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靈芝孢子粉技術領域,具體為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包括:采集器外殼,所述采集器外殼用于容納靈芝孢子粉在采集時所需要的組件;過濾組件,所述過濾組件位于所述采集器外殼下方,所述過濾組件用于對靈芝孢子粉的多層篩選,位于所述過濾組件中的第一濾網通過動力源進行驅動,動力源驅動所述第一濾網旋轉,所述第一濾網用于孢子粉與孢子之間的分離;吸風組件,所述吸風組件由兩個吸風源對靈芝孢子粉進行吸納,其中一個吸風源主要用于首次篩選過濾,另一個吸風源用于多次篩選過濾。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第二吸風機,可解決第三濾網上可能殘留的孢子粉由于與雜物之間混合無法經過一次篩選而落入導出板上的問題。法經過一次篩選而落入導出板上的問題。法經過一次篩選而落入導出板上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靈芝孢子粉采集器
[0001]本技術涉及靈芝孢子粉
,具體為靈芝孢子粉采集器。
技術介紹
[0002]靈芝孢子是靈芝在生長成熟期,從靈芝菌褶中彈射出來的極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細胞即靈芝的種子。每個靈芝孢子只有4
?
6個微米,是活體生物體,雙壁結構,外被堅硬的幾丁質纖維素所包圍,人體很難充分吸收,破壁后更適合人體腸胃直接吸收,靈芝孢子粉具有靈芝的全部遺傳物質和保健作用。其藥用價值日益受到重視,研究發現靈芝孢子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腫瘤、保護肝損傷、輻射防護作用。現有技術中,在采集靈芝孢子粉時常常會出現有部分孢子粉與雜物之間混合無法通過一次的篩選過濾而被采集的情況,造成了在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影響了靈芝孢子粉的產量和效益。鑒于此,我們提出靈芝孢子粉采集器。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技術提供了靈芝孢子粉采集器。
[0004]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0005]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包括:
[0006]采集器外殼,所述采集器外殼用于容納靈芝孢子粉在采集時所需要的組件;
[0007]過濾組件,所述過濾組件位于所述采集器外殼下方,所述過濾組件用于對靈芝孢子粉的多層篩選,位于所述過濾組件中的第一濾網通過動力源進行驅動,動力源驅動所述第一濾網旋轉,所述第一濾網用于孢子粉與孢子之間的分離;
[0008]吸風組件,所述吸風組件由兩個吸風源對靈芝孢子粉進行吸納,其中一個吸風源主要用于首次篩選過濾,另一個吸風源用于多次篩選過濾。
[0009]優選的,所述采集器外殼下端設有的支撐腿用于支撐所述采集器外殼。
[0010]優選的,所述采集器外殼上端設有的進料口用于靈芝孢子進入到所述采集器外殼內,所述進料口上方設有的蓋板和蓋把用于密封所述采集器外殼。
[0011]優選的,所述動力源為電機,所述電機的下端設有連接桿。
[0012]優選的,所述過濾組件還包括第二濾網和第三濾網,所述第二濾網用于過濾大顆粒的雜物,所述第三濾網用于過濾小顆粒的雜物。
[0013]優選的,所述吸風組件分別為第一吸風機和第二吸風機,所述第一吸風機設置于所述第三濾網下端,用于吸納孢子粉往下掉落。
[0014]優選的,所述第二吸風機設置于第一濾網上方的一側,用于孢子粉回流到第一濾網上進行反復篩選。
[0015]優選的,所述第二吸風機一端連接有連接管。
[0016]優選的,所述連接管兩端都穿過所述采集器外殼的一側,一端伸至所述第一濾網的上方與所述第二吸風機連接,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三濾網的上方。
[0017]優選的,所述采集器外殼下端連接有導出板和出料口,所述導出板為倒棱臺形狀,
所述導出板與所述采集器外殼的底端連通,用于導出靈芝孢子粉。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二吸風機,關閉電機和第一吸風機,啟動第二吸風機,殘留的孢子粉通過連接管進入到第一濾網上方,此時再啟動第一吸風機對殘留的孢子粉進行再一次的篩選過濾,可解決第三濾網上可能殘留的孢子粉由于與雜物之間混合無法經過一次篩選而落入導出板上的問題,此操作可以重復進行,利于靈芝孢子粉在采集時不會造成浪費,提高產量。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技術的剖面圖其一;
[0022]圖3為本技術的剖面圖其二。
[0023]圖中:1、采集器外殼;2、支撐腿;3、蓋板;4、蓋把;5、電機;6、連接管;7、進料口;8、連接桿;9、第一濾網;10、第二濾網;11、第三濾網;12、導出板;13、出料口;14、第一吸風機;15、第二吸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6]請參閱圖1
?
3,本技術通過以下實施例來詳述上述技術方案:
[0027]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包括:
[0028]采集器外殼1,采集器外殼1用于容納靈芝孢子粉在采集時所需要的組件;
[0029]過濾組件,過濾組件位于采集器外殼1下方,過濾組件用于對靈芝孢子粉的多層篩選,位于過濾組件中的第一濾網9通過動力源進行驅動,動力源驅動第一濾網9旋轉,第一濾網9用于孢子粉與孢子之間的分離;
[0030]吸風組件,吸風組件由兩個吸風源對靈芝孢子粉進行吸納,其中一個吸風源主要用于首次篩選過濾,另一個吸風源用于多次篩選過濾。
[0031]采集器外殼1下端設有的支撐腿2用于支撐采集器外殼1,支撐腿2設為兩個,對稱設于采集器外殼1的下端。
[0032]采集器外殼1上端設有的進料口7用于靈芝孢子進入到采集器外殼1內,進料口7上方設有的蓋板3和蓋把4用于密封采集器外殼1,進料口7、蓋板3和蓋把4分別設為兩個,對稱設于采集器外殼1的頂端。
[0033]動力源為電機5,電機5的下端設有連接桿8,電機5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連接桿8的頂端固定連接,連接桿8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一濾網9,第一濾網9與采集器外殼1之間留有縫隙,使第一濾網9的外壁與采集器外殼1的內壁不接觸,減少轉動時產生的摩擦。
[0034]過濾組件還包括第二濾網10和第三濾網11,第二濾網10用于過濾大顆粒的雜物,第三濾網11用于過濾小顆粒的雜物,第一濾網9、第二濾網10和第三濾網11上設有濾孔,且第一濾網9、第二濾網10和第三濾網11上的濾孔直徑大小由大到小依次遞減,第一濾網9在轉動時使孢子與孢子粉分離,孢子粉從第一濾網9上過濾掉落,由于第一濾網9與采集器外殼1之間有縫隙,會有大顆粒的雜物掉落,因此設計的第二濾網10可以過濾大顆粒的雜物,第三濾網11再接著過濾小顆粒的雜物。
[0035]吸風組件分別為第一吸風機14和第二吸風機15,第一吸風機14設置于第三濾網11下端,用于吸納孢子粉往下掉落,第一吸風機14與第三濾網11固定連接。
[0036]第二吸風機15設置于第一濾網9上方的一側,用于孢子粉回流到第一濾網9上進行反復篩選。
[0037]第二吸風機15一端連接有連接管6。
[003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器外殼(1),所述采集器外殼(1)用于容納靈芝孢子粉在采集時所需要的組件;過濾組件,所述過濾組件位于所述采集器外殼(1)下方,所述過濾組件用于對靈芝孢子粉的多層篩選,位于所述過濾組件中的第一濾網(9)通過動力源進行驅動,動力源驅動所述第一濾網(9)旋轉,所述第一濾網(9)用于孢子粉與孢子之間的分離;吸風組件,所述吸風組件由兩個吸風源對靈芝孢子粉進行吸納,其中一個吸風源主要用于首次篩選過濾,另一個吸風源用于多次篩選過濾。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外殼(1)下端設有的支撐腿(2)用于支撐所述采集器外殼(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外殼(1)上端設有的進料口(7)用于靈芝孢子進入到所述采集器外殼(1)內,所述進料口(7)上方設有的蓋板(3)和蓋把(4)用于密封所述采集器外殼(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為電機(5),所述電機(5)的下端設有連接桿(8)。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芝孢子粉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組件還包括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龐小博,韓宏博,蔣旭曉,王陳宸,郁寶鋒,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沛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