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包括型材本體、滾珠絲杠、滑塊組件、蓋板、電機和電機座,型材本體的兩內側壁均開設有第一凹槽,內嵌入有導軌鋼條,滑塊組件包括連接塊、滑塊體、鋼珠、返向器和返向器蓋,滑塊體的兩外側壁開設有第二凹槽,內嵌入有滑塊鋼條,返向器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半圓形軌道,另一側設置有兩個通孔,返向器蓋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半圓形軌道配合的轉向槽,返向器與返向器蓋固定安裝,滑塊體內設置有與通孔配合的內側滾珠通道,若干個鋼珠均嵌裝在滑塊鋼條內,鋼珠通過返向器在滑塊鋼條和導軌鋼條形成的通道和內側滾珠通道之間循環滾動,其結構緊湊、裝配簡單、受力穩定性好、耐沖擊能力好、運行穩定可靠。可靠。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
[0001]本技術涉及導引系統模組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
技術介紹
[0002]滾珠滑塊主要應用于直線往復運動的滑動摩擦導軌上,部分采用滾珠連接,即滑塊的內部填充有多個緊密的滾珠,通過滾珠的轉動,實現平滑的移動,但是現有的滑塊存在密封性差,灰塵容易進入塊體內,影響滑塊精度,使用壽命降低,此外還有其位移位置沒有得到反饋以及軌道的導軌一般為一體成型的,不方便后期調節的問題。
[0003]如中國專利CN216589814U公開了一種內嵌溝道式電缸,通過設置的導軌鋼條內的滾珠槽與滑塊的底部位于滾珠的下方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呈朝上彎曲的弧形并且在導軌鋼條的內側設置漏油槽以及相匹配的輔助結構,但是其滑塊上的滾珠需與滑塊配合安裝,無法選擇不同直徑的滾珠,通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裝配簡單、受力穩定性好的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包括型材本體、滾珠絲杠、滑塊組件、蓋板、電機和電機座,所述型材本體的一端設置有電機座,所述型材本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蓋板,所述電機通過電機座與型材本體相連接,所述型材本體內嵌裝有滾珠絲桿,所述滾珠絲桿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滾珠絲桿的另一端與端蓋固定連接,所述滑塊組件沿滾珠絲杠長度方向來回滑動,所述型材本體的兩內側壁均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嵌入有導軌鋼條,所述滑塊組件包括連接塊、滑塊體、鋼珠、返向器和返向器蓋,所述滑塊體的內部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滾珠絲桿配合的孔道,所述滑塊體的兩外側壁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嵌入有滑塊鋼條,所述返向器和返向器蓋均設有兩個,所述返向器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半圓形軌道,另一側設置有兩個通孔,所述返向器蓋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半圓形軌道配合的轉向槽,所述返向器與返向器蓋配合安裝且固定在滑塊鋼條的兩端,所述滑塊體內設置有與通孔配合的內側滾珠通道,所述鋼珠設置有若干個,若干個鋼珠均嵌裝在滑塊鋼條內,所述鋼珠通過返向器在滑塊鋼條和導軌鋼條形成的通道和內側滾珠通道之間循環滾動。
[0006]作為優選的,所述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還包括密封鋼帶,所述連接塊與滑塊體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與滑塊體之間上開設供密封鋼帶穿過的滑動槽,所述密封鋼帶穿過滑動槽并且固定在型材本體的兩端。
[0007]作為優選的,所述滑塊組件還包括滑塊封板,所述連接塊兩內側壁分別設置有溝槽,所述滑塊封板與溝槽滑動連接。
[0008]作為優選的,所述滑塊組件還包括鋼帶壓塊,所述鋼帶壓塊設置有兩塊,兩塊鋼帶
壓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連接塊的兩端。
[0009]作為優選的,所述電機座上方還設置有上蓋板,所述上蓋板通過螺栓與電機座固定連接。
[0010]作為優選的,所述型材本體的一側設置有傳感器。
[0011]作為優選的,所述滑塊組件的金屬材料為鋁合金。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術提供一種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使用專用壓裝治具進行導軌鋼條和滑塊鋼條壓裝定位,再進行滑塊組件的安裝,通過選擇不同直徑的鋼珠與模組本體配合,調整配合間隙,使鋼珠通過返向器在滑塊鋼條和導軌鋼條形成的通道和內側滾珠通道之間循環滾動,實現滑塊滑動順暢無卡頓或擺動,其裝配簡單、受力穩定性好、相對其他結構還有優越的耐沖擊能力,其結構不但簡單、緊湊,成本低,又便于維護,提高了承載能力,使用壽命長,無需配套專用軌道,通用性強,部件運行效果也很容易控制,結構可以實現模塊化生產。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的滑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的滑塊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19]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請參考圖1,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包括型材本體1、滾珠絲桿2、滑塊組件3、蓋板4、電機5和電機座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0022]如圖1至圖2所示,型材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電機座6,型材本體1的另一端設置有蓋板4,電機5通過電機座6與型材本體1相連接,型材本體1內嵌裝有滾珠絲桿2,滾珠絲桿2的一端與電機1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滾珠絲桿2的另一端與端蓋4固定連接,滑塊組件3沿滾珠
絲杠2長度方向來回滑動。
[0023]其中,電機5還可以是帶傳動機構、齒輪齒條機構、氣缸、液壓缸等可做往復直線運動的執行機構。
[0024]優選的,電機座6上方還可以設置有上蓋板61,上蓋板61通過螺栓與電機座6固定連接。
[0025]優選的,型材本體1的一側可以設置有傳感器8。其中,傳感器8能夠實時智能控制傳動,便于實時修正,提高了系統模組的運行精度。
[0026]如圖3至圖4所示,滑塊組件3包括連接塊31、滑塊體32、鋼珠33、返向器34和返向器蓋35,滑塊體32的內部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滾珠絲桿2配合的孔道321,滑塊體32的兩外側壁開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內嵌入有滑塊鋼條322,返向器34和返向器蓋35均設有兩個,返向器34一側開設有兩個半圓形軌道341,返向器34另一側設置有兩個通孔342,返向器蓋3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半圓形軌道341配合的轉向槽351,返向器34與返向器蓋35配合安裝且固定在滑塊鋼條322的兩端,滑塊體32內設置有與通孔342配合的內側滾珠通道323。其中,返向器34還可以與滑塊鋼條322一體成型。
[0027]如圖5所示,型材本體1內部的兩側壁均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嵌入有導軌鋼條11,鋼珠33均嵌裝在滑塊鋼條322內,鋼珠33通過返向器34在滑塊鋼條322和導軌鋼條11形成的通道和內側滾珠通道323之間循環滾動,平穩換向,使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嵌式滾珠導引系統模組,包括型材本體、滾珠絲杠、滑塊組件、蓋板、電機和電機座,所述型材本體的一端設置有電機座,所述型材本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蓋板,所述電機通過電機座與型材本體相連接,所述型材本體內嵌裝有滾珠絲桿,所述滾珠絲桿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滾珠絲桿的另一端與端蓋固定連接,所述滑塊組件沿滾珠絲杠長度方向來回滑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本體的兩內側壁均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嵌入有導軌鋼條,所述滑塊組件包括連接塊、滑塊體、鋼珠、返向器和返向器蓋,所述滑塊體的內部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滾珠絲桿配合的孔道,所述滑塊體的兩外側壁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內嵌入有滑塊鋼條,所述返向器和返向器蓋均設有兩個,所述返向器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半圓形軌道,另一側設置有兩個通孔,所述返向器蓋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半圓形軌道配合的轉向槽,所述返向器與返向器蓋配合安裝且固定在滑塊鋼條的兩端,所述滑塊體內設置有與通孔配合的內側滾珠通道,所述鋼珠設置有若干個,若干個鋼珠均嵌裝在滑塊鋼條內,所述鋼珠通過返向器在滑塊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國前,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凱尼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