出現泄漏風險,而且剛性管不能隨環(huán)境變形,無法避讓周圍的部件。
[0006]因此,如何在采用軟管的前提下,減少氣壓管的拆裝維修時間,并降低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壓管組件,以減少氣壓管的拆裝維修時間,并降低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氣壓管組件,用于跨座式單軌車輛,包括:
[0010]鋼絲軟管,所述鋼絲軟管的第一端設置有用于與輪胎氣門嘴連接的第一連接部,所述鋼絲軟管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與氣壓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具有
型面連接部的型面拆裝件,所述型面拆裝件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的管腔連通的拆裝螺紋孔,所述拆裝螺紋孔用于與所述輪胎氣門嘴螺紋配合;
[0011]拆裝工具,具有用于套設于所述鋼絲軟管外部的拆裝管腔,且所述拆裝工具的第一端具有用于與所述型面拆裝件的型面連接部型面連接的型面連接孔。
[0012]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
[0013]第一插裝件,插裝于所述鋼絲軟管的第一端,且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連通的第一插裝件管腔;
[0014]所述型面拆裝件,可轉動的密封設置于所述第一插裝件上,且所述拆裝螺紋孔與所述第一插裝件管腔連通;
[0015]壓接件,設置于所述第一插裝件,用于打開所述輪胎氣門嘴的第一氣門芯。
[0016]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第一插裝件的一端為插裝于所述鋼絲軟管的第一端的插裝部,另一端為限位部;
[0017]所述插裝部的外周面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的內壁卡接配合的環(huán)形卡齒,所述限位部的外徑大于所述插裝部的最大外徑,且不大于所述拆裝螺紋孔的最小直徑;
[0018]所述型面拆裝件靠近所述鋼絲軟管的一端設置有限位臺階,所述限位臺階的中心孔小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徑,且大于所述插裝部的最大外徑。
[0019]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限位部遠離所述插裝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設置有密封圈固定槽,所述密封圈固定槽內嵌裝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與所述拆裝螺紋孔貼合,所述密封圈的端面用于與所述輪胎氣門嘴的端面貼合。
[0020]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型面拆裝件的型面連接部為外六角結構。
[0021]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第二連接部用于通過插接組件與所述氣壓表連通,所述插接組件包括:
[0022]三通接頭,設置有氣壓管接口、氣壓表接口和排氣接口,所述氣壓表接口用于與所述氣壓表連接;
[0023]接頭插接件,所述接頭插接件的兩端分別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部和所述氣壓管接口連通。
[0024]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氣壓表接口內設置有第二氣門芯。
[0025]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
[0026]第二插裝件,插裝于所述鋼絲軟管的第二端,且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連通的第二插裝件管腔;
[0027]連接件,外露于所述鋼絲軟管,且與所述接頭插接件連接。
[0028]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接頭插接件為開設有內螺紋連接孔的螺栓,所述連接件具有與所述內螺紋連接孔螺紋配合的外螺紋;
[0029]所述接頭插接件設置有用于與所述氣壓管接口螺紋配合的外螺紋配合部。
[0030]優(yōu)選地,在上述的氣壓管組件中,所述拆裝工具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拆裝的防滑拆裝部。
[003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氣壓管組件,用于跨座式單軌車輛,該氣壓管組件包括鋼絲軟管和拆裝工具。鋼絲軟管的第一端設置有用于與輪胎氣門嘴連接的第一連接部,鋼絲軟管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與氣壓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包括具有型面連接部的型面
拆裝件。型面拆裝件具有與鋼絲軟管的管腔連通的拆裝螺紋孔,拆裝螺紋孔用于與輪胎氣門嘴螺紋配合。拆裝工具具有用于套設于鋼絲軟管外部的拆裝管腔,且拆裝工具的第一端具有用于與型面拆裝件的型面連接部型面連接的型面連接孔。
[0032]在對鋼絲軟管進行拆卸或安裝時,先將鋼絲軟管安裝于拆裝管腔內,且型面拆裝件的型面連接部與拆裝工具的型面連接孔型面連接,再通過向拆裝工具施加擰緊力或旋松力,即可實現對鋼絲軟管的拆裝。相較于現有技術在更換為軟管的氣壓管時必須要落下轉向架,拆卸走行輪胎、輪輞及相關附件,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氣壓管組件的鋼絲軟管可在拆裝工具的作用下,直接伸入走行輪的輪芯和輪輞之間的空間,不需要落下轉向架、拆卸走行輪胎、輪輞及相關附件即可進行鋼絲軟管的更換工作,且鋼絲軟管可以貼合走行輪的輪芯布置,結構簡單實用,有效減少了鋼絲軟管的拆裝維修時間,并降低了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003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壓管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跨座式單軌車輛,包括:鋼絲軟管(2),所述鋼絲軟管(2)的第一端設置有用于與輪胎氣門嘴(1)連接的第一連接部(210),所述鋼絲軟管(2)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與氣壓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220),所述第一連接部(210)包括具有型面連接部的型面拆裝件(212),所述型面拆裝件(212)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2)的管腔連通的拆裝螺紋孔,所述拆裝螺紋孔用于與所述輪胎氣門嘴(1)螺紋配合;拆裝工具(18),具有用于套設于所述鋼絲軟管(2)外部的拆裝管腔,且所述拆裝工具(18)的第一端具有用于與所述型面拆裝件(212)的型面連接部型面連接的型面連接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210)包括:第一插裝件(211),插裝于所述鋼絲軟管(2)的第一端,且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2)連通的第一插裝件管腔;所述型面拆裝件(212),可轉動的密封設置于所述第一插裝件(211)上,且所述拆裝螺紋孔與所述第一插裝件管腔連通;壓接件(214),設置于所述第一插裝件(211),用于打開所述輪胎氣門嘴(1)的第一氣門芯。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壓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裝件(211)的一端為插裝于所述鋼絲軟管(2)的第一端的插裝部,另一端為限位部;所述插裝部的外周面具有與所述鋼絲軟管(2)的內壁卡接配合的環(huán)形卡齒,所述限位部的外徑大于所述插裝部的最大外徑,且不大于所述拆裝螺紋孔的最小直徑;所述型面拆裝件(212)靠近所述鋼絲軟管(2)的一端設置有限位臺階,所述限位臺階的中心孔小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徑,且大于所述插裝部的最大外徑。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壓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馬宏宇,周燕,于忠建,王愛彬,
申請(專利權)人: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