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了無線通信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其設備。所述無線通信系統的終端包括通信模塊和處理器,所述處理器配置為控制所述通信模塊。所述處理器通過通信模塊從所述無線通信系統的基站接收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并且確定與由RRC信號指示的至少一個資源集相對應的時頻資源。所述處理器通過通信模塊從基站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確定其中通過物理控制信道調度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的時頻資源域,并且基于其中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被調度的時頻資源和其中至少一個資源集重疊的時頻資源,來接收物理數據信道。所述資源集是時頻資源的集合。時頻資源的集合。時頻資源的集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無線通信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其設備
[0001]本申請是2020年4月3日提交進入中國專利局的國際申請日為2018年9月10日的申請號為201880064924.4(PCT/KR2018/010576)的,專利技術名稱為“無線通信系統的數據發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設備”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0002]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數據發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設備。
技術介紹
[0003]在第四代(4G)通信系統商業化之后,為了滿足對無線數據業務的不斷增長的需求,正在努力開發新的第五代(5G)通信系統。5G通信系統被稱為超越4G網絡通信系統、后LTE系統或新無線電(NR)系統。為了實現高數據傳輸率,5G通信系統包括使用6GHz或更高的毫米波(mmWave)頻帶運行的系統,并且在確保覆蓋范圍方面包括使用6GHz或更低的頻帶運行的通信系統,使得正在考慮在基站和終端中的實現。
[0004]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NR系統增強網絡的頻譜效率,并使通信提供商能夠在給定的帶寬上提供更多的數據和語音服務。因此,除了支持大量語音之外,還設計3GPP NR系統以滿足高速數據和媒體傳輸的需求。NR系統的優點是,在相同平臺上具有較高的吞吐量和較低的延遲,支持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以及具有增強的最終用戶環境和簡單架構的較低的運營成本。
[0005]為了更有效的數據處理,NR系統的動態TDD可以使用用于根據小區用戶的數據業務方向來改變可以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使用的正交頻分復用(OFDM)符號的數量的方法。例如,當小區的下行鏈路業務大于上行鏈路業務時,基站可以將多個下行鏈路OFDM符號分配給時隙(或子幀)。有關時隙配置的信息應發送到終端。
[0006]為了減輕無線電波的路徑損耗并增加毫米波頻帶中無線電波的傳輸距離,在5G通信系統中,討論波束形成、大規模多輸入/輸出(大規模MIMO)、全尺寸MIMO(FD
?
MIMO)、陣列天線、模擬波束形成、結合模擬波束形成和數字波束形成的混合波束形成以及大規模天線技術。此外,為了系統的改善網絡,在5G通信系統中,與演進型小型小區、高級小型小區、云無線電接入網絡(云RAN)、超密集網絡、設備到設備通信(D2D)、車輛到一切通信(V2X)、無線回程、非地面網絡通信(NTN)、移動網絡、協作通信、多點協作(CoMP)、干擾消除等有關的技術開發正在進行。此外,在5G系統中,作為高級編碼調制(ACM)方案的混合FSK和QAM調制(FQAM)和滑動窗口疊加編碼(SWSC)以及作為高級連接技術的濾波器組多載波(FBMC)、非正交多址訪問(NOMA)和稀疏代碼多路訪問(SCMA)正在開發中。
[0007]同時,在其中人們生成和消費信息的以人為中心的連接網絡中,互聯網已演變為物聯網(IoT)網絡,其在諸如對象的分布式組件之間交換信息。通過與云服務器的連接將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處理技術結合的萬物互聯(IoE)技術也在興起。為了實施IoT,需要諸如傳感技術、有線/無線通信和網絡基礎設施、服務接口技術和安全技術等技術元素,因此近
年來,已經針對對象之間的連接研究了諸如傳感器網絡、機器對機器(M2M)、以及機器類型通信(MTC)的技術。在物聯網環境中,可以提供一種智能互聯網技術(IT)服務,該服務收集并分析從連接的對象生成的數據以在人類生活中創造新的價值。通過現有信息技術(IT)和各個行業的融合和混合,物聯網可以應用于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車或互聯汽車、智能電網、醫療保健、智能家電和高級醫療服務的領域。
[0008]因此,已經進行各種嘗試以將5G通信系統應用于IoT網絡。例如,通過諸如波束形成、MIMO和陣列天線的技術來實現諸如傳感器網絡、機器對機器(M2M)和機器類型通信(MTC)的技術。云RAN作為上述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應用是5G技術與IoT技術融合的一個示例。通常,已經開發移動通信系統以在確保用戶活動的同時提供語音服務。
[0009]然而,移動通信系統不僅在逐步擴展語音而且還在擴展數據服務,并且現在已經發展到提供高速數據服務的程度。然而,在當前正在提供服務的移動通信系統中,由于資源短缺現象和用戶的高速服務需求,需要更高級的移動通信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0010]技術問題
[0011]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有效地發送信號的方法和設備。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數據發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設備。
[0012]技術方案
[0013]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終端包括:通信模塊;和處理器,該處理器被配置成控制通信模塊。處理器被配置成通過通信模塊從無線通信系統的基站接收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確定與由RRC信號指示的至少一個資源集相對應的時頻資源,通過通信模塊從基站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確定其中由物理控制信道調度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的時頻資源域,并且基于其中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被調度的時頻資源和其中至少一個資源集重疊的時頻資源,來接收物理數據信道。資源集是時頻資源的集合。
[0014]可以將重疊的時頻資源劃分為多個子資源集。該處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從物理控制信道獲得指示物理數據信道接收對于多個子資源集中的每個是否不可用的速率匹配指示符,并且根據速率匹配指示符,通過對于子資源集中的每個在與子資源集相對應的時頻資源中確定物理數據信道接收是否不可用,來接收物理數據信道。
[0015]可以在時域中沒有進行區分的情況下,基于重疊的時頻資源當中的頻域來劃分子資源集。
[0016]可以通過彼此不同的索引來分別識別至少一個資源集。速率匹配指示符可以由多個比特組成,并且可以基于索引來確定由多個比特中的每個指示的子資源集。
[0017]當其中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被調度的時頻資源和至少一個資源集全部不重疊時,處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在其中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被調度的時頻資源域中接收物理數據信道,不管速率匹配指示符如何。
[0018]可以在第一時隙中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當在其中物理數據信道被接收的第二時隙中,其中物理數據信道被調度的時頻資源與至少一個資源集重疊時,處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執行速率匹配以在其中在第二時隙中物理數據信道被調度的時頻資源中的除了其中物理
數據信道被調度的時頻資源和至少一個資源集重疊的時頻資源之外的時頻資源中,接收物理數據信道。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隙和第二時隙可以彼此不同。
[0019]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終端包括:通信模塊;和處理器,該處理器被配置成控制通信模塊。處理器被配置成:接收物理控制信道,并且當由物理控制信道在多個時隙中調度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時,在其中物理數據信道被發送的所有時隙中基于恒定正交頻分復用(OFDM)符號位置來接收物理數據信道。
[0020]可以在第一時隙中發送物理控制信道。處理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線通信系統的終端,所述終端包括:通信模塊;和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控制所述通信模塊,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通過所述通信模塊從所述無線通信系統的基站接收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確定與由所述RRC信號指示的至少一個資源集相對應的第一時頻資源,其中所述至少一個資源集的每一個由至少一個索引的每一個來識別,通過所述通信模塊從所述基站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確定其中由所述物理控制信道調度的所述終端的物理數據信道接收的第二時頻資源,其中所述第一時頻資源與所述第二時頻資源重疊,其中,所述重疊的時頻資源包括多個子資源集,從所述物理控制信道的DCI(下行鏈路控制信息)字段獲得速率匹配指示符,其中,所述速率匹配指示符包括多個比特,其中,所述多個比特的每一個指示在所述多個子資源集中的每一個中的所述物理數據信道接收是否不可用,其中,指示在所述速率匹配指示符中包括特定資源集的子資源集的比特是基于所述特定資源集的索引確定的,并且根據所述速率匹配指示符接收物理數據信道,其中,所述資源集是時頻資源的集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其中,在時域中沒有進行區分的情況下,基于所述重疊的時頻資源當中的頻域來劃分所述子資源集。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其中,當所述第二時頻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資源集的全部不重疊時,所述處理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時頻資源中接收所述物理數據信道,不管所述速率匹配指示符如何。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其中,在第一時隙中接收所述物理控制信道,其中,當在其中所述物理數據信道被接收的第二時隙中所述第二時頻資源與所述至少一個資源集重疊時,所述處理器被配置成執行速率匹配以在其中在所述第二時隙中物理數據信道被調度的時頻資源中的、除了其中所述至少一個資源集與其中所述物理數據信道被調度的時頻資源重疊的時頻資源之外的時頻資源中接收所述物理數據信道,其中,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庚俊,盧珉錫,郭真三,
申請(專利權)人:韋勒斯標準與技術協會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